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唯一可以贏得全民認同的就是以民主風度願意共同配合修法,讓國會改革達到沒有爭議與瑕疵
2024/05/30 20:46:03瀏覽2591|回應0|推薦6

五項國會改革方案被在野黨得逞之後,唯一可以贏得全民認同的就是以民主風度願意共同配合修法,讓國會改革達到沒有爭議與瑕疵

 

林泉利

 

 

經過這幾天朝野在立院的攻防,基本民進黨不僅輸了面子,也輸了裡子。因為民進黨立院黨團明知道「朝小野大」是絕對盲點,尤其是國民黨把民調最高的韓國瑜拱上龍頭寶座,加上韓議事運作上漸入佳境與嫻熟,與人為善不分朝野立委的誠意,尤其在本次表決關鍵時刻面對民進黨撒潑式焦土戰略,配合院外集結的抗爭人潮,韓縱然與某些激情立委有身體上擦撞受傷,但她選擇不予較。在這種氛圍下的國民黨與民眾黨有了絕對的默契,也就是三讀通過國會五項改革,把球丟給對手傷腦筋是策略上的共識

 

因為三讀通過的五項改革方案之前也是民進黨在野的提議,但是現在執政了,享有絕對的利基之後,把之前希望的改革拋諸腦後是這一回反對的關鍵。但ˇ是立法三讀已經通過了,或許有幾種補救的辦法

 

其一為要求覆議,因為有權提覆議的是卓榮泰院長,但是考量執政黨立委人數居劣勢,萬一覆議失敗,卓必須請辭將讓民進黨顏面盡失,何況覆議的理由只要些微牽強,成為輿論批判的角焦點在所難免,更對賴總統的形象大打折扣,所以勉強提覆議可能不是好策略。

 

其二為聲請大法官釋憲,因為行政院將提覆議案, 柯建銘總召直白講不會成功 ,但可再提釋憲..只是釋憲等待有一段時日,相關通過法案在立院還是要討論與修法,所以一旦在野黨迅速予以通過,即便是大法官都認同民進黨,渠等斗膽甘冒不諱認為是違憲的?

 

其三則為訴諸挺綠的媒體社會媒體繼續醜化藍白立委,因為要等明年才能提起針對區域立委的罷免。當國民黨與民眾黨現在已經開始醞釀如何落實國會改革之後,那些要選2026縣市長的立委就顯得尷尬,因為有更多認同國會改革的選民會唾棄繼續談杯葛三讀通過國會改革話題,屆時很難贏的選民認同的後果就是落選吧!

 

我的結論就是賴清德與民進黨立院失算了,當五項改革方案被在野黨得逞之後,唯一可以贏得全民認同的就是以民主風度願意共同配合修法,讓國會改革達到沒有爭議與瑕疵,至於請求釋憲就不麻煩大法官們,提出覆議將徒勞無功就與死了這條心!

 

 

https://vip.udn.com/vip/story/121523/7997248

https://udn.com/news/story/6839/7995497

https://udn.com/news/story/123475/7994868?from=udn-referralnews_ch1015artbottom

https://udn.com/news/story/123475/7995298?from=udn-referralnews_ch1015artbottom

https://udn.com/news/story/123475/7997292?from=udn-relatednews_ch2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40530001158-260407?chdtv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40529001711-260407?chdtv

 

藍委為國會改革奮戰 鍾沛君揭變化:國民黨不一樣了

10:342024/05/29 

中時新聞網

 

謝雅柔

 

歷經4次院會審查,藍白國會改革提案的《立院職權行使法修正草案》在昨(28)日三讀通過。國民黨台北市議員鍾沛君從這一戰發現「國民黨不一樣了」,不僅各司其職,同時也保護立法院長韓國瑜主持議事。

「國會改革這一戰真的不容易」。鍾沛君昨發文寫道,她目前雖然暫離戰線,卻無法把注意力轉移,尤其是看到同黨立委陳菁徽受傷仍堅守崗位,且同黨委員們各司其職,身強力壯的隨時備戰武鬥,能言善道的不斷電直播論述。

