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9/09 12:27:54瀏覽1412|回應1|推薦9 | |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攻打瀋陽,揭開獸性的侵華暴行,因此每年918上午,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廣場都舉行三分鐘撞鐘鳴警儀式,以示「以史為鑑勿忘九一八事變」。 今年的研討會及參訪活動在八月24日結束,台灣與會人士在25日陸續返台,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長齊茂吉轉往北京演講,霧峰林家後代(台灣五大家族之一)轉赴大連繼續參加台灣人士抗日紀念活動,國民黨國共黨史專家徐新生到長白山逍遙,我則參加台東清溪會主辦的後續活動丹東、本溪三日遊。 清溪會是龐大的後備軍人組織,這次由總會理事長廖國棟台東服務處副主任王秋蘭女士及19位理監事參加研討會,王女士官拜中校,退伍後還在台師大研究所深造。跟隨她的團員熱情豪邁,我因緣際會參加她辦理的中朝邊境之旅,並和團裡的成員都結成好友。此行還獲得老友大陸海協會秘書長王小兵暗助,其隆情高誼謹此表達誠摯的謝意。 丹東市本意為紅色東方之城,昔稱安東,位於遼寧省東南部鴨綠江與黃海交匯處,與朝鮮第四大城市新義州隔江相望。由於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是最前線的基地,被稱為英雄城市,也是大陸最大的邊境城市。這裡很多居民都是朝鮮族,走在街上恍若置身韓國(大陸稱北韓為朝鮮,南韓稱韓國)。 為了便於行程安排,我們先去丹東著名的景區虎山長城,這是萬里長城最東端的起點,有詩為證:「鴨綠江清水,巍巍虎山頭;長城從此起,萬里壯神州」。虎山原名馬耳山,兩座並排的高聳山峰狀似兩只豎立的虎耳,清朝時改稱虎山。 虎山長城建於明朝,主要是防禦女真族的侵擾(後女真就是滿族,清朝的始祖),《明史.兵志》記載:終明之世,邊防慎重;東起鴨綠,西至嘉峪。虎山長城現已修復1250公尺,有過街城樓、烽火台、戰台等十二景。 長城、棧道、運河是中國建築史上三大奇蹟,登虎山可獨覽其二,1000多公尺的石階是依史料記載在古棧道原址復建;當年兵士可在懸崖峭壁上的長城突襲制敵。遠眺山頂的烽火台雖望之彌高,但不入虎山焉得虎子,也硬著頭皮和部分團員一起登走虎山長城。登高半小時,距離登頂只差二十分鐘,當時氣溫約30多度,滿身是汗,看到坡道旁的警示牌,且後段坡度高達60多度,不得不承認時不我與,只能眼睜睜看著兩位台東籍的清溪會友不畏艱難繼續攻頂,我們只有無奈地下山。 在虎山腳有處「一步跨」的景點,周邊野草蔓生,中間隔著一條溪流,是距離北韓最近的邊界。雖說跨一步就能進入北韓,那只是形容詞,跳的再遠也無法過河,何況對岸草叢裡有北韓士兵持槍監視,我要對他們拍照,士兵立刻舉槍示警,無法取得當時畫面。 從停車廣場到「一步跨」的沿途有很多結實累累的桃樹園,當地人在此販賣水蜜桃和各種水果,他們稱為艷紅桃的桃子,一斤只要人民幣五元,其他不知名的水果我們不敢嘗試。現場還有現烤小活蟹,蠻殘忍的,我在景區商店買了一瓶行軍水壺型的「抗美援朝」白酒,悼念在戰爭中犧牲的中國志願軍。 1950年6月25日,北韓無預警攻擊南韓,三天就拿下漢城。美國迅速組成多國聯軍支援南韓,在麥克阿瑟領軍下幾乎打到平壤,蘇聯由於不願和美軍直接交戰,以免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因此由中國執行代理人戰爭,對美宣戰,由人民志願軍通過鴨綠江大橋和北韓軍隊聯手再度攻陷漢城。 美國為了阻斷中朝的通道,出動百餘架次B-29轟炸機炸斷了北韓端的鐵橋,這座斷橋不但是中國抗美援朝的遺址,也成為遊覽丹東的必到景點,因此當天下午的活動就是坐船遊鴨綠江。 唐代史學家杜佑所撰《通典》稱「鴨綠江源出(長)白山,水色似鴨頭,故俗名之」,遊船時觀察江水呈現灰綠色,名副其實。由於中朝有邦交,因此鴨綠江不像台海有海峽中線問題,不得相互穿越;在鴨綠江只要遊船旅客不踏上北韓領土就沒問題。「鴨綠江上駕輕舟,山青水秀畫中遊」別有一番感觸。遊江後才登上斷橋見證韓戰歷史。 這座斷橋是由日本的朝鮮總督府鐵道局所建,1911年10月開始通車;距離斷橋約100公尺處另有一座鐵橋,1937年日軍侵略中國東北後,開始興建這座大橋,1943年啟用,韓戰期間並未被炸毀。目前是往返丹東和新義州的火車及汽車通道,由於橋齡久遠,只能單向通車,此橋被稱為中朝友誼橋。 斷橋遠處還有一座拱形橋通達月亮島,稱之月亮橋。月亮島位於鴨綠江中間,距丹東市僅200公尺,離新義州600公尺;島上高聳的大樓類似杜拜的建築。頗為壯觀。此島就在下榻飯店對岸,有位團員在第二天清晨還過橋入島小遊一番。 遊覽完知名的斷橋與朝鮮美食街後,就到碼頭附近的安東老街自由活動。這條老街是滿清、民國、殖民時期的歷史文化縮影,集懷舊觀光、經典美食、購物以及各種民間藝術、戲曲表演的傳奇商店區。街區裡斑駁的老海報、毛筆字書寫的店名、木製的楹聯與牌匾、葫蘆樓老商號,看的我們眼花撩亂。 個人對歷史文化極具興趣與研究,丹東的大鹿島就是其一,在前往丹東沿途的路上有許多看板廣告,迢迢千里來到丹東未能前往甚感遺憾。該島是中國大陸海岸線北端的第一大島,位於煙波浩渺的黃海北域,距丹東市區100公里,面積約6平方公里,島上林木蕭森,是晨觀日出、夜伴聽濤的度假勝地。1894年9月的中日甲午海戰場就在此地,北洋艦隊兩艘主力艦之一的致遠號因彈藥用盡直接衝撞日艦遭擊沉,艦長鄧世昌等247名官兵全部殉難。島上有鄧世昌的石雕像和墓地、海神娘娘廟等人文景觀。由於行程已安排第二天前往本溪石灰岩溶洞的地下河道遊船,只好在歷史文件上發思古之幽情了。 夜裡在一家海鮮餐廳用餐,喝鴨綠江啤酒、香蕉汽水,酒足飯飽後才回到鴨綠江畔的福瑞德酒店休息。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