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丸子貓十九話:北港雞籠的日本海賊船
2016/05/11 21:20:41瀏覽353|回應0|推薦0

四百年前雞籠海邊 ,德川幕府村山海賊與明神宗時代的海盜袁八老,在八尺門展開地盤爭奪戰。「八」是袁家排行,「老」是敬語。

林道乾有道乾港,袁八老或許有個以八老命名的灣澳。

《光宗實錄》泰昌元年(1620年)福建巡撫王士昌奏:海寇袁進聽撫,令之立功海上自贖;並敘文武將吏帶管海道岳和聲等、參將紀元憲等撫剿勤勞。下兵部知之。御史王槐秀參福建巡撫王士昌貪肆不檢,言『入境之初多用夫馬,已無卹民之念。強賊袁八老之委用,人稱「軍門外府」;船戶黃聚寰之販海,共說暮夜入金。志衰宦成,心弛防檢;亟宜罷斥』。奉旨:「留用」。

王士昌叫袁八老在海上「立功」,立什麼功?應該是叫袁八老幫忙打海盜和日本海賊。之前1616年日本出征台灣,琉球王打小報告,官方的情報搞不好pass給袁八老,八老摸蛤兼洗褲。

台灣改隸的1895年,駐台記者James Wheeler Davidson寫的《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1903)提及了在16世紀下半葉至17世紀初,雞籠曾經是日本海賊基地。Davidson沒有指出明確時間,從文中的時間序來說,先發生1564年俞大猷進剿林道乾,其後使用八幡神旗幟的日本倭寇侵擾中國沿海,數年後因被中國官方與商人聯合驅逐,轉進台灣。其中村上氏(Murakami)與河野氏(Kôno)以雞籠為主要基地,身兼海盜與海商的兩種角色,當景氣不好時搖身一變成海盜。

對照關於日本歷史的一些故事,德川家康在擊敗豐臣秀賴之後,元和三年(1616)曾命村山秋安出兵雞籠。村山艦隊遭遇颱風,後來只有一艘到達雞籠,被雞籠當地人殺害。其中幾艘跑去中國沿海擄獲中國官員,但是日本後來迫於明朝壓力將人質奉還。

1617年《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五百六十》記載「萬歷四十五年八月癸巳朔,巡按福建監察御史李凌雲奏稱:本年四月十九日有台山游兵船一只送回董伯起,隨為官兵阻於黃岐海道。副使韓仲雍馳至小埕召倭目明石道友、通事高子羙等譯審之」「又諭以:上年琉球之報,謂汝欲窺占東番北港,傳豈盡妄?」。

這次是被記錄的正式行動,日本海賊到雞籠的次數應該不會只有這一次。

《崇相集選錄》收錄工部侍郎董應舉(1557年-1639年)等人著作。其中不少與雞籠有關,以下抄錄一些文字:
「倭垂涎雞籠久矣。數年前,曾掠漁船往攻,一月不能下,則髡漁人,為質於雞籠,請盟;雞籠人出,即挾以歸。今又再舉者,不特倭利雞籠,亦通倭人之志也」
「雞籠去閩僅三日,倭得雞籠,則閩患不可測」
「在萬歷乙卯、丙辰間,長崎島倭酋等安與雞籠番構難,其子秋安未歸,遣船尋覓」
「海道副使韓仲雍馳至海上,召倭目,譯審情實。問渠何故侵擾雞籠淡水?稱自平酋物故,國甚厭兵。惟常年發遣十數船,挾帶資本通販諸國;經過雞籠,頻有遭風破船之患。不相救援,反掠我財。乘便欲報舊怨,非有隔遠吞占之志也。問渠何故謀據北港?稱通販船經由駐泊,收買鹿皮則有之,並無登山久住意。或漁捕唐人,見影妄猜;或仇忌別島,生端唆害」
「萬歷二十年,倭犯朝鮮,哨者云將侵雞籠、淡水;雞籠密邇彭湖,於是議設兵戍險。二十五年,增設游兵,春、冬汛守。四十五年,倭入犯龍門港;遂有長戍之令,兼增衝鋒游兵以厚其勢」
「然議者謂彭湖為漳、泉之門戶,而北港即彭湖之唇齒,失北港則唇亡而齒寒;不特彭湖可慮,漳、泉亦可憂也。北港蓋在彭湖之東南,亦謂之台灣。天啟以後,皆為紅夷所據」

問題與討論:陳宗仁以《崇相集選錄》相關文章同時出現「雞籠」與「北港」,認為兩者是不同地方,「北港」在台灣南部。但是丸子貓認為可疑之處在於:
一、《崇相集選錄》談的多是台灣北部防務,論述雞籠的重要性最多。1616年村山秋安率領的艦隊是想取得雞籠,雖然遇上颱風,但是好像沒有看到要奪取台灣南部的意圖。韓仲雍質問明石道友「何故謀據北港」,丸子貓認為在這裡「北港」不是指台灣南部某港口。而是韓仲雍加重語氣,特指基隆那個港口。換言之,「雞籠」是個區域,「北港」特指雞籠的港口。

二、《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出現「北港」目前只查到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明石道友送還俘虜那一段。而1616年琉球王打小報告,是跟明朝說日本「窺占東番北港」。日本人後來目標也證實是台灣北部,丸子貓認為這裡「北港」也是指雞籠的港口。若是「北港」指南部的港口,琉球王的情報也太不準確了。對照福建巡撫黃承玄《題琉球咨報倭情疏》,「今果以協取雞籠見告矣...雞籠在琉球之南,東番諸山在雞籠之南,倭若得此而益旁收東番諸山。以固其巢穴。然後蹈瑕伺間。惟所欲為。指台礵以犯福寧」,也可以看出琉球是告訴明朝說日本打算奪取雞籠北港,黃承玄判斷日本取得雞籠作為基地,可以繼續進攻台灣其他地方。

三、有段時間明朝官員對於「雞籠」與「北港」的用語沒那麼精確。萬歷二十年(1592年)那一段,豐臣秀吉入侵朝鮮,明朝討論在雞籠增兵,提及「雞籠密邇彭湖」,對他們來說基隆和澎湖很近,那麼「北港即彭湖之唇齒」,「北港」解釋成基隆也說得通。至於東南之說,與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同,會不會也搞錯呢?

四、村山等安真的是與雞籠的原住民談判?村山秋安真的是被原住民殺害?丸子貓認為多數說其實還是有疑點。假設「北港」是雞籠的港口,1616年那時是海盜袁進的地盤。日本的村山氏應該是和袁進的北港海盜爭奪地盤吧?先談判,談不成就用兵。明石道友回答韓仲雍:日本商船「經過雞籠,頻有遭風破船之患。不相救援,反掠我財。乘便欲報舊怨,非有隔遠吞占之志也」,是雞籠原住民在打劫?還是雞籠本有另一批海盜?沈演《答海道論海務》曾說停留「北港」的民眾很多無賴,又發生劫殺洋船事,恐怕引起未來爭端。和明石道友的說法對照。其實也蠻符合的。被「北港」劫殺的「洋船」不知有否其他外國文獻記載,明石道友倒是提到朱印船在雞籠被打劫。

( 在地生活基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3e08416f&aid=56609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