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8/04/16 09:03:14瀏覽909|回應2|推薦35 | |
每天清晨,我起床盥洗後,先來到廚房,泡一杯熱伯爵茶5分鐘,然後加入兩湯匙冰豆漿,就成了溫度適中可以喝得入口的茶, 配一片塗著黑芝麻醬的吐司,恰像白水黑山,相得益彰 。我虔誠對待這一分寧靜,就像靜坐冥想的信仰,為一天的繁忙工作儲精養銳,蓄勢待發。 談到喝茶,由來已久,從小見家父母喝鐵觀音,他們不讓孩童喝, 怕我們太亢奮。但是,到了同學家,招待我們的是香片,才知道茶葉有不同的品牌,讓我對於茶葉開始萌生諸多好奇,首先是茶色,鐵觀音的丹楓色和香片的碧綠色大異其趣,然後是茶香,鐵觀音聞起來味濃,而香片的是淡淡的茉莉花香。 家父母一直就用自來水燒沸水泡茶,倒進玻璃杯裡,然後慢慢喝。直到讀了《紅樓夢》中的妙玉招待寶玉、黛玉、寶釵在攏翠庵裡喝茶,泡茶的水是5年前妙玉住在玄墓蟠香寺時, 收藏了梅花上的積雪,存在缸裡,埋在土中保存不變質。她還用珍奇古玩的茶皿裝茶湯,使得聰慧伶俐的黛玉都不敢多問與久留。我大開眼界,沒想到世上還有人如此講究或矯情地喝茶。 二О一五年九月1日晚上,波城讀書會正讀解致璋的《清香流動 品茶的遊戲》(遠流出版,2009),方知泡茶還有壺承、蓋置、茶杯、茶托、蓋杯、茶盅、茶則(取茶葉的匙)、㓗方、水方(放茶渣及洗杯水的小器皿)、樹籃等等陳設。另旁最好擺一些花葉瓶插,以增加泡茶情趣。茶品分四等 - 品香、清、甘、活。綠茶是不發酵茶; 紅茶則是發酵茶,二者都會帶給喝茶者無窮甘味。烏龍茶是半發酵茶,葉子捲的厲害,泡出來的茶湯特別怡人。 茶滋味是混合的,有苦味(咖啡鹼) 、澀味(茶多酚) 、鮮爽味(茶胺酸) 、甜味(碳水化合物) 、酸味(多種有機酸) ,就像人生,五味雜陳,卻又是耐人尋味! 開讀書會的那天晚上,會長怡芳特別請來愛茶的映梅為大家示範泡茶。映梅帶來桌巾、 茶花枝葉、 成套的茶壺、茶杯、茶則、竹籃、竹桌。還有多位書友帶來茶具與茶葉分享,真是目不暇接。映梅先布置桌子,等安置就緒之後,她告訴我們,泡茶的標準是3公克茶葉加150毫升沸水,泡5分鐘即可。她先後泡了清茶、東方美人、崑崙白雪菊,請大家傳閱品茗,還有, 每一次茶葉可以泡三泡; 上等茶葉可以多泡幾次。空氣裡茶香瀰漫,好氛圍,好欣喜。 映梅說: 春天喝龍井綠茶; 夏天喝烏龍茶; 秋天喝東方美人茶; 冬天喝普洱茶。喝茶配堅果最合適! 映梅還說: 茶農有茶葉比賽。我問她: 比賽的標準是甚麼? 她不慌不忙地回答: 評分時,茶葉形狀35%; 茶香10%; 滋味20%; 泡開後的葉子35%。聽起來要拔得頭籌並不容易啊! 解致璋書中說一天中上午10點至下午2點採的茶葉最好, 因為水分少。 擔心晚上失眠而不敢喝茶的人可以欣賞茶湯。茶湯的特質是細緻豐富多變的,一杯香氣四溢的茶,打開了我們的心扉,看湯色,聞香氣,想像滋味,細細品賞,韻味萌生,會讓我們回復柔軟與敏銳,自在平靜,不但了解自己,也了解他人,因此彼此產生真正的尊重與體貼。中國人是愛茶的民族,終身都淬鍊這一分尊重與體貼。 那天晚上,與妍美和淑鳶並肩走出讀書會,我內心溫潤如玉,靜如處子。朗朗高空掛著明月,月光像白紗籠罩我們的肩頭,我緩緩走向停車場,懷裡抱著一鳳送我的一小鐵罐伯爵茶葉,那是我的最愛。腦海裡浮現家父母喝茶的影子,還有安弟在台灣大學邊請我喝玫瑰花茶時的姊弟情。我像一片綠葉,倘佯在大海上,輕鬆自由幸福! 我與茶,感覺像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生死相隨。 如今歷經五湖四海,除了隨身攜帶的中國茶葉,我喝過不少外國茶葉,波斯茶、阿拉伯茶、英國茶、日本茶,風味各異,令人難忘。淺嚐慢品之間,我逐漸體會: 茶,海納百川,到了今天,已是一個世界文化,正給世界文明畫濃重的一筆。 (2015年9月6日寫於馬里蘭州珀多瑪克; 原載於2015年9月29日中華日報副刊)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