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祖適合老有所終之地嗎? VS 馬祖連最基本的長照規畫都沒有落實馬祖怎敢奢談鄉親在地安心養老..
2024/06/27 13:05:52瀏覽210|回應0|推薦4

馬祖適合老有所終之地嗎?

VS

馬祖連最基本的長照規畫都沒有落實馬祖怎敢奢談鄉親在地安心養老..

 

 

馬祖適合老有所終之地嗎?

 BY 馬祖通訊社

 2024 6 27

/韓進

 

相信很多鄉親因為主客觀條件距離在馬祖老家養老,但眼下還有諸多需要克服的問題,此刻奢談讓老人家們留在馬祖頤養天年,說白一點就是期盼眾多旅台老鄉親能選擇落葉歸根,以馬祖老家作為告老善終的所在地,當然也包括在馬祖工作的退休長者。

 

這些年因退休閒賦旅台在家,周邊親友與晚輩都陸續建議回馬祖定居,因為馬祖老家好山好水好空氣是個不錯的選擇。看到衆多年老力衰的居民因為生病需要從馬祖來來回回到台北複診,甚至連搭飛機都需藉助輪椅的困擾,已經好幾年無法回老家與周邊鄰居敘敘舊的心願,都變成眾家親朋好友來台北探望他們,最後花兩千多萬買一間有電梯、接近市區、醫院的大樓作為晚年落腳的第二故鄉。這個結果不是他們所樂見的,因為病灶纏身的事實,現在除了定期由孩子帶他們前往大醫院複診外,剩下的就是希望故舊親友不嫌棄到訪攀講話家常,以及透過網路掌握家鄉大小事。

 

印象中鄉親們,經常由台灣與馬祖,乃至中國大陸,藉著立榮航空與小三通便捷,無論是投資房地場與旅遊都能心想事成,但是遇到病魔無情的打擊之後,陸續的後送再後送,最後選擇以台北終老的歸宿所在地,相信有更多長輩也有同樣案例並有所共鳴,那就是馬祖條件太差,甚至連花東後山地區都不如,因為馬祖並不僅止於後送,平常醫療也總是差強人意,選擇自行搭機或搭船到台北自力救濟的事實,讓馬祖鄉親安心在馬祖養老,應該沒有幾個人會認可吧!

 

話說回來,社論以東海大學今年首次在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奪得私立一般大學組第一名為例,因為邁入第七年的東福開放式養生村計畫,讓高齡化腳步走得更快的日本都來取經,成為東海社會責任的代表作之一。認為拿東海大學論文報告來當馬祖可仿效的範本有些不倫不類,因為現階段無論南竿本島或北竿、東西莒與東引的社區村落都沒有條件達到東海大學所推動的青銀共學,只是理想與大目標罷了。尤其是社論引用日本所主張的在地老化,就是發展社區整體照護,把各種服務包裹配套,提供在地養老的長者在生活中利用,把所有高齡化的鄉鎮社區銀髮化,以大量服務分擔家庭照顧壓力,使老人可以安心在地安養。

 

 

如果加上為了讓老人不分經濟能力、獨居、失能與否,都可以繼續在地生活,在一個社區之內,必須大量充實照顧、醫療、預防、居住、生活支援服務,並有效整合跨行業的服務人員。社論認為也許台灣暫時做不到,但馬祖卻具備天然的條件,人不親土親,把公共資源與社區資源整合,也能打造一個安心在地養老的天堂。不禁要問馬祖有哪一個社區能提供相關服務?馬祖連最基本的長照規畫都沒有落實,遑論在南竿以外的離島,遇到較為棘手的病患,在地衛生所選擇後送成了例行公事,請問邱社長,馬祖怎敢奢談鄉親在地安心養老的可行性?

 

為何不能在四個鄉設一個老人安養中心?基本上馬祖現階段長照規畫明顯不足,醫療獨厚南竿獨擁縣立醫院,所以鼓勵民眾返鄉安養,大有問題。因為縣立安養中心已經讓馬祖本地或旅台鄉親擠破頭爭取,三千寵愛在一身的好好照顧更被視為樣板長照老人安養中心,如果縣府對其他離島老人家還有心嘉惠與關懷,但若經費預算許可,在離島每一鄉複製縣立安養中心,由在地衛生所與鄉公所合力經營,透過使者付費與補助的安排,引進台灣業者加入公辦民營,只要政府補助得宜,在有利可圖之下,相信離島安養中心的安排,將足以成為全國點典範與跟進的仿效對象。

以上言論不代表馬祖通訊社立場


馬祖連最基本的長照規畫都沒有落實,遑論在南竿以外的離島,遇到較為棘手的病患,在地衛生所選擇後送成了例行公事,請問邱社長馬祖怎敢奢談鄉親在地安心養老..

**

原稿

韓進/

 

稍早馬祖日報 2024-06-26社論/在地安心養老的可行性,相信很多鄉親網友拜讀之後都會一頭霧水,縣府官員都感不可思議,因為主客觀條件距離讓鄉親在馬祖老家養老,還有需要克服的問題,此刻奢談讓老人家們留在馬祖頤養天年,說白一點就是期盼眾多旅台老鄉親能選擇落葉歸根,以馬祖老家作為告老善終所在地,當然也包括在馬祖工作的退休長者。

 

筆者這些年因退休閒賦在家,周邊親友與晚輩都陸續向我建議回馬祖定居,因為馬祖老家好山好水好空氣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看到我的表哥表嫂因為生病在馬祖需要來來回回到台北複診,現在連搭飛機返鄉都因為需要藉助輪椅的困擾,已經好幾年無法回老家看一看與周邊鄰居敘敘舊的心願都變成眾家親朋好友來台北探望它們,最後花兩千多萬買一間有電梯與接近市區.醫院的大樓作為晚年落腳的第二故鄉,這個結果應該不是他們所樂見的,因為病灶纏身的事實,現在除了定期由二兒子定期帶他們前往大醫院複診外,剩下的就是希望故舊親友不嫌棄到訪攀講話家常,以及透過網路掌握家鄉大小事

