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念與修行(十一):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2011/11/24 10:40:16瀏覽2871|回應6|推薦58


圖片來源: http://5ones.com/wp-content/uploads/2008/08/footprints-sand-beach-sunrise.jpg




記得以前在學催眠時,有一次老師說,去回想從前快樂的時光。當時我腦袋空空的,因為覺得一路走來還算幸運,有很多快樂的回憶,那我要選哪一段呢?老師說,若想不出來,就放空,讓記憶自己浮現出來吧。

於是我就放空了。。。

讓我驚訝的是,我以為好玩或是快樂的事,並沒有浮現,而浮現出來的,卻是被遺忘了好久好久的記憶。我閉著眼睛,在眉心處,片段往事,就像看電影一樣,在眼前放映。雖是黑白片,卻是清清楚楚的知曉。

再次回味,卻真真實實地感受到當時的安適與快樂。而且這種安適與快樂,跟我一般記憶裡的快樂,是全然不同的感知。後來在家裡,幾次做自我催眠練習,也是跳出來許許多多我遺忘已久的快樂。

我問自己,我自以為的記憶裡的快樂,是真的快樂嗎?~~~~~也許吧,只是,好像太表相了。

但是這些跳出來的,我遺忘已久的快樂,卻是那麼的深刻,就像是一種深層的自我認知,而且有一種觸動心弦的深深感動跟領悟---原來,讓我最快樂的事,是那麼的平凡,那麼的簡單,那麼的渺小,卻又像印記一樣,深刻的不容置疑!而我,卻忘記了!

原來,我們從不會遺忘,只是東西太多了,一下子想不起來而已。當自己全然放鬆時,掩埋的東西就慢慢浮起,按照自己角色扮演的份量,而一一浮現出來了。

同樣的,在練氣中,在禪定中,我感受到自己的前世片段回憶,深刻到不能否認自己的存在,還有當時的心情與執著,而片段與片段之間,其實又帶有某種程度的相似相依與相續。

過去心不可得,但是當各個片段,實際是反映出我的幾個最深刻的盲點跟執著時,對照著今生的種種深刻的生活體驗,我終於明白,這些都是我未做完的功課,沒通過的考驗,還有曾發過的願,所以生生世世以不同的方式來重新經歷,不管是喜,還是悲。

執著於快樂的經驗,我悲,因為想讓快樂的霎那變成永恆。執著於悲傷的經驗,我悲,因為走不過悲傷,不僅把自己繼續埋在悲傷裡,還重複製造吸引更多的悲傷經驗。

同樣的,在幫助個案時,看到個案重複摔跤,走不過自己挖的洞,跨不過自己定死的門檻,走不出心理的障礙時,我也難過。看到我不能插手,不能碰,只能觀的案子,我更不舒服了。

有時候看著天空,看著看著,我就只想「回家」,回到那個遙遠的溫暖懷抱,因為我想賴皮,不想再玩了。心太軟,情太重的人,怎能做什麼大事呢?

我當然懂切割,尊重,包容,放下的道理,也一直努力的在實踐,也看得到自己的進步。但是有一天,我開始厭煩了。我不喜歡看到那個還會感到悲傷的自己,尤其是揹負著自己跟他人的包袱。我去見我的氣功師父,讓他檢查我的心臟。他只對我說了一句話,「放輕鬆一點,不要承擔那麼多」,就讓我淚流不止。

他看我哭的難過,就說,「你讓每個人都很快樂,怎麼可以自己不快樂呢?」

我其實已經搞不清楚,這是為自己而悲?還是因為明知結果,卻無力扭轉一些事而難過?還是同體大悲,為眾生的種種造作無明而悲?還是,都有吧。

我只是深深感覺到,都是造作,都是業,都是心念。念念相續無間斷,人,也就一直在無明中打轉了。以為重要的,其實並不一定重要;以為不重要的,卻也許影響至深。就像我以為的快樂經驗,跟真正浮現出來的經驗相比,根本是微不足道,而我卻忘了什麼是真正的快樂。而我的悲,卻是跟諸多前世學不會的傷痛經驗息息相關,我看到我的執著,也看到了他人的執著。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戲裡努力演好自以為是的角色,卻忘了每一齣戲都需要大家的成就;有時在看到別人演的差時,卻看不到自己其實演的也不怎樣。





Max Weber(馬可斯.韋伯) 在他的(一九0四/0五年)的著作“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中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將資本主義的崛起部份歸功於新教(尤其是克爾文Calvinist教派)的理性生活---死後想要成為上帝的選民,在現世世俗生活中,就必須用工作跟對宗教的熱忱與奉獻來證明自己是值得被選的。於是勤奮工作,簡樸生活,財富累積,社會奉獻,變成了生命的指標,卻也間接的促使資本主義的新起與擴張。

