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丸子貓廿五話:1854年美國大兵逛雞籠
2016/05/11 21:44:03瀏覽642|回應0|推薦2

three openings=三坑仔 Sowan Point=大沙灣

話說1854年美國海軍將領Commodore Matthew C. Perry率領艦隊前往日本,代表美國與江戶幕府簽定《神奈川條約》,打開日本國門。艦隊中的Macedonian號返航途經雞籠,奉令購買煤礦並進行調查研究。台灣唯一讓Perry感興趣的就是雞籠港和鄰近的煤礦。因為雞籠,回美國後Perry建議占領台灣。

Perry手下除了將八斗子港命名為Coal Harbor,報告裡也出現「三坑仔」與「大沙灣」。

1854年7月11日(星期二),Perry手下跑到三坑煤礦看煤。13日又去。

雞籠(崁仔頂)往東有一條溪流(石硬港,今南榮河)綿延約2英里。Perry手下有訊息認為煤炭在那個方向,就前往探查,有一些當地人跟在後面,面對詢問矢口否認那個方向有煤炭,但是Perry手下沿路發現煤渣,當地人還是說此行徒勞無功,可是Perry手下繼續發現煤渣,最後在離雞籠一英里處的河岸發現煤堆,在此處那些雞籠人就不跟了。Perry手下跨越溪流,南向沿著小徑進入一處短短的山谷,藉由當地人的協助,很開心地發現煤礦。

隔一天後,Perry手下又去三坑煤礦,此行六人,除了Walter F. Jones,還有Mr. Williams 和四名武裝水手。那裏的煤礦有三個坑(three openings),洞口約30英吋寬*4英呎高,他們走進洞口約10至20英呎後發現煤層,往洞裡水平延伸至約120英呎處,煤層約3英呎厚。

Jones認為只要建一條600英呎的軌道,就可以把煤炭運至南榮河,漲潮時可行使平底船;最理想的是沿著平地建一條2.25英哩的鐵路把煤炭運至Junk Town(位於今三沙灣,靠近東岸戎克船停泊之處),那裏不管潮位,船隻都可以靠岸。相較之下,只有滿潮船隻才能接近雞籠(崁仔頂)。

網路上「三坑位於基隆巿仁愛區,鄰近基隆廟口,大正7年(1818)由木村久太郎所屬的木村組在此開坑採煤,稱為基隆三坑」的說法有問題,三坑煤礦應在清領時期即已用原始方法開採。

「There is a covered market or bazaar at Sowan Point, near the junk anchorage, and another in the town of Keelung. There is a good landing place for boats at Sowan Point, and from thence is a good road and causeway to the town.」

上面這段文字中所指雞籠的市場是崁仔頂/福德市場,Sowan Point 應該是今大沙灣至三沙灣一帶,那個有頂蓋的市場是三沙灣市場(中船市場)前身。那時東岸有一條良好的道路可以走到雞籠。

丸子貓估計三沙灣市場起碼有兩百年的歷史。在兩百年前,三沙灣市場的美食不知是什麼?

那土地公呢?中船路果然有一個號稱百年「大和宮」。據說也是皇上加封過的。三坑仔土地公廟是「三坑龍安宮」。

那時的雞籠居民估計有3000人,建築特色是屋簷相抵、不見天日、氣味也出不去的「暗街仔」。兩端有類似城牆(石圍)的防禦工事(walls and towers)並駐兵防守,以抵擋隨時可能來自廈門叛匪的攻擊。

Perry手下逛雞籠同年,「阿罩霧」林文察率鄉勇北上協助官兵,進剿盤據獅球嶺的「叛匪」廈門小刀會黃位。

《月摺檔》「匪盤踞雞籠,逼脅人民入夥,肆行搶掠;並於雞籠之南添築石圍,安砲固守,希圖久遠。復遣夥黨赴金包里、瑪鋉等莊勒派銀米,經該副將等先後督率兵勇截擊,斃匪數十人,斬首五級,該匪黨退守獅毬嶺。該文武率同義首人等,於九月初七日,分兵五路進攻。護副將曾玉明親統大隊,督帶義首林文察、總理諭謝希周、紳士林國善等,由大路獅毬嶺仰攻而進。同知丁日健,督同職員廪生潘永清……,由大武崙攻入……。匪突見大兵漫山遍野,倉忙拒守,憑高開放鎗砲拒敵。我軍勇氣百倍,攻破石圍,各路官兵紳士義勇超越而進。該匪猶抵死抗拒,義首林文察、壯勇謝旺,首先擊斃執旂賊目二名,義首范義亭等帶勇由海埔涉水殺入,亦殺斃賊目一名,賊眾始驚惶潰散。我軍鎗砲環攻,刀砍矛刺,斃賊二百餘人,陣擒吳齊等三十二名,斬首級九十七顆。各匪奔竄回船,又在海坡截殺百餘名,擁擠落海死者八、九十名,奪獲旂幟八面,大砲四門,鳥槍二十一桿,刀械五十八枝,大獲勝仗,隨將雞籠收復」。(陳欽育/國立故宮博物院)

雞籠中元祭在2年後首屆,八斗官礦在22年後開辦。在30年後,林文察的兒子林朝棟,也來獅球嶺,在清法戰爭中對抗法國人。1884年林朝棟鎮守獅球嶺,原來1854年他的爸爸林文察曾經進攻獅球嶺。

( 在地生活基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3e08416f&aid=5661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