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歷史文化報導9》千古神話《孟姜女哭長城》
2019/09/29 01:33:30瀏覽811|回應0|推薦13

  中國民間有四大神話故事《牛郎織女》、《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白蛇傳》,我們在秦皇島的最後一處旅遊景點就是後人景仰孟姜女忠貞而建立的「孟姜女廟公園」。

  在網路上查看孟姜女廟似乎只有小小的一座烈女廟,既然千里迢迢到了山海關,不妨就順道去參觀一下,回程有時間還是想去秦皇島的北戴河巡禮一番。

因此我對出租車的師傅說,請等半小時我就回來,再坐你車到北戴河景區,師傅也說若有人要乘車就先離去。進入園區才發現孟姜女廟紀念公園豈止小廟一座,根本就是一處人工打造的神話公園,園區有多達二十處被圈圍的雕像群,敘述孟姜女出身和千里尋夫的故事;沿途有小橋流水、亭台樓閣、景色秀麗,傳奇解說引人入勝,每處都要駐足好幾分鐘,讓我遊覽近兩小時才離開,等待的出租車早已不見蹤影。

  孟姜女廟建於宋朝以前,經過多次整修,分別為明代崇禎時期、清朝康熙年間以及張學良都曾撥款重修,1979年孟姜女廟正式成為一個旅遊景區,並成為追求美好愛情、祈願家庭美滿的吉祥地。

孟姜女廟又稱「貞女祠」,位於鳳凰山陡斜的山坡上,從入口沿著108階石梯上山才能到達。廟的前殿有孟姜女塑像,隴上橫額四個大字「萬古流芳」,兩邊楹聯為「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深切反映後人對孟姜女、秦始皇的喜惡。塑像左右侍有童男童女,兩側壁上鑲著碑刻,其中有乾隆、嘉慶、道光皇帝的題詞。 

最奇特的是孟姜女殿門前的兩幅對聯,有天下第一奇聯之稱。對聯寫的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乍看雖是文字遊戲,卻包含著人生哲理,讓後人產生無限遐思。

此對聯通常有三種解讀:

一、「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雲漲,常常漲,常漲常消」。

二、「海水潮,朝朝朝潮,朝朝落;浮雲漲,常常漲,常常消」。

三、「海水朝朝潮,朝潮朝朝落;浮雲常常漲,常漲常常消」。  

對聯神奇的刻畫出該地的景色意境,卻讓遊人到此傷腦筋,唸對聯像是繞口令,又想了解其中真義。

  後殿空地有「望夫石」,石塊上有一道淺坑,是孟姜女望夫所留足印。我經過時正好看到一名大陸女遊客躺在望夫石上擺姿勢含笑拍照,莫非她也日日望夫早歸讓人啼笑皆非。旁邊的石台後方有振衣亭,為孟姜女梳妝更衣處;廟的東南方渤海中有兩塊礁石,相傳為孟姜女之墳。

園區內有兩座孟姜女雕像,一座是白玉雕刻,高3.2公尺。孟姜女身著素服,頭戴素巾,神色哀戚。雕像下方有兩面木牌說明,指出這裡的海眼與大海相通,孟姜女就在此「跳海銘貞」

另一座則是孟姜女身穿紅衣,肩背包裹,站在高丘上「眺望長城」,盼望早日找到夫婿,雕像也高達3.2公尺,是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暨雕塑家李德利1985年的作品。

孟姜女倒底姓孟還是姓姜雖然這故事是神話,可是到此看到一組瓜棚和人物的群雕,更明白箇中原委,以下簡單敘述孟姜女的由來。

  傳說從前江蘇孟家莊有位老漢善種葫蘆,有一年他的葫蘆茂盛延伸到鄰居姜家院裡,兩家交情甚篤,便相約葫蘆成熟後分半享用。到了秋天摘下特大的葫蘆準備分享,葫蘆裡居然傳出小孩哭聲,切開後有個小女孩端坐葫蘆中,非常惹人喜愛,兩家爭著想擁有這女孩。村裡的長者聞訊說:你們已約定葫蘆一家一半,這孩子就由你們兩家共同撫養。於是小姑娘便成了孟姜兩家的掌上明珠,因孟老漢無子女,女孩便住在孟家,取名孟姜女。

  孟姜女結婚後,夫君被迫修長城,一去數月未歸,孟姜女日夜憂傷思君。到了冬天,孟姜女擔心天寒地凍,夫婿無衣禦寒,便趕製棉衣,千里迢迢,跋山涉水,風餐露宿,被官兵阻擾過關,哭唱<十二月悲曲>月兒彎彎分外明,孟姜女丈夫築長城,哪怕萬里迢迢路,送禦寒衣是儂情。淒滄歌曲感動守將放行。

  幾經風險終於來到長城。民夫告知其夫范喜良早就勞累致死,埋在長城的牆裡。孟姜女心如刀割,到夫婿被埋葬的長城,遍尋屍骨不著,便向著長城晝夜痛哭和絕食。

  這一哭感天動地,七天七夜之後地動山搖,飛沙走石,長城崩倒了八百里,露出夫婿范喜良的屍骨。哭倒長城的孟姜女被秦始皇招做嬪妃,孟姜女以此婚姻交換范喜良的厚葬,然後以遊海為藉口投海自盡。

  唐末敦煌曲《搗練子》首次以對話方式寫出孟姜女(參見古典文學三百題,趙樸初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頁565 ),元代孟姜女的故事更被搬上舞臺,顧炎武的《日知錄》中也闡述了孟姜女故事。

  

參觀完孟姜女公園已經下午四點,要趕往北戴河為時已晚,就和十幾位遊客搭乘302公交車返回山海關景區,再轉搭34路公交車經一小時在住宿飯店附近找了一家陜西麵館,吃羊肉泡饃當晚餐,也結束了秦皇島兩日遊。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6e8172be&aid=129746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