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3/07 01:11:30瀏覽916|回應0|推薦34 | |
「打水漂」 姚遙崤 小時候大家都有拿一塊扁平的石頭往河裡或水潭裡一丟,比誰打出的水漂多,技術好的人常常一打就是十來個,差的連一個都沒有,咚的一聲就沉到水底了,原來這件小事也可以用科學方法來分析的。 第一石頭一定要是扁平的,越扁越好;第二石頭要圓,也是越圓越佳;第三石頭丟出去時一定要旋轉;第四是石塊入水的角度極有講究。 顯而易見石塊要不是扁平就很難 “漂” 起在水面,入水後阻力太大馬上就沉了。 再說圓形的石塊旋轉起來要比方形或不規則形的容易得多,就越能保持平衡和控制方向,當然轉得越快越能保持石塊的平衡及方向不變。 那麼石塊入水的角度呢? 我們來看一下科學家的研究結果吧: 經過不斷的測試和觀察,他們發現石塊入水時和水面造成的斜角如果是20度的話最優。 同時也提出了一個公式來記算石塊的作用力,這和石塊的速度及入水面積都有關係,詳細的公式我們在這裡就不討論了。 如是世界打水漂的金氏紀錄是88個! 但是無論水漂能打多少個,石塊最後動能用盡還是會沉到水底,於是我們的歇後語說事不成的話就是 ”打了水漂”, 尤其是在投資虧蝕,血本無歸之時。 人類真是一個不可理喻的動物,和世界上所有其他的動物都大相廷逕,我們對於同類的好戰性是無與倫比的。 可以說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而且不論有什麼新的科學發現或科技發明,都很快地一定會被用在新的武器上。 能不能想像連打水漂這樣無足輕重的小現象,居然會被利用到最尖端的科技武器上面 - 彈道飛彈! 飛彈一般有兩種,巡弋飛彈及彈道飛彈。 前者裝置噴氣發動機和彈翼,能在空中飛行一段距離,通常最多幾百公里,速度也低於音速1馬赫 ,如果必要當然可以安裝核彈頭,不過由於沒有國家敢冒大不誨開啟核子戰,因此這樣的情況還沒發生過。 甚至目前俄國及中國都在研發極高速度的巡弋飛彈,速度可達十馬赫以上,這樣的武器現階段大概就沒有方法去防禦了。 彈道飛彈在二次大戰時德國就開始研發了。 馮•布勞恩是主持 V-2 飛彈的主要科學家,他戰後遷居到美國促成了美國逺程洲際飛彈的發展。 蘇俄也不遑多讓緊跟著也成功研製。 這種飛彈發射進入大氣層上,飛行數千公里後返回大氣層飛向目標,著彈點可以精確到十幾公尺之內。 更可怕的是一顆飛彈能夠攜帶十多枚核子彈頭,在一進入大氣層就能分開飛向事先設定的特定的目標,這項科技稱之為 MIRV (Multiple-independently-Reentry-Vehicle), 美俄兩國都達成,後來中國也迎頭趕上,發展出的東風型號洲際飛彈也具有如此的功能。 這種飛彈既然被稱之為彈道飛彈當然在飛行中有一定的軌道,有軌道就能夠被計算出來,也就可以研發出反飛彈在還未到達本土時把它擊毀。 自古以來所有的武器發展都遵循如此的模式, 你有了新型武器,我研究一下發展出對策或者是造出比你更新更厲害的,如此沒有停止,於是沒有一方面有壓倒性的優勢,就造成了冷和的局面。 既然彈道能夠被對方計算出來可以用反飛彈來攔截,一位飛彈專家就改良了二次大戰時期 ”跳躍炸彈” (注一) 的裝置,使彈道飛彈進入大氣層後也開始跳躍,讓對方的反飛彈錯過目標,這個打水漂彈道被稱之為桑格爾 (Sanger) 彈道。 後來中國的錢學森也接著發明了錢學森彈道,就是飛彈進入大氣層後會滑翔一段時間,讓對方的反飛彈找不著目標。 如此一來東西方三大國都裝備了極難防禦的尖端武器,就沒有人願意輕啓戰端了。 (注一) 1943年5月 17日 英國派了一隊轟炸機飛到德國的魯爾 (Ruhr) 重工業區上游愛德河大壩 (Eder Dam),投下了一批跳躍炸彈 (利用打水漂的原理設計的,可以跳過河中佈置的防魚雷網),炸毀了大壩,造成了魯爾工業區淹水的重大損失。 人類和地球上所有的動物都不同,的確是最殘忍、最好戰的物種,任何科技上的進步,最後必定會被發展到殺戮自己同類的武器上,難怪許多人都懐疑我們的先祖是否是被外星人放逐到這個行星上的呢?
2020年3月於 Las Vegas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