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前言 把台灣教育與司法人權改改當屁的垃圾政黨 吶喊改革註定被當屁~ 回響 羅德水主任的投書
2024/04/10 08:03:19瀏覽168|回應1|推薦3

前言

把台灣教育與司法人權改改當屁的垃圾政黨  吶喊改革註定被當屁~

回響

現在的教師基本上沒有失落的悲觀權利,選擇放下扮演一個稱職的勞工吧

 

針對稍早全國教師會文宣部主任在聯合報以  失落的教師權 不利於教育進步為主題檢討這些年教改種種問題,然後看到教改30年前夕 ,前教長郭為藩點名賴清德上任後希望召開第九次全國教育會議筆者認為羅主任的見解固然點出問題所在,但是如果第一線的基層教師無法自我在擔任教師的心態上勇於提升,基本台灣中小學教師仍會繼續失落至於要讓教師進步關鍵還是回到制度上重大更迭

 

眾所周知,放眼全球台灣的教中小學教師福利可算是名列前茅。之所以會讓教師們感到挫折與李遠哲等草率由上而下的教改,加上大環境少子化的出衝擊,讓老師們的感覺很受傷與無所適從,即以多元化師資培育讓師範體系培植教師失去優勢,也讓所有師範科系收不到頂尖優秀新血輪,讓更多非師範體系大專學生盲目加修教育學程蠢準備進軍教育界,無奈甄試名額有限,年復一年從全國跑透透報名到不斷落榜,一旦考取後失去繼續認真投入教學的衝勁少了,因未取得鐵飯碗的保障已經到位了!!!

 

至於希望小班制教學在以前可能受到較預算與師資配額限制,被認為是一種理想..但是少子化之後,很多偏鄉地區大多變成小校小班窘境,演變成廢校噩夢,必須併校與廢校成為討論的焦點,多出來老師必須給予安排改分發成了燙手山竽回到學生少了,老師們的自我成長卻沒有與之俱進。如果把教師與醫師相比擬,筆者認為門診的醫師從第一天任職開始,想要成為老醫師,渠等從了把病患的個案當學習的重點,不斷參加各種醫學研討會與進修,因為他們知道只有努力才能做一個好棒棒的醫生。但可以有不斷學習的老師少之又少,需要相關教育主管單位強迫研習才能達到目的一套教材與電子化投影器材就可以教完一學期,學生吸收多少,只好用制式化段考做評量。在這種氛圍下的教育環境如何看到教育品質的提升?

 

回到教師感覺失落,或許與之前對教師的福利如退休老師的18趴全力撥奪,讓現有教師退休年齡必須延後,甚至到屆齡才能達到目的,或許這才是羅主任認為教師普遍有失落感的關鍵但筆者認為唯有教師們放下古早年代被尊師重道捧在優勢地位的老師,讓自己是一位手持麥克風站在講台喋喋不休地靠嘴巴賺錢的勞工因為之前教師節不放假感覺到被師忽視與不利教育進步。但筆者不以為然,筆者建議希望所有線上的老師們能放下傳統教師的身段,接受自己是一位稱職的勞工,然後建議教師節這一天為勞苦功高的教育界勞工放假一天...至於享有寒暑假的特權就免了也就是說老師們唯有放下,才能獲得職場上被尊重與滿滿的快樂!

 

 

***

失落的教師權 不利於教育進步?