但是當今我們看到的是,隨著資本主義的擴張,工業化,機械化,科層制標準化,國際化的無線延伸,人性,理性,跟道德意識已經從世俗生活中漸漸消失,我們成為名符其實為工作而工作,為生活而工作的人。資本主義的理性,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活方式,讓基本人性扭曲,失落感,疏離感,因此生起。宗教精神,道德感,道種人我無差別,與物種環境和平共存的生活方式,已經變成人道主義的理想,距離真正的實踐,還是有很大很大的差距。犯罪,有時是必然,因為,這也是延續生存的一種方式。當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時,剩下來的是什麼?當我們一再被大眾傳播媒體的負面資訊洗腦時,我們可以想像我們的下一代,要如何生存嗎?

我們的心,真正的迷失了。

我們也許偶而,會驚鴻一瞥自己曾有的純真,或是為某些人或是事而深受感動,驚覺人性的美好,但是感動之後,沒多久,我們也許又開始沉默,冷酷,為自己的權利與地位而埋首爭鬥,不惜犧牲他人的利益。。。,卻忘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所有從自身出去的,終將回到自己的身上,不管是好還是不好。





在臨死經驗裡,很多人都有「生命回溯 life review」的經驗。從出生到死亡前的各種記憶,不同的臉孔,喜歡或是不喜歡的,紛紛顯現,分不出孰者為先,孰者為後。而最讓人心驚的,莫過於顯現出來的記憶,並不一定是最美,最動人,或是最值得驕傲的片段,而常常是自己不經意中,帶給別人的慈恩,或是傷害。在事件發生的當下,我們也許不清楚自已到底做了什麼,但是在回溯中,我們也許比誰都清楚,自己到底做了什麼事。

所以很多曾在死亡邊緣走過的人,回來之後會大澈大悟,重新做人,好好珍惜生命跟身邊的人,生命的價值觀也會改變。以前汲汲追求的,現在也許再也不屑一顧了。因為他們知道,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該做,而其他的事,其實,只是虛妄。

就像曾有癌症醫師,看到病人求他,要醫生醫好自己,這樣才能趕快回到工作崗位繼續打拼。醫生很感嘆的說,如果工作壓力或是負荷量是致病的主因,那麼病人恢復健康後繼續去努力工作,其實就是加速自己往死亡的道路前進。心不改,生活方式跟習慣不改,身體不會好。今天這裡修補好了,明天其他地方還是會亮紅燈的。

人,生命,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該做的不做,該改的不改,該學的不學,該丟的不丟,生生世世,不也是在重複同樣的命運?做同樣的功課?考同樣的試?甚至摔同樣的跤,受同樣的傷嗎?

而我們帶給別人的,除了某些好處之外,是不是也是同樣的傷?同樣的痛?或是更傷?更痛呢?我們以為自己是受害人,又怎知自己不是加害人呢?我們自以為是好的事,加諸於他人身上,也許就成為他人的壓力或是負擔了。我們會失望難過,是因為對人、事、相有所期望,但是如果我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又如何能期望他人能做到?Learn by examples,我們如何期待自己的小孩能成大器,如果我們自己本身就不能做個好榜樣呢?

下面的一部電影跟兩部短片,讓我深思。在看前,請先把文章最末處的背景音樂停掉。謝謝。


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The Five People You Meet In Haven)

這是一本書,也拍成了電影。博客來書籍館的簡介如下: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74405

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
每一個人都會在天堂裡遇見五個人
聽他們說出你的五個功課,你才能了解自己的生命

內容簡介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作者 米奇‧艾爾邦 (Mitch Albom) 的最新力作,獻給所有認為自己來到人間並沒有什麼意義的人。

◎故事描寫一個在遊樂園裡的老工人艾迪,自從退伍以後就困在家鄉,每天重複一樣的工作。他認為自己被命運綁住,他認為自己的人生是被沈默卻又暴躁的父親害了。他待在這個海灘小鎮,孤單一人。他只剩下回憶。

◎在83歲生日這一天,他為了救一個小女孩而喪了命,進了天堂。在天堂裡,艾迪遇見五個曾經出現在他生命裡的人。這五個人逐一對他說出自己的故事,以及他們是什麼時候在人間與艾迪相遇。艾迪逐漸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生命裡一直都有別人的生命;而別人的故事與自己的故事,會在最無法預料的時空,產生交集。

◎本書要告訴讀者:每一個生命都會碰觸到另一個生命;你所付出的愛,絕對不會白費。你所遇到的人,都會以某種方式再回到生命裡。

◎假如你認為自己微不足道,讀過這本書後你會明白: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我們來到人間,是為了與別人相遇。

