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10/11 10:01:59瀏覽650|回應0|推薦21 | |
10月3日博城讀書會 - 《山月記》讀後感 孔子敲打子路的靈魂 時間荏苒,疫情仍然燃燒,10月3日的讀書聚會仍以電郵交流。本次讀《山月記》(見圖一),作者是中島敦 (1909-1942),翻譯是韓冰、孫志勇。2015年由臺北群星文化出版。翻譯文字流暢優美,讀者欣然。 圖一:《山月記》封面。 以下是會員的讀後感。 龔則韞 這本書共有八篇故事,包括<山月記>、<牛人>、<高人傳>、<盈虛>、<夫婦>、<附體>、<弟子>、<李陵>,某些人文會重複出現在不同的故事,感覺上像在讀一個長篇小説。這種文體很特殊,這樣的人物詮釋也很新奇,更重要的是告知主角的結局,不管是唏噓、慶幸、快樂、傷感,警惕都是寓意深遠,給我們上了一課人生,符合每一個人的需求,任意採摘。 在這些篇章裏,最引起我注意的是《弟子》,主人翁是子路和孔子的互動,小時候背書,少不了孔子和魯莽的子路,但是都不求甚解,常常覺得子路問的正是我心中的迷惑,而孔子的回答還是讓我一頭霧水,今日讀完這一篇文言文和白話文參雜的故事,我心中豁然明亮,原來先天固然資質不同,但是後天的努力都是必然的,無人可以不費功夫而集大成。人需要靠學習來矯正原本放恣的性情,經過匡正琢磨,人始成爲有用之材(第107頁)。 孔子,體型高大,文武琴藝造詣上乘,只比子路大九歲的他比誰都欣賞這個剽悍子路身上無雙的優點,那就是純粹的「無利害心」(第112頁),在世人眼裏,這是不可理喻的愚蠢,但在孔子眼中卻是稀珍世寳。於是孔子收下這個弟子,敲打他的靈魂。 由於這個特質,子路一生維護孔子,這是他活著的使命和意義,但是孔子訓斥他:「小人容易將不遜看作勇武,但君子之勇在於立義。」(第115頁),子路不明白,他喜歡和粗糙的現實直接搏鬥的生活方式,才更符合他的性情 (第127頁)。他自知能爲孔夫子抛去性命在所不惜的必定是自己 (第131頁)。 子貢問夫子:「死者有知乎?無知乎?」夫子回答:「吾欲言有知,將恐孝子賢孫防生以送死;吾欲言無知,將恐不孝之子棄其親而不葬。」子貢不滿答案,告訴子路,子路又去問,夫子說:「未知生,焉知死。」子貢更為不滿,但是子路洞曉夫子的高深莫測(第135-136頁)。 即便周遊列國途中遭不肖之徒襲擊,夫子師生不懈怠講經學道,弦歌不斷,子路怒曰:「夫子此時弦歌,算是禮嗎?」夫子回答:「…君子愛音樂是爲了不驕傲,小人愛音樂是為了無所顧忌。」子路頓悟,不覺手執板斧舞了起來,孔子鼓琴與之相和,樂曲重複了三遍(第144頁)。我想起了老蔣總統生前説的「處變不驚,處驚不變」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時衛國朝政敗壞,子路在衛國蒲地任職之前,求教夫子治理秘訣,夫子說:「恭而敬,可以攝勇;寬而正,可以攝強;溫而斷,可以攝奸」(第158頁)。三年後,子路的「信與直」已經名滿天下。衛侯父子間的爭奪激化,彌漫一股即將政變的硝烟,前太子(父親)同姐姐和姐夫脅迫孔俚擁戴自己為新衛侯,除舊衛侯(兒子)。子路聼到後,衝去救孔俚,終因年老力衰,被砍而亡,全身被切如同肉膾。 當孔子聽到衛國政變子路已亡的消息,佇立良久,須臾潸然淚下如柱。不久,子路的肉身被做成鹹肉的消息傳來,夫子即刻命令把家裏所有的鹽漬食物扔掉,此後,再不許把鹽端上食案(第166-168頁)。 看到這裏,我掩卷閉目,為子路「信與直」的命運,不禁愕然,然後淚下如柱…… 一個性情中人的好男兒,他的下場卻如此悲慘,我向老天爺忘情悲呼:公理何在?正義何在? 羅正瑜 秋高气爽的九月,拿起《山月记》,感觉像是在品一杯清淡而有韵味的绿茶。其中的一则则古典故事文字优美,引人深思。 