羅老師太簡化現在教師的殘念

他們紀要古早年代的尊師重道氛圍與享受優渥人上人的教師社會地位

但是要他們犧牲該有的休息想都不用想

何況讓他們合法的教室講台上的勞工

尤其是寒暑假繼續到校備課或準時上班  門都沒有

之前我們上街頭爭取繼續18趴與退休年金福利  它們冷眼旁觀  嗤之以鼻縣

現在他們遇到退休制度延長所以不敢輕言提早退休

至於管教學生動輒得咎已經常是  但他們忘了這是職場存在在地挑戰必須自理\

如果說這是他們構成失落的理由  未免寵壞他們

線上的老師不將自己定位在在學校動嘴的勞工

注定要每天感覺失落

李遠哲的教改 期待多元師資

讓非師範畢業老師可以透過教育學分進修參加教師甄試

但是他的一念之差讓流浪教師成為教育現場的痛與解不開的教師噩夢

可惜李老先生還著述標榜自己對台灣教改的偉大奉獻

所以與其去檢討410教改的荒謬

不如找到中小教師的新定位

教師是沒啥高貴的勞工  所以教師節也是勞工節  放假一天

教師有權罷工 有權上街頭遊行爭權益   因為教師也法定公民\

所以教師願意犧牲寒暑假準時上班 

教師改勞保不願享受公保被批特權

 

如果把教師比做第一線的醫師

醫師要不斷進修  參加研討會 了解最新醫療動態  才能提升問診實力

但是老師被迫進修研習都非除自動  學生狀況的輔導卻須如履薄冰

當老師輕忽對新世代小屁孩的理解  活在每一位孩子都是乖寶寶與善解人意

期待每一位家長都是把老師當至聖先師般偉大與敬奉\

這種不切實際的錯誤解讀  沒有經過教訓體驗  很難幡然醒悟

注定從教生涯失落滿滿  教育如何進步?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7885590?from=udn-catelistnews_ch2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7886836?from=udn-catelistnews_ch2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7886391?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失落的教師權 不利於教育進步

2024-04-09 04:38 聯合報/ 羅德水/全國教師會文宣部主任(台北市)

作為解嚴後第一場來自民間的改造教育倡議,「四一」對過往卅年的教育政策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但也因理想與現實的落差,當教改願景化為實際政策,也留下諸多問題,包括廣設大學導致倉促升格的私校近年又要被迫退場,躁進政策傷害整體教育品質,不言可喻。

四一之倡議有其時空背景。當時社會對升學主義、考試領導教學、學子受聯考禁錮深惡痛絕,這是四一能獲得廣泛支持的社會基礎,包括落實小班小校、推動教育現代化等訴求,直到今天仍具有高度正當性。其功過得失應深入分析,避免重蹈覆轍。

在少子女化與廣設高中大學的雙重作用下,國中生的升學機會早已超過百分之百,卅年前猶是窄門的大學更已普及化。從高教、中小學到幼兒教育,各教育階段面對的不再是數量不足,而是教育精緻化與品質如何進一步提升,以及有限教育經費能否支撐起高品質教育的問題。

從私立專校升格科大、廣設準公共化幼兒園,以及加碼對私大、私中學費補貼政策,說明私校體系亦是台灣教育公共化的重要環節。但在持續推動私校補助之際,也出現招生不足、經營不善的私校退場;而準公共化幼兒園大量增設,固然快速增加公共教保的量能,但也已出現對公幼招生的排擠效應,大有重蹈當年廣設大學覆轍之虞。政府必須同步提高對各級私校的公共治理,才能真正落實教育公共化的精神。

回到法制面,為回應四一訴求,立法院一九九九年制定《教育基本法》,確立人民為教育權主體的基本精神。然相較於家長選擇權與學生受教權不斷強化,教師專業自主權卻顯得相對弱勢,教育法規的修法天平與實際行政作為,均明顯倒向對學生權益的保障。

依現行法制與處理機制,不肖教育人員雖無所遁形,但也發生情節輕微卻遭嚴懲的案例,乃至於湧現生打師、家長濫訴、老師動輒得咎,以及學校疲於奔命等諸多亂象。即使教師能力爭清白,要真走完整個不適任教師處理流程,也心力交瘁、感嘆不如歸去了!

師資素質與教師士氣是影響教育品質的關鍵,師生權益並非零和關係。在國教階段,確保親師生之權益及其衡平,對維護教育品質尤為重要。我們支持有效處理不適任教師,但不斷限縮教師專業自主與輔導管教權限,當真有助於維護學童最佳利益、確保國家教育品質?