〔 這雖然是個虛構的故事,但是請相信我,我們每天上演的生活,比這個更複雜,更不可思議。我們只能看到自己的眼所見,但是看不到的地方,卻常是我們完全無法想像的世界。在我看到經歷到的有限層面裡,我已經學會接受,臣服的道理。不能接受,不能臣服,就走不過去了。請大家不要被自己的六識所障,不要輕易相信自己眼所見,耳所聽的,不要對事物立即起心動念有所反應。請多讓自己淨心,靜心,沉澱,內省。不然,永遠走不出這個我們自以為真,卻是完全虛妄的世界。 ~ 光 合十感恩 __/|\__ 〕




 



今天是美國的感恩節,回想自己一路走來的歷程,能頭腦清楚四肢健全好好的活著,我真的只能說,我很感恩了。感謝諸神佛菩薩龍天護法的慈恩,感謝所有善知識的提攜,感謝眾親朋好友的寬容,也感謝眾生的慈悲了。。。

今天才明白,所謂「圓滿」,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__/|\__




補註:

背景音樂, 《見與不見》, 讓我感觸很多.

你見 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 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 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 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在你手裡 不捨不棄

來我懷裡
或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相愛 寂靜喜歡

你愛 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 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在你手裡 不捨不棄

來我懷裡
或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相愛 寂靜喜歡

默然相愛 寂靜喜歡


這詩, 並不是相傳達賴六世倉央嘉措寫的。這首詩實際上也不叫《見與不見》,而是叫《班紮古魯白馬的沈默》,作者是「紮西拉姆.多多」,收錄於她的詩集《疑似風月》中 ­。

「班紮古魯白馬」即藏密始祖蓮華生大士,紮西拉姆說,她當初的靈感,是來自於蓮師的一句話:「我從未離棄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雖然他們看不見我,我的孩子們,將會永遠永遠受到我慈悲心的護衛。」於是她創作了這首詩,是要表達蓮師對弟子不離不棄的關愛,和世間的愛情、風月無關。在《疑似風月》中,這首詩的開頭,就有先引用了蓮師的這段話,表明這首詩是要表達蓮師這段話的意境。

對我而言, 就像是神佛菩薩一直都在,從沒離棄,而是我們自己,心裡有沒有住神佛菩薩,有沒有背離他們的教誨。。。。。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7327791&aid=5697391

 回應文章

敬蓮
2015/10/22 10:19
好文...
末學的領悟是,我們這一生和誰相遇, 都不是偶然。
因為我們都是來彼此學習,彼此相互成就對方,在彼此的生命中。
然而彼此之間的任何關係與結果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幫助彼此走在良善的正確道路上。
我們幫助彼此找到回家的路, 打開彼此回歸靈性之路的心門。
用宗教的方式來說...
就是不管在生命中遇見了誰?是善緣?是惡緣?
別執著結局該是如何?
唯一的目的,就是幫助彼此往成佛之路上走。
我們彼此才是真正的解脫...
生命是無盡的學習....
這些學習與考試為的是幫助自己與別人 " 歸家"。


(y9889@hotmail.com)

沉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2012/03/02 17:09

Learning by examples is the most efficient way to learn.

This means that we are (all invited to be)  one particular example....


禪觀一心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巧智慧心
2011/12/09 09:41

學佛讓您有這麼深刻的體會

人間佛教融合了生命學、生活學

有著特別的感受和超越的想法

謙卑修行背後的思想程度及對人生的領悟

讚嘆寫出充滿心意的文章

讓文字具有生命力

獲益良多  感謝分享

光的使者 ( 一個回家的旅程)(7327791) 於 2011-12-12 05:52 回覆:
謝謝賞析。我還在努力學步中。。。




光的使者 ( 一個回家的旅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人生如戲
2011/12/09 01:14



淨空法師:

人生如戲莫非自編自導自演、自觀自賞,總不關境緣事也。
會者明達諸法實相,不會則生煩惱習染。是知人生真實目的確為一生提升靈性,證得無上菩提,往生淨土,親侍彌陀耳。古大德常以此勘驗學人曰:“會麼”?是語意義最深長遠無盡矣。應知,應當學。

【持戒為本。淨土為歸。觀心為要。善友為依】


Suchnes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恩與祝福~
2011/11/25 21:50


謝謝妳
也祝福妳

shuling
再一次真心感恩!!
2011/11/25 12:55

親愛的光:

            您感恩諸佛菩薩及所有一切之餘,我更感恩著您,此文章再次觸碰我的真心,那種喜悅與感動就如同接受師父法語灌頂般,謝謝您,遠方的您與我,雖然不曾見面,但心卻共振了,如此的貼近....,敬祝您身心安康!!

                                     shuling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