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基隆的護國城隍與鹹光餅
2017/09/12 19:53:55瀏覽4464|回應0|推薦0

嘉慶年間,清廷剛剛剿滅海寇蔡牽餘黨,北台灣發生漳、泉械鬥,牽連甚廣,社會動盪,部隊士兵也各為同鄉加入混戰。清廷除了因此增加北台灣的兵力,也提高漳、泉以外部隊抽調比例。在嘉慶、道光之間,屬於閩東地區的福寧鎮,因為地緣關係不少士兵被抽調輪防雞籠。

基於施琅的建議,駐防台灣的部隊是由內地抽調,原則三年一換,是為班兵制度。嘉慶年間換防雞籠的閩東班兵,將家鄉的城隍爺帶來供俸,安座在市街面海處、道光年間民間捐建的大雞籠城入口附近。雞籠接下來的鴉片戰爭之役、咸豐年間的廈門小刀會之役等幾場戰役,城隍成了士兵的精神依靠,也有愈來愈多的閩南移民成為城隍信眾。

雞籠城隍安座之初不屬於官方的信仰系統,雞籠只是淡水廳轄下地區,而台灣府(台南)、淡水廳(廳治在新竹)等城市的城隍才是官方的城隍;新上任的地方官,循例要到相應層級的城隍廟祭拜。直到欽差大人沈葆楨奏准設立基隆廳,光緒年基隆城隍爺才有了正式的城池。設治之後,有了官辦書院,讀書人也多了,清法戰後之後至台灣改隸之前,一些讀書人發起捐獻,將護國城隍廟擴建。

基隆的護國城隍在中秋前後出巡,由家將發鹹光餅給民眾保平安,光餅相傳是戚家軍的乾糧。戚繼光從浙江入閩抗倭,在閩東有數起重要戰役,因此光餅以閩東沿海最為著名,也有流傳戚家軍在中秋節退敵保住或收復城池的故事,讓光餅在這些地方成為中秋食品。另一方面,城隍爺在閩東也是重要信仰,也與戚家軍有關,有名的義烏城隍就是隨著戚家軍從浙江到福建。光餅作為平安餅,其實是在感念包括戚家軍等保家衛國的將士,基隆地區在嘉慶以降數度遭逢海寇與外患,庇祐地方的護國城隍出巡,發鹹光餅除了撫慰人心,也讓民眾追思歷史上曾為守護基隆付出心力的將士們。

(2014鷄籠城隍文化祭照片係取自網路註記基隆市政府資料)

( 在地生活基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3e08416f&aid=108559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