首先,作者作为一个日本人,对中国古代历史非常有研究,还能写出如此深刻和生动的故事,让我非常惊奇,感动之余也觉得惭愧。 第一则故事就是《山月记》,记载的是李征从人变成老虎的故事。这个历史上有点像“聊斋志异”的故事《人虎传》经过作者的重新改写和细致描述变异的过程,让故事更加精彩并且惊心动魄。这里加入了作者自己对人性的感触,有一种走投无路的愤懑,和无法人尽其才的遗憾。李征说到,人人心中都有一头老虎,人生就是要驯服这头猛兽,才能玉琢成器。如果任凭心中的本能(自卑,自傲)控制自己的生活,从此偏激避世,则美玉蒙尘,甚至一蹶不振。看到这里,我不由得心中自省,是否已经驯服了自己心中的猛兽,还是随波逐流,早已忘了初心? 最后一则故事<李陵>也很让人难忘。虽然标题是李陵,但其实作者书写了三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李陵,司马迁和苏武。三个人物的命运由于汉武帝的独断专行都发生了悲剧性的转折。特别是司马迁,在为李陵仗义直言而遭受了奇耻大辱的宫刑之后,他是如何一步步地由死还生,坚持活下去,把史记写完,真是非常伟大的人物。他不是贪生怕死,而是活着比死了更难。司马迁内心的绝望和挣扎,令人动容。然而他并没有后悔。这样正直的人格,真是难能可贵,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贵。 李陵的故事也让人扼腕叹息,他从一个舍生忘死打算为国捐躯的大将不幸被俘,于敌营苟且偷生,然而国内所有的亲人都被汉武帝屠杀,让他进退两难、最后在矛盾中郁郁而终,真是命运弄人。忠诚在苏武心中如此简单,而在李陵心中却是如此的困难,无法两全。我想他们所面对的这些困难的抉择,就算今时今日放在我们面前也是很难选择的吧! 董汝瑰 正瑜寫得真好!曾經讀過一篇有關心理學的文章,提到小孩開始有自我意識時,就会把「我」放在第一了,而中國人發明這個「我」字中有個「戈」,不就是說,有了自我意識時,與外界的爭執也伴隨而來了嗎?人總是在”Id, Ego, and Superego” 之間爭扎! 作者中島敦寫此書的第一篇是描述一個有強烈自我、個性狷介、又自視甚高的人,因他不切實際的放任自我,終於導致他失敗的一生。而最後一篇寫的三位偉人中,司馬遷、及蘇武都達到了超脱自我的境界! 回顧整本書,作者利用中國古書中的故事,有些是以寓言的方式表達,有些是用心理學的角度揣摹書中人物的想法。看似不連貫的故事,其實都和「我」有點關連: 如<牛人>中的叔孫豹因為太不會保護自我,過份相信牛人,因而誤殺長幼二子,最後死於牛子之手,家業也被牛子佔有了。 如<高人傳>中的記昌,立志成為天下第一號弓箭手,卻得道成為無形勝有形的「高手」,原來至高的自我可以是形而上的。 如<盈虛>中的衛莊公,忘記在他失敗時幫過他的人,當了王後荒淫殘酷,以彌補過去困苦失意的自我,終於失去江山及親友,落入仇家之手而死。 如<夫婦>中的吉臘.克西桑,在悍妻的控制下失去了自我,但他終於找到真愛,尋回了快樂。 而<弟子 span="">>中的孔子,更是將曾經膚淺專橫的子路,教導成一位擇善固執,能為正義而犧牲自己的人! 中島敦寫此書時正值日本侵華,不知他是否有警世的寓意? 吳怡芳 讀完《山月記》後湧上心頭的第一念頭就是「感傷」。或許是這已持續超過半年的全球疫情已開始令人有身心乏備的感覺,看這書中一篇篇的故事,或史實,或野聞,或怪譚,都令我但願它們都不是真實的事蹟! 書中最具正面能量的一篇應是<高人傳>,講述射箭高手紀昌的故事,他修為到顛峯之時,不再現逞強好鬥之貌,只剩下愚人之貌!即「是射之射不如不射之射」! 有的篇章講宮廷奪位如<盈虛>中的衞莊公和<牛人>的故事,那英比古裝連續劇中的劇情還起伏、曲折、殘酷,但那些都是史實!