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歷史文化報導7》海中長城「老龍頭」
2019/09/25 16:08:29瀏覽2389|回應0|推薦10

  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以阻擋匈奴的侵犯長城的南方是河流縱橫的土地與繁華的城市,北方則是無盡的草原和來去如風的異族騎兵。

  現存的長城遺蹟主要是明代建築的長城,西起甘肅嘉峪關,東至遼寧虎山長城,跨越遼寧、河北、山西、陝西、甘肅等15個省份;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齊國長城是最早建築的長城,在今山東境內。但名稱始於秦始皇,《史記·蒙恬列傳》記載:「秦已並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築長城」。

距離北京市區較近的「八達嶺長城」是各國元首到訪時必前往的朝聖之地,是最早開放觀光的長城。也在河北的「慕田峪長城」雖然位置較為偏遠,但景色秀麗,還被Trip Advisior網友評選為「最有吸引力的長城」,我在1995年就和台北歷史博物館前館長黃光男以及媒體代表前往參觀。

我到秦皇島主要目的就是要尋訪有天下第一關之稱的「山海關」,以及唯一建在海裡的長城「老龍頭」。

住宿飯店值班經理告訴我搭出租車到附近「四道橋」的25路公交車站,乘車約一個多小時可到達山海關。我們搭乘出租車時,司機說乘公交車繞路太費時,不如坐他車半個多小時就到,車資70元。比起搭公交車雖然貴很多,但時間就是金錢,我立刻從善如流,不去25路公車站,直接前往老龍頭長城。

從台灣出發前自己做了很多功課,知道老龍頭、山海關和孟姜女廟都在秦皇島右方,必須順著次序遊覽才不浪費時間,走冤枉路。司機在車上又說不妨包車,一天300元,下午還可以去北戴河遊覽當地最有名的鴿子窩公園和老虎石海上公園。

北戴河可是中南海高官開會度假的聖地呢。可是我知道除非每個景點最多停留一小時,否則來去南轅北轍的兩處景區根本來不及;因為從東邊的孟姜女公園到西邊的北戴河景區至少一個多小時,何況我沒有大陸手機,無法和司機聯絡,失聯就麻煩了,因此婉拒他的好意。

老龍頭座落於山海關城南的渤海,由於萬里長城被比喻為一條巨龍,入海石城是明代戚繼光所建延伸到渤海的工事,猶如龍首入海,故稱「老龍頭」,目前像座斷掉的碉堡;是萬里長城唯一集山、海、關、城於一體的軍事防禦工程。

進到老龍頭售票處,有各種套票可以到不同景點,從50元到120元不等,淡旺季票價不同,看得眼花撩亂,最後決定只買老龍頭門票,超過60歲只要半票。購完票要從「寧海城」城門進入景區,景區有14萬坪,比想像中還大,四周有很多建築,包括戚繼光將台、守備署、議事廳、夫人房、顯功祠、粥房、碾房、書房、兵器陳列房、牢房等,戚繼光則是老龍頭歷史古蹟的核心人物。

  中途經過掛著旗幟的迷你九宮八卦陣,這是一種古代的軍事陣法,相傳是諸葛亮發明。陣內的城牆不高,約1.5公尺,有些遊客好奇的走進去,不料被困在陣中,經八卦陣外人士指引才脫困。

 接著上坡到長城唯一的臨海樓閣「澄海樓」,明初樓閤只有一層,稱為觀海亭;萬曆三十九年增建為兩層樓閣,改稱澄海樓,樓高14.5公尺,寬約16公尺,是「老龍頭」景區的最高點;樓閣上方的匾額「雄襟萬里」為明代大學士孫承宗所題,下方的「澄海樓」匾額為乾隆皇帝所題。

  登上澄海樓鳥瞰四周,真是「長城萬里跨龍頭,縱目憑高更上樓」,海天一色的美景令人心曠神怡;遠處屹立海上的警衛台是明代嘉靖年間所建,戚繼光改名為「靖鹵台」(意指希望海域平靜,消滅敵虜;可以駐紮士兵、觀察敵情,高17公尺 )。入海石城老龍頭全貌更是清晰可見,這座海上長城是防止蒙古騎兵趁退潮或冬季枯水季節從海邊入侵而建。

最後往下走經過遺址洞就進入海裡的石城老龍頭,1987年修復的入海石城,延伸入海22.4公尺,在石城中央的一塊石碑後面,排著漫長的人龍,那塊石碑是老龍頭標誌,與之合影才能表示來此一遊;當(31 )日適逢周末,人潮洶湧,無法拍攝無人的照片。

在這景區就瀏覽了一個半小時,總算見識了獨特的海中長城,當初曾遭八國聯軍砲轟的軍事要塞如今成為海濱遊樂場,真是滄海桑田,世事難料。離開園區在出口附近就有免費接駁車載遊客去五A級景區山海關,這兩處距離很近,不到十分鐘就到達天下第一關。

年少時在歷史課本中讀到的山海關(目前只看到外表)終於有機會一睹廬山真面目,感觸良多;只是不知台灣現在的課本是否提到相關歷史,因為民進黨政府為「去中國化」與加強「台灣意識」,已經在2017年修改中學課綱,將原本的中國歷史縮減改列為東亞史,不再承認是本國史而是一邊一國,互不相干也不按照年代或朝代的順序排列石器時代、夏商周三代都消失,內容僅著重文化和制度史,政治史幾乎不存在;所謂炎黃子孫、中華兒女的根已幾近刨除。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6e8172be&aid=129684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