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3/17 09:04:08瀏覽3463|回應6|推薦25 | |
前幾日剛剛結束的西澳洲議會選舉,工黨大勝,一舉拿下59個席位中的53個席位,要知道8年前工黨只有21個席位,澳洲現在的執政黨自由黨在此州議會大敗,州議席從原來13個席位掉到只有2個席位,直接成為第三大黨,連原來的小黨國家黨都有4個席位。澳洲國會將在2022年改選,現在的州議會改選就是前哨戰。澳大利亞自由黨是一個右翼政黨,國會席位上其實不如左翼的工黨,自由黨有60席,需要聯合極右翼的國家黨16席才能超過工黨的68席。在缺少川普的助攻後,右翼黨在澳洲還能執政多遠久值得疑問。全球右轉開始剎車,且伴隨鐘擺效應,離2016年民進黨開始執政後的那一波斷交潮,新的一輪已經不遠了。 其實從精英到平民大部分澳洲人對阻礙中國崛起完全不感興趣,但是由於媒體的原因,具體可以去查梅鐸和川普的關係,澳洲政治上只能依附於美國。近期因為與中國大陸的摩擦和矛盾,在澳大利亞內部已經產生了極大的分歧。以西澳為首的獨立分子開始行動,因為西澳和中國的貿易量最大,西澳州政府據稱已經再次開始謀求獨立,以期獲得自主的貿易和外交權利。與此同時,墨爾本所在的維多利亞州內部也開始興起了獨立的聲音,因為維多利亞州跳過聯邦政府與中國簽署了「一帶一路」,而莫里森將維州的這個協議廢除。維州和西澳一樣,不希望本州的內政和經濟被莫里森為了討好美國而犧牲,獨立的聲音越來越大。西澳的人均GDP有8萬多美元,接近維州的兩倍,主要出口就是鐵礦、煤礦、金礦、木材。兩個州現在都是反對黨工黨執政。 巴拉圭最近由於疫情出現大規模的示威活動,根本不令人意外。長期右翼黨派執政的巴拉圭可能會要產生變化。2018年巴拉圭就準備與大陸建交,但是由於美國出手暫停了。到2020年巴拉圭參議院再次投票,由於沒過三分之二的票是也暫時擱置了。巴拉圭缺少醫療資源,疫苗更是完全買不到,只能有求於大陸,倘若由於沒有處理好疫情,這屆巴拉圭執政黨非常可能會被趕下台,因為右翼黨只比左翼多僅僅幾個席位,到左翼政黨上台,可以肯定一定會斷交,因為美國已經多次干預巴拉圭和大陸建交了,雖然在蔡英文時期投入了23億新台幣援助巴拉圭,但根本比不上巴拉圭和大陸的幾十億美元的貿易量,而且相對於周邊國家貿易量還在不斷下降。巴拉圭盛產牛肉,大陸頻頻卡關,巴拉圭的牛肉出口排名在世界上越來越低,剩下的我想大家都能想到。 教廷在2020年下半年頂住壓力和大陸續簽了之前的主教任命臨時協議,注意現在這份協議只是臨時的,下一次續簽就是2年後了,可想而知雙方如果簽訂永久協議,會有什麼樣的結果。方濟各是第一位來自拉美的教宗,拉美國家普遍信仰天主教,又由於經濟原因沒有辦法處理好這次疫情,連美國都自顧不暇,教廷和大陸的建交就可能導致骨牌效應,影響拉美國家。 前些日子在聯合國大會上,台灣的「盟邦」海地被嚴重批評了,海地雖然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黑人共和國(早在1804年就率先獨立)然而現在卻是西半球最貧窮的國家,人均GDP僅800多美元。而在它隔壁的多明尼加,人均GDP達8000美元,是海地的十倍。海地的官員充滿了貪污、腐敗,貧窮的人民只能吃泥餅(泥土、鹽、黃油做的食物)。2月份海地爆發反政府運動,被鎮壓了下去,要知道美國是海地最大的援助國,台灣也給了大量的援助,結果這個國家越來越腐敗,這次聯合國大會上連美國都出來批評海地。(順便一提,海地某些官員拿了援助讓子女去讀某政經學院了,是海地本國的高官,既不是外交官,也不是富商,本國官員全家住在國外,可笑否?) 台灣的這些「盟邦」,如果不是美國阻擾,早就倒向大陸了,可是美國自己也是和大陸建交呀,怎麼能阻止別人建交。像海地這種國家,想和大陸建交,大陸還不一定收呢,要知道大陸的維和部隊都在海地犧牲了不少人。真的以為和大陸建交是為了金援嗎?大陸龐大的基礎建設能力和消費市場,這些都是美國和台灣給不了的,他們需要的是金援嗎?美國連疫苗都無法提供,大陸的市場大,製造業強,金援只能進當地官員口袋,惠及不到小資本家以及平民。美國一方面宣傳民主自由,一方面又壓制他國的民主自由,拉美本來就盛行左翼思想,這次因為疫情原因,恐怕原本右翼占優的國家要紛紛轉向,左翼政黨可能會掌握政府,民進黨這幾年又押寶右翼國際組織(大陸雖然是共產主義但是不參與任何左右翼的國際組織),所以台灣新一輪的斷交潮是可預見的,下一個的開端就在2年之內。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