而且這類殘暴的故事千百年來還繼續在現世進行! 怪譚如<山月記>中的李徵變身為老虎,那是他只関心自己微不足道的詩業而自絕於世人,拋妻兒於不顧,正因那自私孤僻、自命清高的心態才使他淪為獸身,才因此有了羞恥心,但悔之已晚! 讀<弟子>一篇中的子路,使我深感慚愧。當年是為考試而去背論語,後來有幸讀過些孔子生平,才對孔老夫子這個「人」有了粗淺認識,但對於孔子的那些門人又何曾真正去讀過他們每人的生平?讀這篇文章,由這剽悍弟子和他老師的來往中,才更可見孔子的「厚度」,最有意思的是讀到孔子的苦笑嘆息:「自仲由入門以來,惡言絕於耳矣!」好生動的描述!而子路的慘死令孔子再不食鹽,那種為師的心痛,慘啊! <李陵>這一篇連帶講了司馬遷和蘇武,他們都是從小銘刻在我們心中的歷史人物,以前只當故事看,當歌唱!現在這年紀回看他們的事蹟,那是打心底帶有無限感傷的佩服!李陵的一生又多麼淒慘、無奈啊!怎能不為之掬一把涙呢? 處身在這看似無盡頭的疫情中,和美國2020大選這紛亂的時局中,本只想看些無関痛癢言不及義的東西以逃避現實,所以讀這本書時心情難免沈重。但作者中島敦以一個異國日本人的身份去挑出我們國家歷史上的這些人物去描寫,反倒是他來教導了身為中國人的我!可惜自己不懂日文,他原文文字如何不得而知,但兩位譯者的文筆優美,相信這是一本極忠於原著的絕佳譯作! 王素楠 多少個世紀以來,日本的上流社會文人們,都以通曉「漢」文化為傲,是非常推崇和重視中華文化.就像我們讀過《花紋》這本書中,高尚的男女主角也以會漢學,作詩詠詞,互相欣賞!作者中島敦年紀雖少,(1909-1942), 卻有深厚的漢文化根底,而且以古經典書籍,比喻複雜的人生百態,寫出活生生的人物,意義重大,成為日本學校教科書的題材!以前讀論語,只知背誦孔子和他的弟子對話的內容,斷斷續續,背誦如流,只是片段故事。囫圇吞棗。作者把子路追隨孔子的求學過程,原本軽視孔子教導的子路,後因孔子諄諄教誨。(p107)「人君沒有諫臣就會失正,士沒有諍友就會失聽,樹不也是受繩後才能長直的嗎?正如馬需要策,弓需要檠一樣,人也需要靠學習來矯正原本放恣的性情.經過匡正琢磨。物始成為有用之材。」在這樣的堅信不移的態度中,聽者都會信服孔子的教誨的。自從子路跟隨孔子後,在不同的國家,顚沛流離,不捨不棄,從未間斷,子路都沒有中途放棄,一直追隨其側,隨時隨地都是學習的機會,在不同場合的對話中,對於顏回和子貢等弟子,也有不同的詮釋,我們也跟著學習到聖人,教給我們的做人道理.這種師生關係,是為後世景仰的「萬世師表」,這是一段很有興趣的故事. 看過「活在漢朝不容易」這本書,才知道司馬遷,李陵及蘇武的遭遇,是多麼的不幸,三人原本都是堂堂君子,大丈夫,大將軍,但是因緣際會,卻被判處極刑,禍及家族,明明可以以身報國,卻被判萬劫不復的悲慘地步。幸好司馬遷忍住滿腔悲憤,終因遵從父親遺訓,能堅持完成舉世震驚的巨著《史記》,沒被武帝廢掉!文天祥正氣歌裡,早就記住「在漢蘇武節」這句名言,蘇武能在今貝加爾湖邊,守節19年,有正氣,但是對國家和自己都是莫大的損失!李陵背著全家被處死的悲慘陰影,雖然能在異地苟延殘喘的活著,但是終生的悲哀,也是難以平息和伴著永久的遺憾!本書寫作通順流暢,不似翻譯的外文書籍,(或翻譯的特別出色)。我們也容易閲讀。前面正瑜,汝瑰和怡芳都️極佳的書評,很佩服妳們!我很好奇,多年日本國校,採取本書中哪些篇章作為教材?非常感興趣想要知道! 10月3日去圖書館取10月讀的書,在圖書館前留下一幀蒙面俠合影(見圖二),以資永久紀念。 圖二:博城圖書館前,一群蒙面俠留影,永遠的紀念。 (20201003 攝影 / 羅正瑜) (2020年10月10日馬里蘭州珀多瑪克)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