面對場外群眾抗議喧囂,與場內的綠委裡應外合,鍾沛君直言,國民黨立委一次又一次,不為所動地舉手表決,同時保護著韓國瑜主持議事,讓她直呼「國民黨不一樣了」,不只是說說而已,這一戰,實至名歸。

鍾沛君感性表示,她曾走過國民黨低谷,師老兵疲,軍心渙散,外鬥鬥不過民進黨,回頭凝聚不了支持者,抗爭杯葛,一觸即潰,「再次感謝立法院黨團同志們,奮戰不懈,忍辱負重」。鍾沛君認為,因為這些藍委的努力,國民黨終於有底氣,可以對支持者承諾,「請相信我們,託付我們,使命必達。」

 

 

民進黨為何反國會改革法? 蘇煥智斷言:不少人「剉勒等」

07:582024/05/30 

中時新聞網

 

謝雅柔

 

立法院會28日三讀修正通過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部分條文等案,兼任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昨(29)日在民進黨中執會表示,對於行政院提出覆議、立法院民進黨團將提釋憲,黨中央尊重並支持。對此,前台南縣長蘇煥智認為,前總統蔡英文執政8年很霸道,什麼協議都是保密30年,若開始調查恐讓不少人「剉勒等」,更可能帶來更大政治災難。

民進黨昨舉行中執會,賴清德首度公開表態,對於立院已經表決通過《職權行使法》以及《刑法》的修法,第一時間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已公布要提出釋憲,行政院也向社會傳達,將善盡憲政機關,執行完成所有憲政程序的責任要提出覆議,「黨中央都表示尊重,也表示支持」。

對此,蘇煥智接受港媒《中評社》訪問時表示,國會現在是三黨不過半局面,民進黨應帶頭改革,主動召開朝野協商與各界討論,藉此議題凸顯賴清德是有包容性的人,但是賴卻選擇杯葛並全面對抗。蘇煥智感嘆表示,民進黨反對的國會改革,是以前民進黨就在推動的事,「叫我們過去推動這些事情的人,要怎麼理解?」

蘇煥智進一步說道,賴清德沒有經過民主運動的洗禮,從政時民進黨在國會已有50幾席,「我們過去主張國會改革、清廉改革,但是他們這群人都擔心過去執政8年被調查」。蘇煥智直言,民進黨反國會改革就是作實過去8年不透明。

蔡英文執政8年,蘇煥智痛批其霸道到極點,什麼協議都是保密30年,這些東西若被調查恐讓不少人「剉勒等」!因此才怕國會改革法案三讀後,過去齷齪的事情,會帶來更大政治災難。

 

民進黨何以淪落到「恐懼改革」的境地?

2024-05-29 23:32聯合報  社論

立法院三讀通過藍白政黨所提的「國會改革法案」,確認總統向國會國情報告常態化,藐視國會訂定罰則,國會調查權及聽證權入法。這些,都是提振立法院功能、使其免於「立法局化」的重要改革。儘管民進黨連日號召群眾在立法院外集結,但現場標舉的「反黑箱、反擴權」口號,恰恰反射出民進黨的心虛與倒退;原因是,這些都是民進黨過去推動過的倡議。

民進黨創黨以來一路高聲吶喊改革,在執政進入第十七年之際,它卻成為畏首畏尾「恐懼改革」的政黨,這是多麼諷刺的事!更惡劣的是,它全然不顧今年一月大選方才慘敗的事實,賴清德僅擁有四成民意,綠營在國會淪為第二大黨,卻強行號召群眾上街為其助陣,企圖輾壓全新的選舉民意。執政者把「群眾路線」玩弄於股掌之上,正是民進黨退步與墮落的象徵。然而,從「太陽花」到「青鳥」的形勢衰減,說明多數年輕世代已看出它的技窮。

蔡英文執政的八年,立法院淪為蔡政府的「立法局」,是全民痛心的事實。民進黨把「全國最高民意機構」,變成了俯首聽命的半行政機構,卻絲毫不覺得愧疚。那天,柯建銘為抗議國會改革法案而頭綁「民主已死」的布條,他所弔唁的,其實正是自己扼殺國會的「功績」。畢竟,誰有民進黨這般本事,把國會功能癱瘓到如此徹底?

