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法華經.方便品大意(雲庵)
2011/12/22 20:19:04瀏覽1897|回應0|推薦1

<法華經.方便品大意>

法華經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說法後,做個總結論。以回顧過去並展望未來的一部經典。回顧過去是告訢弟子們,過去是權智應用的方便說法,不是出世本懷。展望未來是告訴弟子們都要朝向成佛的大道邁進,並且能夠把佛法傳續未來。所以有勸捨方便,有授記成佛,有囑累弘法。再舉本門菩薩們的弘法事跡做為啟示,以實際力行。

本品主旨是開三顯一,敍述佛陀從無量義三昧起,第一句話就告訴舍利弗:諸佛開三顯一智慧非常深遂廣遠,尚不是聲聞乘智慧第一的舍利弗所能了知,何況未證阿羅漢的有學已下的學人,所以强調佛智難解又難證入。那麼什麼是諸佛的智慧呢?就是諸法實相理,就是十如是理,就是佛的知見。這諸法的實相理,唯有程度相當的佛與佛纔能夠究盡了知。實相是世間諸法的真實相貎,諸法的真實相貎在眾生的心眼是長了翳膜的病眼,對世間諸法緣生的事物,不能透徹它是無常苦空無我的道理,總認為長久不滅。可儘情地追求擁有,到死方休。如飛蛾撲火,不知生命的危脆,以至老死而伴著憂悲苦惱。唯有親證實相智慧的聖人纔知道趨吉避凶,尋求心田的安靜。

一、佛陀出世一大因緣

接著佛告訴舍利弗,佛陀出世的唯一目的,是希望所有的眾生都能夠與佛同樣具足佛陀的知見。亦即為令所有眾生也能夠得此實相智慧。佛陀不是一心自求安樂的人,當自己了知世間的不可愛,不稱意,不可念。當自己悟出一套解脫生死煩惱的方法,佛陀並没有隱藏悟得的智慧及解脫道,掬心全意傳佈世人。若隱藏不說,佛陀反而斥責這樣是墮入慳吝的心態。所以佛陀出世的一大事因緣,也就是希望大家同他一樣同成佛道。初期宣說,教導眾生的個人獨自解脫法門,秪是暫時性的,也即一般所謂的二乘法門。到了後期法華會上要期大家的是每個人要轉換跑道。不能獨享解脫樂,不能沉浸禪悅樂,須要走出山林,把自己的修行經驗所得法益分享給他人。所以佛陀自說曾有過的心理爭扎,當在菩提樹下初證正道那一刻,從金剛座起,在菩提樹下周邊來回經行,思考到底要不要到城鎮遊化。以自己悟得的這套如何從生死輪迴中修得解脫理論,以及中道思想,若不是親證,貪愛自蔽的眾生很難接受。猶其當時的婆羅門教以及六師外道的教徒可没那麼容接受一位後來纔成佛道所提出的新頴理論,而且無我理論及中道思想又是與神我與苦行教義有所相背。為令這些人證入佛智,那就先施欲鈎。先設五乘三乘的修福與修解脫道法門來導引心性怯弱者。設五乘佛法,令求增上生者,得現世樂後世樂,不墮三途道。設三乘佛法,令厭離世間苦空無常者,求向解脫道,住涅槃樂。

二、導引二乘行菩薩道

在本品裏,既是設定為令所有眾生與佛同得知見,同得實相智慧。所以很鄭重的告訴舍利弗,希望捨去五乘三乘的方便法門。並很嚴肅地說,十方佛土中的諸佛,所教導的唯有一乘佛法,没有第二乘第三乘。既是唯一佛乘,無二無三,何以佛陀又要施設三乘佛法。因為若一開始就盡教一乘佛道,目標太高,未曾修過善本的眾生,或貪著五欲的眾生,或迷惑無知的眾生,聞一乘實相法,恐易煩惱,生起毀謗大乘佛法心,有墮惡道的危險。以大慈悲故,故設三乘正因緣法。這也秪是要引導眾生入佛道巧妙施設。就如龍樹菩薩在中論裏說,諸佛都依二諦說法。一種是世俗道理,一種是真諦道理。必要寄託世俗的道理來彰顯第一義諦的道理。世俗語言文字是工具,如欲過河,需要船筏,船筏是渡河工具,没有船筏就上不了岸。

佛教要落實在世間,與凡夫有同甘共苦的精神。成就佛道這條道路須要與人們共同經營美化世間,一切眾生都可做宗教的修行工作。佛一生過去幾十年來教導的都是通往阿羅漢的道理與實踐。最後這幾年時節,就要告訴大家,那過去所教的五乘三乘,都是暫時性的,不是真正的目的。就如台南要上台北,有個新營、泰山等休息站,離台北還有一段路程。二乘證得阿羅漢果也秪是一座暫時的化城,休息之後,寶所再走個二百里路就到了。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就如一位成功的教育家,把造就人才要訣告訴社會大眾。佛陀要這些修行成功的阿羅漢人,不可獨享涅槃法樂,要學菩薩道的精神,回逈人間,將經驗傳遞給他人。

三、人人皆可成就佛道

前說佛陀出定就直歎諸佛智慧難解難入,似乎是菩薩以下九界眾生無法進證佛慧。然接著又說諸佛出世的唯一目的,欲令所有眾生都能悟入佛知見道。如果九界眾生能夠體得諸法實相真義,則人人可成佛道。諸法實相內涵就是經文標示的十個如是。名目即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要探究諸法實相,必要把握到這十個方面。人人若能了知每一法都具有:一諸法易知的外相,二諸法不可改變的理性,三諸法的質體,四諸法具有的功能,五諸法的運為作用,六諸有運為作用即為業因,七有業因還須藉緣為助力,八因緣互相支撑,得相應結果,九由善惡業因招得善惡果報,十自如是相至如是報,皆由因緣生,本末皆空無自體,此空即是等。如果能夠掌握到諸法的這十個方面智慧,那就是與佛同一知見,究竟諸法實相。

不用害怕成佛必須累劫修行的艱難。本品再告訴我們,除了聞法華經,除了了解諸法實相的道理,除了受、持、讀誦、解說、書寫,除了實行六波羅蜜可成佛道,還有很多平時看似微不足道的很多善事,都可是成佛的基因。秪要累積小善,滴水可以穿石。就是到佛寺來,一個無心的低頭合掌,或散亂心,入塔廟中,合掌稱南佛,或以眾多樂器合成妙音供養如來,或小孩積沙作佛塔等等小事,都是說明眾生一禮之福,一念之功,漸漸可以成佛的保證。所以不必畏懼佛道險難長遠。秪要肯踏出一步就有成佛的機會。

四、結語

智者大師將法華經分成本跡二門,序品至十四品是跡門,十五品至第二十八品是本門。跡門說的是歷史上的事跡。古德又將跡門部分畫分為三周說法。就是法說周,譬說周,因緣周。初周是佛陀針對具有殊勝智慧的弟子宣說十如實相道理。譬說周對中根機說三車一大白牛車,開示一乘三乘法要。因緣周對下根聲聞宣說大通智勝佛時已種大乘因緣,俾使悟入一乘佛道。方便品就是法說周說十如實相理的一品,也是跡門的重要一品。餘火宅、窮子、三草二木、化城、繫珠、頂珠、醫子七喻、與一因緣都是方便品註腳。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2228518&aid=595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