失落的教權不利於教育進步,無助的老師與無力處理校安問題的學校,還在苦苦等待政府的同理與支持。讓已然傾斜的教育法制重回正軌,重建互信的親師生關係,並提振教師

 

教改30年前夕 前教長郭為藩點名賴清德上任開第九次全國教育會議

2024-04-09 10:03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台北即時報導

410教改即將屆滿30年,包括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台灣高等教育學會、台灣教育政策與評鑑學會等超過14個團體,今天與前教育部長郭為藩、清大前校長賀陳弘公開呼籲,準總統賴清德上任後勿忘選前承諾,應召開「第九次全國教育會議」,納入就職後重要施政目標。

賴清德曾於競選期間回應教團提問:「為了教育界的教師、學生及家長,未來除了定期舉辦事務性會議,也將尋求不同形式的會議或者網路論壇,進一步擴大社會連結,廣納各界建言,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讓國家培育人才的制度能夠更多的理解與社會支持,朝向完善與穩健的方向發展。」

早年,全國教育會議從發起到方向制定皆由政府主導,但解嚴之後,第七次、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則廣納民間對教育發展的需求和建議,納入會議中分組召開議程當中。

郭為藩表示,舉辦全國教育會議可以激起社會大眾對教育的關心、燃起對教育改革的期望和熱誠,另透過與會專家學者的討論,達成教育發展的願景和共識。

郭為藩指出,教育會議是教育體系的健康檢查,如同邀請各專業會診把脈,診斷後對症下藥來設法治療或改善體質。對於落實第九次全國教育會議的推動,他也表示,早期想法如今獲得積極反應,甚為欣慰。

前教育部高教及技職司長,現為台灣教育研究院社社長黃政傑則指出,過去召開過八次全國教育會議,皆是政府因應國家、社會及國際情勢變遷、轉型提出,現在距離2010年所召開的第八次會議已有14年之久。

黃政傑指出,14年來,社會變遷急劇、教育問題叢生,各界對教育的期許和主張紛陳也有待建立共識。希望藉由全國教育會議,帶動各級教育體系改革應變,進而培育人才,回應社會發展等迫切需求。

賀陳弘也談到,面對全球化競爭、科技發展,以及國內少子化、老齢化、產業轉型人才新需求,國內高教、技職、國教、社教同時面臨巨大挑戰,必須重新盤點下一階段教育政策大方向,第九次全國教育會議召開的必要性昭然若揭。

教育團體和學者認為,1994年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召開帶動410教改風潮、2010年第八次全國教育會則是因應少子化,為網路世代教育做準備。如今從高教至幼教、特教等,都必須因應後疫情時代變化,盤點並制定符合時代需求的教育政策,推動第九次全國教育會議召開刻不容緩。

的教學熱忱,是檢討教改得失時不能忽視的嚴肅課題。

 

教改30年小班小校落實了嗎? 教團批廣設高中大學技職人才斷層

2024-04-09 11:44 聯合報/ 記者李芯/台北即時報導全教總

1994年的「410教改大遊行」今年屆滿30年,全教總指出,當時主張「落實小班小校」,如今公立學校每班仍高達35人,政府被動調整師生比,缺乏主動評估。另外,廣設高中、大學帶來技職弱化的問題,技職生人數不斷減少,造成技職人才斷層。

全教總今日召開記者會,針對教改的「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及「制定教育基本法」等4大訴求做出評析並提出建言。

針對小班小校的現況,全教總特教委員會主委鍾正信表示,這30年來教育趨向精緻化,班級人數下修,但現在的班級人數,公校每班仍高達35人,私校更是在45人之譜。鍾正信指出,政府多半是在少子化的情況下才被動調整師生比,缺乏主動評估,導致30年後還是未達到標準。他也期許未來政府團隊正視問題,隨著教育越來越精緻化,師生比也要有合理的調整機制。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則點出,廣設高中、大學帶來技職弱化的問題,重學術、輕技職的社會觀念下,技職生人數不斷減少,反觀高中生人數則持平,也逐漸造成技職人才斷層。另外,高職在升學導向的趨勢下,也重升學輕實務,辦學方向著眼於升學績效,導致群科歸屬難以跳脫統一入學測驗考科的框架。

