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6/03 23:09:25瀏覽843|回應0|推薦8 | |
清晨醒來郵輪已接近斯德哥爾摩港口了,瑞典是北歐之旅的最後一個國家,雖然從台灣飛抵丹麥的當天傍晚就乘渡輪到離瑞典最近的城市Helsingborg,但只停留一晚,次日就搭遊覽車前往挪威首都奧斯陸,對當地毫無印象。 瑞典王國在17世紀至18世紀初是歐洲強權,面積約45萬平方公里,是歐洲領土僅次於俄羅斯及西班牙的國家。由於氣候寒冷不利農業,因此航空業、核工業、汽車業(Volvo,2010年被中國收購全部股權)、軍事、移動電訊(Ericsson手機曾是全球三大品牌之一,2001年與Sony合併)和醫藥研究等工業及高科技非常發達;IKEA更是跨國居家用品業,目前是全球最大傢具零售企業。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雖非工業與科技,卻是醫學上很獨特的現象,知道的人少之又少,在此順便一提。去年4月由伊桑·霍克主演(曾演〈愛在巴黎落日時〉三部曲、〈殲滅13區〉、〈絕地7騎士〉20餘部影片)的電影〈Stockholm〉(台灣未上映,但在網路上可看到)就是最新詮釋此症狀的影片。 究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是甚麼? 此症狀是指「被害者對加害者產生情感、同情加害者,認同加害者的某些觀點想法,甚至反過來幫助加害者的一種心理情結」。1973年8月23日,兩名搶匪在斯德哥爾摩的銀行挾持四名行員,與警察僵持130個小時才投降。可是遭挾持的行員認為綁匪具有仁慈心,不但未傷害他們反而對人質多加照顧,因此表示感激而非痛恨,並替搶匪說情開罪。由於案例發生在斯德哥爾摩而在醫學上得名。〈007 縱橫天下The World Is Not Enough〉、〈鐘點戰In Time〉、〈迫在眉梢John Q〉、〈臥虎藏龍〉、〈色戒〉等十幾部中外電影的劇情都涉及此症狀;英國流行樂團 One Direction在 2014年發行的專輯〈Four〉中有一首單曲歌名就是Stockholm Syndrome。 我們在斯德哥爾摩只停留一天,因此行程很緊湊,參觀了瑞典皇宮、遊覽市區和瓦薩戰艦博物舘。 瓦薩戰艦博物館是為Vasa戰艦量身訂做的博物館,展示風華重現的古戰艦和其歷史,重新拼組的戰艦依舊威武攝人。我在二樓狹窄空間拍照,由於距離戰艦太近,無論甚麼角度用廣角鏡頭都無法拍攝全貌;在四十公尺高,顯得陰森昏暗的展覽館裡仰頭彌望龐大的戰艦,聆聽這艘戰船重現人間的傳奇,時光彷彿倒流,回到十七世紀的瑞典。
有「瑞典版鐵達尼號」之稱的瓦薩戰艦有這麼一段歷史: 「升前帆、前頂帆、主頂帆和後帆」,皇家戰艦瓦薩號(Vasa)的船長翰森興奮的下令,船工迅速爬上索繩升起四張巨帆,船上64門火炮對空齊鳴。1628年8月10日下午,當時噸位最大、火力最強,讓敵國心驚膽寒的嶄新戰艦,在岸邊沸騰的人潮與鼓樂聲中,從斯德哥爾摩海港緩緩駛出展開首航。 未料才出海約1000公尺,突遇一陣強風,戰艦劇烈抖動並立刻傾斜,說時遲那時快,海水瞬間從兩側的砲孔急速灌入,瓦薩戰艦只行駛1300公尺就成為波羅地海的幽魂,船上150名船員和家屬,有50多人隨著戰艦葬身海底。 