需要制訂「藐視國會罪」,正是因為蔡政府官員的囂張猖狂,到了令人難以忍耐的地步。蘇貞昌擔任行政院長的四年,在立法院頤指氣使、傲慢叫囂的氣焰,把立法院踩在腳下,徹底破壞了行政/立法間的憲政制衡關係。然後,其閣員如吳釗燮、陳時中、陳耀祥、薛瑞元等人有樣學樣,都把傲慢、拍桌、耍嘴皮當成時尚。台灣立法院成為舉世聞名的「國會馬戲團」,民進黨居功厥偉。事實上,質詢與答詢不必奢談「相敬如賓」,「相待以禮」也就夠了。「藐視國會罪」之所以必要,是為了矯正閣員「蘇貞昌化」及「反質詢」的囂張作風,也是維持立院制衡功能的必要舉措。何況,備詢官員保持基本禮貌,很困難嗎?

這次,民進黨把在野黨的國會改革法案打成「反黑箱、反擴權」來號召群眾,可謂招式用老,也缺乏說服力。第一,藍白合作的國會改革版本,增修法條相當清楚,看不出有何「黑箱」。第二,關於國會調查權及聽證權的行使,這是鑑於蔡政府八年經常濫權施政的惡習而設,加強對施政透明度的監督是必要的,並無擴權疑慮。第三,邀請官員或民間人士出席聽證或調查的相關條文,則都是民進黨多年來提過的改革倡議,綠營原本設定的刑責年限還更嚴苛;三讀通過的藍白版本,罰則相對輕微。這次,民進黨一味否定自己提過的改革主張,可見它已徹頭徹尾變成「反改革者」。

國會改革法案通過後,因立院將擁有調查權,監察院立馬站出來痛批在野黨擴權,稱此案違反權力分立原則。監院的表態,其實更坐實自己的心虛與無能。民進黨長年以來主張「廢掉監察院」,但監委分官時人人面有喜色,卻不見積極作為。陳菊欣然就任監察院長時,還期許自己是「末代監察院長」;如今立法院樂於承擔更多調查權,監察院卻眼紅了,覺得自己的職權被瓜分。但試問,外界關注的那些疑案,包括疫苗及雞蛋黑箱進口、民眾遭濫查水表、光電場侵害農田等諸多弊案,監察院曾關心過嗎?

 

國會改革法案三讀 韓國瑜深夜有感

發文

2024-05-29 03:19 聯合報/ 記者唐筱恬張睿廷/台北即時報導

立法院在野黨與執政黨昨天鏖戰一日,終於三讀通過國眾版的國會改革法案,立法院長韓國瑜深夜發文表示,「辛苦所有議事人員、維安警力!恪守本分,為所當為,沉澱準備,繼續加油,一起努力!」

由於行政院長卓榮泰本周五將赴立院備詢,對於在野黨來說,已經審查第4天的國會改革法案勢必要在昨天通過。

由於藍綠白三方在前三場文攻武鬥,皆已筋疲力盡,昨天的院會溫和許多,民進黨立委杯葛力道明顯變弱,場場站好站滿的韓國瑜更是辛苦。

不過藍營昨天似乎鐵了心要在該次院會完成國會改革法案三讀作業,韓國瑜除了吃飯時間,幾乎很少休息,就是要加快進度,昨天在韓國瑜與在野黨努力下,終於三讀多數國會改革法案。

過程中,也看得出來已經65歲的韓國瑜顯露疲態,但仍從早上9時一路審查至晚間11時許。韓國瑜最後在深夜156分發文勉勵相關工作人員及自己,他在臉書簡短寫到,辛苦所有相關人員,恪守本分,為所當為,沉澱準備後再一起努力。

 

新聞眼/條文真窒礙難行? 還是不想遵守?

2024-05-30 02:59 聯合報/ 本報記者林河名

立法院前天三讀國會改革法案,才剛散會,行政院第一時間就表示將移請立法院覆議。行政院提覆議,是憲法賦予的機關權限,應予尊重。但此次國會通過官員不得反質詢等條文,無異加重行政機關的束縛;行政院將提覆議,也被質疑究竟真是條文「窒礙難行」?或是不想遵守?

