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20 14:02:01瀏覽7399|回應5|推薦33 | |
前立委王雪峰和先生被人無意中發現「從事環保工作」,掀起一陣大波瀾之後,一如台灣媒體的慣性,一周後就幾乎船過水無痕。這段時間,媒體除了天天追民進黨裡有誰要提供兩人工作,重點不外是高唱政治路難行,現在一派風光的民代,要好好想想下了台要做啥等等。 比較有道理的論述,出現在讀者投書的版面,比方有人說,職業不分貴賤,這對夫婦做資源回收,只要兩人挺直腰桿樂在工作,旁人何必用憐憫的高姿態來評斷他們的選擇。 然而,應該也有人記得,鏡頭前,王雪峰曾說,中年了,又曾經從政,現在想找工作,人家不見得敢用我們…就業,不容易啊! 可能因為曾與她有數面之緣,聽到這番話,難免有感慨。我當記者的第一年跑校園新聞,正逢學運初萌芽,台大的「學運世代」中,王雪峰很令我印象深刻。除了外形清麗,她更搶眼的是口條俐落老練,反應機敏靈活,和一股篤定昂揚的自信。與她相比,幾個大學和她「同梯」的男生,後來雖不乏在政壇上呼喝多時,當年卻是個個青澀冒失,遜色多多。 她從政後,我因採訪路線調動,彼此不再遇見。如今在螢幕上再看到她,眉宇間,仍看得見二十多年前的王雪峰,只是當她感嘆工作難尋後微笑著說:「朋友,別為我哭泣」時,雖是一派灑脫,但似乎總遮不去幾絲對生涯起伏的無奈。 金融海嘯的大浪頭下,高學歷的中年人,多的是陷入頭路無著或不上不下的困境。未來的歲月還長,離「銀髮」還有十好幾年,就要隱居了嗎?「宅」在家裡了嗎?不願再對三、五年後的自己有任何想像了嗎? 為救失業,政府攪盡腦汁想辦法,不惜灑下大錢要大家立即充電、人力加值、趕快受訓;更三不五時呼籲企業多提供機會給高學歷的中年失業者,強調他們的經驗智慧,是值得珍惜的人力資源。然而打開天窗,對「有了年紀」的求職者,有多少企業願以開放的態度給他們機會?環境不友善,競爭太激烈,看不到願景之下,誰還會有興致去充電、加值、受訓? 高學歷的資深職場人一旦失業,最需要的,是有人鼓勵他們「職涯再生」。之前那段燦爛光華的青壯歲月,他們已發揮了數十年的所學所長,貢獻給工作,就像原生紙已被彩繪滿版;而今,不論是因產業需求緊縮,或敵不過職場汰舊留新的慣性而失業,這群人都得接受現狀,了解自己的職能必須再造,職涯才會再生。就像紙類回收後,還是能做成再生紙,展現質樸卻獨具風采的面貌。 「職能再造」並非放棄過去的專業累積,而是要有人助他釐清,在當前的職場環境下,以他既有的能力和條件,再補強或更新哪些職能,就可望得到新的機會、開闢新的戰場。 中高年齡失業者不比社會新鮮人,還有大把的歲月可嘗試錯誤,在強大的現實壓力下,他們需要更精準的職涯分析與諮詢引導,分析出焦點清楚的學習地圖,才能讓這批曾是好身手的職場人,透過有效、有方向的學習,看到再生的新機。 就像資深的專業媒體人,不是只能當名嘴或轉戰公關,敏銳的社會觀察力和趨勢分析力,只要能搭配合適的進修,在各行各業都是會被倚重的行銷人才。資深的政治工作者,若樂意回歸在地,重新啟動熱情,社區發展、社區再造,也是可能之路。 只是政府的職訓、教育單位裡,目前看起來最匱乏的,就是專業的「職涯教練」。這工作接近心理諮商,要充分理解求職者內心深處對未來生涯的恐懼或渴盼,卻也要同時熟悉就業市場與人力資源的供需現狀。才能case by case的,給予失業者最到位的協助。 舉目望去,我們的勞委會、職訓局、教育部、青輔會,有哪個部會曾經意識到儲備這類諮詢人力的重要性?充電與職訓資源源源不斷,但端出大餐,並不是問題的結束。徘徊在職場大門外的人,需要的是踏實的盼望,引領他們確切看見目標、看見可行性,才會對「進修充電」有fu、有動力。 我只懷疑,當王雪峰的新聞變淡之後,還會有政府單位對這「一葉知秋」的問題,提出任何反省或策略嗎?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