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12/14 23:47:10瀏覽5840|回應8|推薦57 | |
每次去嘉義,都為了陪人上阿里山,沒去過阿里山,好像到台灣旅遊就不完整。結果走的路線差不多,看的風景差不多,對嘉義的印象就=阿里山。 這次自己去嘉義,為的是去看故宮南院的特展。這個特展跟台灣歷史有關,可是故宮北院不展,而親眼一睹大清軍機處的文獻,於我如老饕追逐美食,不去遺憾。況且,買票參觀南院之後,同一張門票可以在三個月內參觀北院,十分值得。 故宮南院的環境清幽,人少顯得清淨,從高鐵接駁車司機到場內引導的服務人員,都非常禮貌客氣,還會主動來問我需要什麼協助?我隨口讚美南院的建築特色,他們便向我介紹細節,得知我專程去看特展,還指引我去使用藏書閱覽室。 到嘉義去玩,該走一趟故官南院,不看展只打卡,庭院還有草間彌生的作品。 ▼藏書閱覽室就在售票處上方的三角窗內 看完特展又轉完市區,因為北部天氣濕冷,嘉義卻是風和日麗,決定多待兩天盡興。 隔天早上租了機車出城,準備往雲林北港奔去。車站前的機車店老闆牽了一台紅色125給我,然後語重心長的叮嚀「騎慢點嘿」。 咦!我臉上哪裡寫說我會飆車?125又能騎多快? 很快地,我明白了他的意思。 在城市裡騎車必須配合紅綠燈訊號,還要隨時警覺閃躲其他車輛,可是鄉間騎車完全沒有這些顧慮,往往一條大道上只有我獨行,根本整條路是我的,看是要讓車子怎樣表演特技都行。真的一不小心就會變成F-1賽車練習。 *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欸,不對,應該是「醫院很遠,請謹慎駕駛」,警察局關心您。 ▲▼常常經過這樣的綠色隧道 好在放開騎了一陣子,發現路旁的舊厝田野皆風景,幾次不得不停下拍照,漸漸放慢步調,於是看見大地上的嘉義之美,美在雲淡風輕、古風蘊藉,尤其六腳之美,讓我行行止止,駐足流連。 雖然氣節過了立冬,十一月的六腳鄉小河流淌仍然清清,田地裡的農稼仍然向榮。一派田園牧歌,掩映了結盧人間的意象。 植株整齊高立的玉米,頂端雄花的圓錐花序,一片望去沛然勁麗;還有別名太陽麻的菽麻,金燦灼眼,在畝園裡迎風搖曳;還有展顏歡笑的向日葵,還有許多我喊不出名字的植物,都在廣袤大地上展現蓬勃的生命力。 嘉義有名的苦楝樹隧道、風鈴木花道、八掌溪芒草道,我都沒有執意彎去看看,實在是路邊風景隨手俯拾。 這些沒有遊客蜂擁而至的“秘境”,是嘉義鄉間的日常,也是我在旅途上的偶遇。如此不經意的交會,是繁瑣生活裡的一點瀟灑和詩意,更讓人驚喜。 也有已然收成的農地,裸露的土地原色野拙,收割機留下的痕跡,像是一個個神秘圖騰,暗示著百年的世俗喧囂,終究落塵還諸天地。這不是唏噓,而是該憬記未來的遠瞻裡,腳下一方沃土才是生養萬靈的根基。 比起北部城市的氣吐萬匯,嘉義鄉間的悠然平適,似乎不管外界怎樣驚濤拍浪,這裡有一種沉澱浮囂只見疏淡的抽離。 嘉義其實潛藏了一段台灣歷史的精彩過往,可隨著時間把先人腳印一層層覆蓋,漸漸湮沒成為記憶裡褪色的夢境。 或因漫漫艷情和浩浩激昂都不在這裡,今天現實的組員架構裡,嘉義老年人口比率居全台之冠,就像諸多古厝正在衰微傾廢,怎樣喚回遊子返來重拓家園,竟是一個急切的課題。 嘉義六腳鄉隔著北港溪與雲林為鄰,因為地處嘉南平原,早期先由福建漳州士紳陳士政招佃農六戶,移入開墾成村得名「六家佃庄」。因為閩南發音的「家」與「腳」相似,被外人誤傳為「六腳」。 這樣的訛傳,還包括了六腳鄉政中心「蒜頭」,原名應為「算頭」,意思是有許多富戶,不料「算」成了「蒜」,還延用至今。 有趣的是,六腳鄉公所前的廣場上,居然有「肉形石、翠玉白菜、毛公鼎」的大型裝置,我經過時匆匆一瞥,驚奇得趕緊掉回頭來確定,這麼大的酸菜白肉鍋可以吃很久吧?不知這些裝置是否刻意與故宮南院遙遙呼應,卻讓路人記住鄉公所了。 