憲法增修條文規定,行政院對於立法院決議之法律案等,如認為有窒礙難行時,得經總統之核可,移請立法院覆議。覆議要件既然包括「窒礙難行」,就表示不能僅因執政黨認為不合己意或不想遵守,恣意提請覆議。否則,既過不了立法院這一關,未來縱使由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接手聲請釋憲,也須接受憲法法庭的檢視。

國會改革之路,道阻且長。儘管近來立法院審議期間,院外都有民團號召民眾以「反黑箱、反擴權」抗爭,修法過程確實也爭議不斷,但最終三讀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案及刑法增訂藐視國會罪,仍稱得上是國會改革的里程碑。民調顯示,支持國會改革修法者仍居多數。

在朝野僵持不下的吵嘈聲中,通過的條文並不完美。民進黨立委連日已揪出許多錯漏之處,並以此反證「違反程序正義」;法律學者也發起連署,要求退回委員會重審。這些指摘,都是朝野立委必須嚴肅看待的國會亂象,以利日後提升立法品質。

立法不夠完美,確實該檢討;立法程序正義的堅持,大可吹毛求疵。然而,立法院的運作,經常也是「力與理」磨合;不夠完美的條文,可待日後再作修正。最重要的是,如今三讀的國會改革方向,是否偏離國人所期待?執政黨所謂條文「窒礙難行」,究竟比起其他國家有無更嚴苛或更難執行?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朝野難道不應共同珍惜得來不易的改革成果?

新政府甫上任,國會就通過強化調查、聽證權的條文,執政黨的反彈不難理解。但在執政黨試圖反撲並全盤推翻新法之際,不妨反思:到底要不要國會改革?如果要,難道只能依照民進黨要的方式改革?

 

 

綠提釋憲、覆議3招反制國會改革 蔣萬安:會受民眾檢驗

2024-05-29 10:47 聯合報/ 記者林麗玉/台北即時報導

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今天如果民進黨要用形式或手段,來阻擋或反對他們當時提案的內容,都會受到民眾的檢驗。記者林麗玉/攝影

立法院院會昨(28)日通過國會改革法案,對於民進黨將提釋憲、行政院也研擬提覆議。台北市長蔣萬安今天表示,今天如果民進黨要用形式或手段,來阻擋或反對他們當時提案的內容,都會受到民眾的檢驗。

國會改革法案通過,監察院昨天也發新聞稿批評違反權力分立,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嗆監察院是酬庸、肥貓的地方,早該廢;民眾黨團也預告下階段憲政改革要推動廢監察院。蔣萬安今天表示,民主國家的憲政體制、及權力分立、還有建立制衡機制,他相信都可以有完整討論,及通盤完整全面思考。

蔣萬安今天上午出席中山區里長座談,對於昨天立法院通過國會改革法案,民進黨可能有三招反制行動?蔣萬安說,立法院國會改革法案相關內容,他都說過,過去他在立法院擔任過兩屆立委,過去民進黨立委都有提案,今天如果民進黨要用形式或手段,來阻擋或反對他們當時提案的內容,都會受到民眾的檢驗。

 

 


國會改革法闖三讀還能翻盤?覆議、釋憲、公投誰能擋住!拆解發展走向

2024-05-29 12:50 聯合新聞網/今周刊

攝影/陳睿緯

【撰文林良昇】

成千上萬人民走上街頭,抗議藍白陣營聯手修法擴增立法院權限,審查程序不正義;行政、立法兩權爭端風雨欲來,三讀通過、爭議未解,下一步該怎麼走?

