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丸子貓廿二話:雞籠山下神秘的百慕達(1683-1719)
2016/05/11 21:31:26瀏覽365|回應0|推薦0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郁永河《稗海紀遊》記錄了雞籠山下神秘的百慕達三角:「而雞籠山下,實近弱水,秋毫不載,舟至即沉;或云:名為『萬水朝東』,水勢傾瀉,捲入地底,滔滔東逝,流而不返。二說未詳孰是?從無操舟往試,歸告於人者」這一段明顯是騙郁永河的。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巡臺御史黃叔璥《臺海使槎錄》,記載「山下即雞籠社。稍進為雞籠港,港道狹隘。港口有紅毛石城,非圓非方,圍五十餘丈、高二丈。遠望為小雞籠嶼,番不之居,惟時於此採捕」港道狹隘與八尺門實際狀況相符,對於雞籠社到底在山下或是島上,卻有所含混。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完稿,至雍正二年(1724年)刊行的《諸羅縣志》,則打臉郁永河和黃叔璥:「雞籠山在雞籠港之東南,雞籠嶼乃在隔海之西北,炮城、番社俱在嶼中。郡志載:雞籠城在諸羅雞籠山,誤。五十三年地理圖記村東北有雞籠山、西有雞籠城,山後海中有雞籠嶼。似炮城與社俱在雞籠山,而嶼在山之後:皆耳食而未親歷其地者也」。

郁永河和黃叔璥搞不清楚雞籠,與基隆沒有水師有關。那是因為清朝將台灣收入版圖之初,覺得沒有需要設防。《諸羅縣志》「水師防汛,在縣南者四、在縣北者五,而淡水、雞籠不與焉。豈非太平無事,故兩地之水汛可以不設與」自康熙五十八年(1719)始在八里坌設置淡水營守備,一開始半年輪防雞籠,雍正十一年(1733)淡水營升為都司營,始增設一名把總分守雞籠。

《諸羅縣志》記載「逾嶺渡雞籠,蟒甲風潮駛;周圍十餘里,其番稱姣美。風俗喜淳良,魚鹽資互市」對於雞籠原住民的描述,大抵反映自16世紀以來雞籠即為貿易口岸的影響

「八尺門」應該是在《諸羅縣志》第一次出現。「雞籠炮城在雞籠港之北,由大雞籠渡港。另浮一大嶼於海中,周可十餘里,怪石巉岩;番社在嶼內,八尺門在嶼東。炮炮在嶼之西南,正當入港之口。荷蘭時築,俗呼謂紅毛城。距福州七更水程,與沙埕烽火門相對,為台灣北洋第一扼要之地。中大炮二十七位。入港則為雞籠內海,距八里岔汛陸路百有餘里;崎嶇跳石以行,凡三、四日乃至」,「煤炭:灰黑,氣味如硝磺。可以代薪,焰甚烈;北方多用之。出雞籠八尺門諸山;傳荷蘭駐雞籠時,煉鐵器皆用此」。

十七世紀末,郁永河聽到的百慕達鬼話,應該是有人刻意編出來,避免外人發現當地煤穴;十九世紀中葉,西方人來到基隆探煤的,也有人被告知八斗子是原住民神聖墓地立入禁止。
( 在地生活基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3e08416f&aid=566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