全教總文宣部主任羅德水盤點了過去30年來教育現場的數項問題,像是擴大教育補貼、總體教育經費沒有提升;少子女化導致生源減少;政府對私校的挹注大幅增加,卻沒有同步要求公共化;社會關切幼教、特教品質,教育現場問題卻遲遲不解決。

羅德水提醒,從1999年教育基本法立法以來,立法精神強調家長的參與權、選擇權,學童的學習權、受教權以及教師的專業自主權,但過去這幾年前兩者有實踐,老師專業輔導的權限卻日漸式微,這是下個階段國會、政府要一同關切的。

侯俊良也說,現在應該要求的是家長的「教育責任權」,由於家長的教育責任沒有法律依據和強制性,教學現場的老師在與家長合作時,經常會感到無力。他呼籲為了教育的全面性,應落實家長的教育責任。

全教總呼籲,新政府與新國會能務實面對教育問題,正視技職弱化、資源分配不均,以務實的態度與作法深化教育公共化,以改善教育環境、提升教育品質。

 

 

 

國教育會議停擺14 教團:教育共識難尋、各階段我行我素

2024-04-09 14:12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台北即時報導

前教育部長吳清基(前)於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擔任「解說員」,向與會來賓說明各項展示內容。報系資料照

因應時代趨勢,我國自民國初年以來便召開全國教育會議商討教育政策,最近一次全國教育會議於2010年召開,距今已14年。數個教育團體和學者今呼籲520後的新政府,應再度召開全國教育會議,針對教育問題、社會變遷做系統性的檢討和回應;凝聚教育方向共識,否則各階段我行我素,很難成事。

第一次全國教育會議於1928年於南京召開,時間正值北閥成功,定都南京,爾後如1939年對日抗戰時期,即便國民政府遷都重慶,仍在時任部長陳立夫號召下,持續擬定教育政策發展方向。又如1949年改為全國善後復員會議,主要盼於戰後討論國家復原重整。

全國教育會議過去曾為410教改等大型政策定錨,台灣教育研究院社社長黃政傑表示,綜觀近期的行政院、教育部等,多是發生問題才去解決、回應,多是零星處理,已好一段時間,未針對整體教育問題和社會變遷做系統性檢討。

黃政傑指出,全國教育會議大概需要兩年時間做會前準備,針對各級教育找出討論議題,於會上討論改進方向並得出結論,進而成為政府施政、預算編列依據。

黃政傑舉例,如近年國外均倡導終身學習,國內各教育階段如何回應終身學習,再者,終身學習也不應只聚焦學習,也要能嘗試改變社會,要具備積極性的改造觀點。

再者,黃政傑也談到,教育近年也非教育部和學校間的事,也需要企業、社會機構的幫忙,因此期待未來的全國教育會議也能納入產業代表、民營機構、民間團體等,如家長、學生代表,針對教育方向凝聚共識,否則各界始終我行我素,很難成事。

前教育部長吳清基曾主持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他指出,第八次會議前,先針對學前到終身教育,邀請專家學者研究、擬定各主題,之後於各縣市辦理公聽會蒐集意見,再將各國發展趨勢整理成大綱,提至全國教育會議上報告,報告後再討論。

吳清基說,第八次全國教會議也是第一次善用網路等媒介蒐集聲音,工程浩大但能廣納意見,如今相隔14年,教育環境確實正在劇烈改變,「我也很支持,確實應重新檢討。」

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則表示,現行工作都是忙著解決眼前問題,但針對未來10年、20年的前瞻性問題則鮮少著墨,雖然全國教育會議多被視為是「大拜拜」,確實可以坐下來討論。時代也在改變,教師勞動權益、綠領人才等都是熱議題,甚至應該提升至行政院層級,跨部會召開會議討論。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471027&aid=180490806

 回應文章

終南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4/17 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