其實不只是鄉公所前有奇景,還有幾處也放上照片來給大家瞧瞧。 ▼這個酷!! ▼農舍嗎?不看旁邊,以為穿越到了歐洲小鎮 嘉義氣候和土壤,非常適合種甘蔗,日治時代劃定這裡只能種甘蔗,而且甘蔗採收後,只可賣給日本製糖廠,使得蔗糖成為台灣早年輸出的重要經濟物資,也使得六腳鄉最有名的「蒜頭工廠」產糖不產蒜。 我在路上騎著車,看到大片的蔗園前方有一條鐵軌,正覺得緊貼路邊的軌道有點小,突然聽到火車鳴笛聲,接著就看見昔日運甘蔗的五分車緩緩駛來,車上載著雖是遊客,可是那氛圍霎時讓人恍若時光倒流。 六腳的行政區類別雖是「鄉」,根據鄉公所的記載有25村,我在路上只去了沿路的工廠村、蒜頭村、塗師村、潭墘村、竹本村等等,村子特色如潭墘村的慶和柑仔店,是電視劇《用九柑仔店》的拍攝場景,參觀人潮四方湧來。 望著滿滿遊客在店前打卡,我避到路邊擺攤的小販,買了根烤玉米來吃,不愧是嘉義代表農作,好吃極了!吃烤玉米怎能沒有喝的?當然要喝甘蔗汁啦!老闆娘拉張椅子要我坐下慢用,我就跟她攀談起來,才知她還兼做在地團導,於是宮女閒說玄宗,聊起六腳的諸般種種。 老闆娘知道我喜歡看老建築,特意指點我去附近找一處三合院,說是仿巴洛克式的中西合璧,但我仔細端詳,覺得只是較為少見的馬背水型放在正身,花草紋飾的雕刻還稱不上繁複。倒是六腳鄉六南村的呂家古厝,單就外牆門樓的弧線如行雲流水,實為罕見。 六腳鄉保存了許多紅磚古厝,這些家厝有一種眉低目斂的心思,多是閩式建築裡的懸山式屋頂,牆面上偶有萬字花飾,也是簡樸一列。若有張揚的燕尾脊,八九不離十是殷富人家,更加艷麗的巧思做緻,就都獻給神明廟宇以顯誠敬。 ▼對聯這樣拚嵌在大門口,也真是少見 ▲傳說中的仿巴洛客式老厝 ▼較為少見的民厝樓門 也就是在半路上,我停下來細瞧街角大厝,沒注意到正停在一戶康姓人家門邊,裡面的主人走出來探詢,我們就聊了起來。嘉義人就是熱情。 康先生告訴我,嘉義縣的老人以六腳鄉最多,可是一群在地中年居民和旅外鄉親,為了活化老年聚落,不但集資彩繪全長100公尺的北港溪竹子腳堤岸,還組織鳥友舉辦「放鸚大會」! 我原以為放的是老「鷹」,回說在內蒙看過,結果康先生解釋是鸚鵡的「鸚」,而且是金剛鸚。 他還說「放鸚大會」的地點在竹本村後方,這個村子早期為了防禦盜匪,建築格局含「八卦陣」,不知究竟的外人隨意闖進,往往陷在裡面走不出來。 譁!這麼有趣的活動、這麼好玩的地方,不知道就算了,知道了怎麼能錯過? ▲放鸚大會的竹子腳堤防 ▼竹本村的路道有八卦陣 兩週後,我回到嘉義,直奔六腳鄉竹本村,果然進了村起初團團轉,可是請出現代導航神器GPS,迷路問題迎刃而解。(上圖) 我發現所謂「八卦陣」的秘密,就是在每個轉角分出叉路,一分再分的盤根錯節,讓人不見來時路,也茫然不知所終。 這地方怎麼想到放鸚呢? 組織鳥友會的葉先生說,這是經過網上民調和投票的結果,金剛鸚鵡體積大、色彩豔麗,個性友善溫和,不僅適合當寵物飼養,也因為它們智力較高,可以接受訓練。據說全台飼養金剛鸚鵡的鳥友不少。所以一聲招喚,便有許多人響應。 當天果然看到各色鸚鵡上場,它們的主人把手一揚,鸚鵡飛上空中盤旋,聽到哨音就回到主人手上。在堤防上放鸚,一方面放飛場地需要空曠,才能讓鳥兒們飛翔不受傷,一方面也是讓鳥兒們在空中看得到主人,才能精準回到主人手中。 堤防上百鳥高飛,堤防下有小市集,還有現場樂隊的表演,好不熱鬧。正奇怪怎麼都是三四十年代的老歌?仔細一看樂手都是阿伯級,唱歌的也是阿嬸級,果然有老玩童的況味,可是開心的感染力超強,圍觀者都跟著打拍哼唱,這樣一個冬日午後,不免有了一種幸福的意趣。 ▲這些鳥兒似乎瞪著我,露出訝異表情問「你誰啊?」 ▲小號鳳凰也就這樣吧? ▼這隻紅鸚既會撒嬌,又黏主人,幾次放飛都無誤回到主人手上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