 

印象中當年我的表哥身強力壯時,經常由台灣與馬祖,乃至中國大陸,藉著立榮航空與小三通便捷,無論是投資房地場與旅遊都能心想事成,但是遇到病魔無情的打擊之後,陸續的後送再後送,最後選擇以台北終老的歸宿所在地,相信有更多鄉親長輩也有同樣案例與有所共鳴吧! 我之所以以我表哥表嫂例子見證一件事,那就是馬祖一條件太差,甚至連花東後山地區都不如,因為馬祖並不僅至於後送,平常醫療以連江縣立醫院水平總是差強人意,選擇自行搭機或搭船到台北自力救濟的事實,讓馬祖鄉親安心在馬祖養老,應該沒有幾個馬祖鄉親會認可吧!

 

話說回來,社論以東海大學今年首次在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奪得私立一般大學組第一名為例,因為邁入第七年的東福開放式養生村計畫,讓高齡化腳步走得更快的日本都來取經,成為東海社會責任的代表作之一。筆者認為拿東海大學論文報告來當馬祖可仿效的範本有些不倫不類,因為現階段無論南竿本島,或北竿 東西莒與東引的社區村落都沒有條件達到東海推動的青銀共學只是理想與大目標,尤其事社論引用,日本所主張的在地老化,就是發展社區整體照護,把各種服務包裹配套,提供在地養老的長者在生活中利用,把所有高齡化的鄉鎮社區銀髮化,以大量服務分擔家庭照顧壓力,使老人可以安心在地安養。

 

如果加上為了讓老人不分經濟能力、獨居、失能與否,都可以繼續在地生活,在一個社區之內,必須大量充實照顧、醫療、預防、居住、生活支援服務,並有效整合跨行業的服務人員。社論認為也許台灣暫時做不到,但馬祖卻具備天然的條件,人不親土親,把公共資源與社區資源整合,我們也能打造一個安心在地養老的天堂。筆者不禁要問馬祖有那一個社區能提供相關服務?馬祖連最基本的長照規畫都沒有落實,遑論在南竿以外的離島,遇到較為棘手的病患,在地衛生所選擇後送成了例行公事,請問邱社長馬祖怎敢奢談鄉親在地安心養老的可行性?

 

 

https://matzunews.com/3692/

https://www.matsu-news.gov.tw/news/article/223185

 馬祖日報 社論/在地安心養老的可行性2024-06-26

 捫心自問老了以後想在哪裡養老?超過六成的民眾選擇在地養老,甚至是和自己的子女同住,顯示家庭依舊是長者心中最理想的養老地點。其實這樣的選擇是符合人性的,研究指出最適合養老的場所就是在地安養,讓老人家留在原本最熟悉的地方,若是換到陌生的環境居住,反而會加速衰老。

 台灣人口已然邁入負成長,今年二月的統計數字,新生兒失守一萬大關只有九千六百多,死亡人數一萬七千多人,死比生多出七千多人。倘未能有效改善,推估十年後國人過半超過五十歲,台灣將成為全球最老的國家,扶老比也將從現在的一比六,劇變為一比二(二個年輕人扶養一個老人)。中年世代的你我,都要做好獨居老人預備軍的準備,雙老家庭總有人要先走,所剩無幾的年輕人,也必須為經濟打拚,無法照顧家中老人。

 別以為有錢能解決問題,活得越久行動自如的機率越低,失能、失智一旦發生,我們到底有什麼照護制度可以選擇。進入所費不貲的安養院,但名額有限有錢也不一定排得到。台灣所謂的在地老化,不是剝削外籍看護,就是犧牲家庭照顧者,花費較低但非專業照護,結果就是失智失能惡化,拖到死亡那一刻,家庭照顧的沉重,也就是現在台灣社會的沉痾。

 東海大學今年首次在天下USR大學公民調查奪得私立一般大學組第一名,邁入第七年的東福開放式養生村計畫,讓高齡化腳步走得更快的日本都來取經,成為東海社會責任的代表作之一。東福源於東海推動的青銀共學,想要解決社區問題,因為有些長者被子女送到又遠又貴的養生村,美其名是孝順,但實際在養生村的生活滿意度卻低於家中,因此讓長者在熟悉的環境中變老,成為新目標。

 他們以東海校園為中心,邀請周邊的鄰里及社區參與,推動跨里交流,可以來校園健身房一起遊玩或運動,學生進入社區服務,長者看到年輕人就像孫子一般,心情是愉悅的,大學校園的豐富師資也成為長者多元課程的支援系統,像是化學系教授帶領大家做洗手乳、音樂系教授帶領長者進行音樂治療,餐旅系設計菜單及舉辦校園大型野餐等。

 日本所主張的在地老化,就是發展社區整體照護,把各種服務包裹配套,提供在地養老的長者在生活中利用,不是另建一個偏遠、獨立、集中的銀髮社區,而是利用服務的密集鋪點,把所有高齡化的鄉鎮社區銀髮化,以大量服務分擔家庭照顧壓力,使老人可以安心在地安養。

 為了讓老人不分經濟能力、獨居、失能與否,都可以繼續在地生活,在一個社區之內,必須大量充實照顧、醫療、預防、居住、生活支援服務,並有效整合跨行業的服務人員,也許台灣暫時做不到,但馬祖卻具備天然的條件,人不親土親,把公共資源與社區資源整合,我們也能打造一個安心在地養老的天堂。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471027&aid=180759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