「沒有討論,不是民主!」517日起接連兩周,立法院院會連續四次審查國會改革相關法案,引爆近年最激烈的朝野大亂鬥,更掀起大規模群眾運動,合計超過十萬人走上街頭,表態反對國會擴權。

議場內馬拉松式挑燈夜戰,經一連串激烈肢體衝突及冗長議事攻防,四次院會惡戰下,國民黨與民眾黨聯手強勢通過表決,終讓「國會改革」相關修正法案在528日全數三讀通過。

議事開倒車 舉手表決不記名

爭端,顯而易見。這四次院會審議過程,最關鍵的二、三讀,院會都以「舉手表決」通過法案,成為審查過程中最具爭議性的環節之一。

儘管舉手表決符合《立法院議事規則》規定,也經常在各委員會使用,但立法院院會自1989年起,就未使用過舉手表決,多採表決器記名表決。更遑論,這項法案從內容到審查程序,引發社會極大質疑,最後表決方式不只大開倒車,更多度發生計票失誤,無疑是折傷「國會改革」本質。

「民主政治就是責任政治、透明政治!」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張宏林直指,立委身為代議者,代議過程須清楚對選民負責。更何況,現有規定中,就算議場秩序混亂,立委無法在座位上按表決器,也能採用「點名表決」,這次卻採用不記名的舉手表決,甚至發生清點人數與投票人數不符的嚴重缺失。

不過,在民進黨屈於國會劣勢下,外界早已預期,國會改革法案最終仍會闖關成功。然而三讀通過,不代表爭議就此結束,執政黨已喊話,不排除「先覆議、後釋憲」,但這些反制手段,真能改變修法結果嗎?

先看覆議。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廖元豪指出,法案經立法院通過後,若行政院認為窒礙難行,可將法案退回立法院覆議;但實質上,這只是拖延修法上路時間,因為覆議通過門檻仍是全體立委二分之一,結果不可能翻盤。

「覆議成功的機率不高。」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蘇子喬也認為,既然藍白聯手通過法案,除非行政院能鬆動藍白,否則可能連覆議都不提,或是僅提覆議表態立場。

緊接著,總統必須在十日內公布法案,讓修法正式施行。儘管部分輿論主張,總統可不公布有違憲疑慮的法規,但蘇子喬強調,「惡法亦法,總統在制度上一定要公布。」沒有任何討論空間。

況且,程序上,總統公布法律後,執政黨才能執行後續的反制手段:釋憲就是其一。

釋憲彈性大 考驗大法官公信

早在三讀通過前,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就已宣示將針對國會改革案提釋憲;據《憲法訴訟法》,國家最高機關(指總統及五院)有提出釋憲的權利,而全體四分之一席次的立委也可連署聲請釋憲,門檻不是問題。

原則上,在釋憲結果出爐前,法律依然要施行;不過,現行法規也有「暫時處分」的機制,可讓被提釋憲的法律「暫停施行」。

蘇子喬解釋,若大法官認為法律持續的狀態會對當事人的權利或憲政秩序有重大侵害,可做出暫時處分,半年內暫不實施該法。他並分析,一般而言,若大法官做出暫時處分裁定,恐怕已經有心證認為該法律違憲,「其實形同違憲的預告。」

至於釋憲案處理的優先順序,也未必依法案重要程度而定。廖元豪直指,大法官釋憲很彈性,甚至可以不受理,審多久也沒有限制,短則幾個月,長可達數年,考驗大法官的公信力。

除了踏上憲法法庭,公民投票的「複決權」也是一種選項,只不過,在民進黨握有國會多數時曾修正《公民投票法》,將公投改為不綁大選舉行,廖元豪指出,公投原本是對抗立法院的一個作法,現在變成「鳥籠」,未來要通過恐怕也沒那麼容易。

蘇子喬不諱言,若民意對法案很反彈,可能促成公投複決,但即使背後有執政黨動員,依法每兩年舉行一次,也要到明年八月才會投票,爭議拖過一年多,這段期間,行政院不能消極不執行法律,對執政黨而言,公投緩不濟急。

他認為,賴清德總統剛上任就面臨僵局,未來藍白在立法院聯合通過法案、行政院被迫執行,可能成為常態,執政黨沒有揮灑空間,應盡可能跟在野黨協調,尤其是和民眾黨尋求合作空間,透過政治尋求解決方案。

經歷半個月國會動盪、街頭運動,冷靜後來看,面對各項爭議法案,體制內並非無路可走,朝野應放下對立和政治盤算,否則全民都會付出重大代價。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1432)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471027&aid=180669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