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4年7月6日博城讀書會《南渡》讀後感
2024/07/07 23:53:51瀏覽248|回應0|推薦28

2024年7月6日博城讀書會《南渡》讀後感

作者:岳南

出版社:時報出版

時間:2011年5月27日

炎炎夏日,多位會員外出,只有汝瑰 (會長)、則韞、映秋、廣傑、家齊出席讀書館會議室討論。以下是會員電郵的讀書心得。

龔則韞

   《南渡》一部二十世紀學術大師們的情感命運之書,共十五章。全書432頁和74頁注釋。

       抗戰爆發,在無情戰火摧殘的悲情歲月,大批知識分子冒著炮火南度西遷至際,仍全力守護學術與文化之火苗和追求。時間是以七七事變至二戰勝利爲經,遷校辦學之篳路藍縷為緯的内容,包括描述中國知識分子們不同人生際遇和學術成就;北平天津淪陷後,北大、清華、南開等大學南渡西遷,先後在長沙、昆明、蒙自辦學的歲月,並論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等文化組織在抗戰烽火中艱難跋涉的歷程,書中特別列出蔡元培、胡適、陳寅恪、李濟、傅斯年、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梅貽琦等人在這段戰亂時期的顛沛流離與學術研究,深刻解析抗戰時期中國知識分子的文化樣貌及愛國情操。

      中國歷史上有四次如此波爛壯觀的南遷過程,《南渡》寫的是第四次,僅僅離我們現在不過是七十九年,許多我們的父輩都是其中一分子,我們讀來仍然熱血沸騰,痛澈心扉,猶如身入其境,敬佩他們的錚錚風骨,為保存學術的延續不遺餘力。連帶想起梁實秋的《雅舍》文集、瓊瑤的《幾度夕陽紅》和齊邦媛的《巨流河》,三書都提到在培都的點點滴滴。

     二О一八年十一月在臺北國家圖書館開海外華文女作協雙年會,我乘機拜訪臺大的傅鐘和傅園,撫今追昔,思潮澎湃。

董汝瑰

自十九世纪以来,日本明治维新,用中國的庚子等赔款,不平等條约,及掠夺東北和台灣的資源,壯大了自己的军力。1937年七月七日,日本將他們多年來的野心侵畧計劃付諸行動,大舉侵華了。中國的城市逐一被轟炸,死傷無數!逃難的人潮湧向西南方,大半江山陷入敵手,慘遭屠殺揉躪,中國孤軍奮戰!令我意外的是,1938年日本侵華時,美國的戰略物資如鋼鐵等,仍源源湧入日本!见 p 200。

日本攻打華南時,國民政府破釜沉舟,命船運公司將船隻沈於長江下游,以封鎖阻止日艦入侵。為了守護在宜昌的九萬噸重要戰略器材,大噸位的船隻必須在長江高水位的四十天內運出重要战略物资。在盧作孚的指揮下,全民出動,努力救國!當人民赤身在江畔拉縴運貨的相片被美國人登上報章時,中國人抗日的精神感動了世界!

 1941年12月7日星期天清晨,日本偷襲珍珠港,同日,空袭香港,此时陈寅恪及家人因路断而被阻隔在港已经一年多!那天,正是傅斯年长途跋涉從重庆到李庄便立即病倒的次日。羅斯福總統宣布美日開戰,中國也在同一天正式對德、意、日宣戰!接著二十多個國家相繼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英军在港只抵抗了十幾天就投降了,傅斯年强撑病体,急电有关单位,政府火速派専机救出在港的要员,包括陈家,但他及许多名人/属都無法登机,因为孔宋蔼玲及其随從保镖优先上机。香港被隔绝了,粮食都充了日军。陈家於次年五月,九死一生的逃到桂林。書中提到傅斯年在乱世中对陈寅恪,及梁林夫妇的義氣及帮助,令人感动!

日本侵略中国及东南亚诸国,摧毀城鎮無數,致数千萬人死亡,幾乎所有家庭都遭受磨難及影響!這在書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令人遺憾的是抗戰時國共的分裂無法合力抗敵!國方雖盡全力保護、運送、並掩藏國宝文物,但被劫掠炸毀的仍不在少數! 戰爭對生命及文化的摧殘之甚,令人悲憤扼腕!

此書描写了中国教育界的文人在抗战时期的经历,艰苦卓绝的精神,在敌机的炮火中躲避,千里迢迢的從一個城逃难到另一个城,生活困顿潦倒,贫病饥寒,但在战乱中仍不忘保衞國宝文物,传遞文化教育的伟大使命,令人敬佩!