1625年,由於瑞典和波蘭長期爭戰,當時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GustavⅡ)強調「王國福祉,一靠上帝,二靠海軍」,因此找來經驗豐富的荷蘭造船師最好的橡樹建造瓦薩巨艦。戰艦長61公尺,寬11.7公尺,重達 1200 公噸,可容納450人(就現代而言是小玩具),在兩層船艙上裝滿64門火炮,船身還有成百的鍍金描花雕刻,極盡壯觀華麗,歷經三年才完工。 瓦薩號上有瑞典王族的族徽「一束麥穗」,稱為瓦薩,也就成為這艘御船之名。瓦薩戰艦讓讓芬蘭、丹麥等敵國震驚,因此瓦薩沉沒是天大好消息,但是古斯塔夫二世卻發飆狂怒,下令辦人。船長翰森在出事後立即被逮捕,但他將責任推給造船師。 大副和水手們受審時供稱是巨大的桅杆和過量火炮造成戰艦頭重腳輕而翻船;但造船師在瓦薩號下水前一年過世,死無對證,因此沉船事件不了了之。後人發現船難的原因在於當時的造船師不會製圖,也不會計算穩定係數,只是根據經驗和祖傳方法土法煉鋼,而且又要執行國王火炮愈多愈好的命令,在兩層船艙配置重型火炮,造成重心升高、底層不穩,出港後經不起強風吹襲而沉沒。 Vasa沉船後,瑞典政府傾全力打撈船骸,經過一年徒勞無功而放棄,但是民間對瓦薩號上的64門貴重火炮垂涎不已,海難後的十年間掀起一股尋寶熱潮,許多人利用鉤錨固定船殼,試圖拉出水面,無人成功。1664年到1665年之間,一位瑞典人和德國人利用潛水鐘在水深30公尺的海底打撈每座一噸重的青銅火炮,終於成功打撈出五十多門火炮,但也僅於此,戰艦殘骸仍然無法移動。 1951年,瑞典的海戰史學家兼工程師佛郎遜(Anders Franzén)發現波羅的海沒有鹹水中會咬食木頭的蛀蟲和貝類,海水含鹽分低,也就是說沉在海裡的木殼船可以保存數百年不會腐蝕,因此判斷瓦薩戰艦還存在。但是十七世紀的資料記錄了不同的沉船位置,於是佛郎遜和潛水員帶著爪錨、探測器、海圖等檔案資料去尋找瓦薩號殘骸,歷經五年努力終於找到古戰艦。 但是怎麼打撈巨大的船骸?許多富於想像力的提案包括將瓦薩號殘骸冰凍結塊後,讓她自動浮出水面;或是用乒乓球填滿船艙,她也會自動升到水面。最後是利用許多條粗鋼纜固定在船底和灌滿水的浮筒相連,當浮筒的水抽掉之後就會浮升,這時再絞動纜繩緩緩拉起船骸。 這項世紀打撈工程讓瑞典全國興奮不已,海軍提供人力和船隻;潛水員花了兩年時間才在船殼底部沖刷出六條隧道,讓鋼纜纏住船身,並清出船艙內的百年淤泥來減輕重量,避免在拖拉過程中船身解體。1959年8月瓦薩號終於從海床拉到淺水區,然後又花費近兩年時間進行船殼強固和防漏處理,64座砲孔逐一封住,同時填補船身上因螺栓生鏽脫落形成的數千個窟窿。 1961年4月24日在全球媒體的見證下,沉睡海底333年的瓦薩戰艦破水而出,一段神秘的十七世紀歷史終於重見天日。少鹽、缺氧的海水和污泥讓瓦薩戰艦在海底躺了三個世紀並未腐蝕消失,可是浮出水面接觸空氣後,木船就開始萎縮龜裂,必須立刻進行防腐處理,否則戰艦將碎裂瓦解,真正頭痛麻煩的問題現在才開始,只有臨時船塢不足以維護重要古蹟,於是戰艦博物館概念逐漸成形。( 續)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