羅正瑜

这周末我会在外地,请假一次。祝大家讨论愉快!以下是我对《南渡》的一点浅见:

我很欣赏编辑对本书的总结:还原历史真相,再现被遗忘的辉煌”,“20世纪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的剧烈变迁”。写得太好了

1. 本书深度描写了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人们身处其中的直观感受。山河破碎,兵荒马乱,家破人亡,原有的一切都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亡国奴’ 的愤怒和恐惧,让人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侵略者深刻的民族仇恨。我也看到了一个不同于以前宣传中的蒋介石,他在抗日战争中力挽狂澜,绝不妥协。

2. 对那个时代的大师们来说,学术和科研只能时不时在战火中让位于生存。为了保存治学和研究的有生力量,几个著名的大学先是搬到长沙,随着战事变化,又被迫搬到昆明,又到李庄和蒙自,师生们一路艰辛,而风骨不改。

3. 多位名人的故事在书中都写得很精彩,刚巧和另两本我正在读的书互相呼应:《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中,后半段是主角去西南联大上学的经历;《万古江河》说到考古发现的各种文化,很多是当年南渡的大师们在抗战前后主持或参与发现的。可见当时他们划时代的惊艳贡献。这段故事也是《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的‘前传’。另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傅斯年,他为学者们能在炮火中寻一方净土,安放一张书桌鞠躬尽瘁,操碎了心。

如果有机会,我们是否可以一起读《北归》,看完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怡芳

我在十一年前「南渡」出版時得到此書,當時看後就極為感動,尤其因為許多書中人物在 1949年前後到了台灣,多是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名字。近年網上資訊易得,知道更多所謂「民國時期」各種出名人物的事蹟,所以這次重讀此書 ,就對其中講述的各種人物無論是政府、軍方、民間和知識界的文人和國學大師們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對他們在對日抗戰前和其間的經歷就更為感動,甚至為之淚下。以下是我挑出幾個人物談談:

1. 李濟:最近又去華府的Freer Gallery,發現中國部分有新安排的展出,就是關於李濟在安陽殷墟的考古成就,展覽入口處有由屋頂至地板的大幅說明,可惜李濟的名字只有英文拼音,沒有中文。此項展覽值得一看。

2. 林徽因:近日新聞和網路上有關她的成就有很多報導。由此書中看到的林徽因也正可糾正以前坊間的誤傳,最甚者就是徐志摩當年對她的追求,現在知道那只是林十六歲年少時的一種初戀,並非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環!現在我和很多人的同感是欣賞和佩服林的多才多藝,和她對建築事業的執著一生不懈,而徐志摩棄懷孕的元配不顧其實就是「渣男」!

    3.
陳寅恪:以前就知道他是傅斯年說的「陳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最近讀了他最後二十年一書,難以相信大師在雙目已盲後仍憑超人的記憶力繼續教育學子,並不斷做研究,且再出著作。我驚歎於他那非凡的才智、知識和學問,但他一生的際遇屢遭挫折和不幸。再回看他最後在文革期間所受的非人折磨和羞辱,更再次為他而痛,也為中國竟能如此失大才而慟!

4. 梅貽琦:以前讀過一些有關他生平的文章,在此書中更見他的文人風骨,他能將抗戰中遷移至昆明的三所中囯頂尖大學合併起來,成就了從此享有盛名的西南聯大,那需要有多堅強又公正的為人和處世態度和能力才能領導如此一所大學?梅校長真令人敬佩!

5. 傅斯年:他是我母校國立台灣大學公認的老校長,雖然他只是在1949年到台灣後才任該職,不到一年就在議會上太過激動腦溢血過世。然而在不到一年之中他已大刀闊斧整頓了大學,建立下基礎使它後來成為台灣屬第一的大學!他是出名的「傅大炮」,在短短五十餘年的人生中他以那最不畏人不畏事、敢作敢為的性子為中國做了多少了不起的事,他領導五四運動、他留學美國歐洲,他國學底子深厚,具有極其前進開明的思想,但又能同時洞悉時勢、並能理智地思考做決定,他是最有領導能力、能做事的人!可惜天不假年,仙逝太早。他逝後棺槨安在台大校園內專闢的一角,稱作「傅園」,墓園安靜肅穆。他的夫人是俞大綵,是曾任國防部長,和傅斯年同在德國留學的俞大維的妹妹,她在外文系教我們文法課。每見她嚴肅的面容我就不禁猜想,她面對我們這些對前人事蹟全不知曉的後生時一定感慨萬端吧!可惜的是晚生的我們無緣見到傅老校長一面!

(2024年7月7日七七事變紀念日抄錄)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75a2043d&aid=18079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