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隨緣與攀緣(道益)
2011/12/24 18:59:24瀏覽341|回應0|推薦0

隨緣與攀緣

在《老二哲學》這本書中的一句話,『如想要展現成功的人生,必得先從老二做起,不強出頭,隨緣隨分。』多輕鬆的一句話,但有多少人能夠做到。隨緣就是不妄想自己做不到的事,而能認清自己的能力;隨分就是做自己分內的事,而不超過自己能力所不及的地方。多少人將隨緣隨分掛在口上,但是真正能體悟隨緣隨分的又有幾人呢?每個人都夢想做老大,只是苦於沒機會,一有機會都想佔第一,只是因緣不具足。不喜歡別人當「老大」,自己不喜歡當「老二」,也是人之常情。當我們看到別人佔在第一,出盡風頭時,我們的內心起了不是滋味的滋味,酸葡萄的心念起了,「要是我,寧願做個默默無聞的人」。其實有誰真能老老實實的做一個不爭名,不爭利的人呢?因為無法爭第一,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做個自以為清高的老二。

其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做個默默無聞的人,都能安於做老二的本分。也不是每個人都心甘情願的做老二來成就他人,有誰真能優遊在老二的天地裡,自得其樂。每個人的因緣果報不同,但是又都不能隨緣隨分,總喜歡做強出頭的事,以致於紛爭不絕,苦惱不斷。假如每個人都能認清自己,就不會有高人一等的心態出現。想要出人頭地,是每個人的夢想,然而過分強求只會徒增痛苦與不安。多少人真能淡泊名利,不求聲望呢?布袋和尚有一偈:「趣利求名空自忙,利名二字陷人坑;疾須返照娘生面,一片靈心是覺皇。」社會上的人,為了生活忙來忙去;為了利益爭的頭破血流,為了爭第一,不擇手段。一個修行學道者,同樣離不開名與利,同樣往名利的深坑裡跳,不能自拔。佛法教我們要離欲,要能了知名利的害處,能覺悟名利所帶來的迫害,但是愈修愈離不開名與利的束縛,尤其是名,利或可拋,但是真有幾人能逃過名的陷井。當今佛教界,每個人都想爭第一,佛法雖沒教我們當老二,但是佛陀教我們要少欲知足,要我們能以犧牲代替享受,以捨代替得,要我們能放棄名利的追逐。

一個人如果只顧追求名聲,貪圖榮譽,任自己的欲火一直燃燒,而不知熄滅,將陷入永無止境的苦海,就如一柱香,一邊燃燒放出香氣,而同時也在燃燒著自己,最後必化為灰燼。當我們真能體悟名與利的害處,真能認清自己不是第一人才時,只要能夠隨緣隨分的當個老二,才能活的自在。做人處事,只要能盡心盡力,不求掌聲,不爭第一,生活才能愜意。對於世間的名與利有正確的看法,那麼來自內心的煩惱與痛苦自然能減少。

在《心甘情願》這本書裏提到,想要有所成就,先要心甘情願地奉獻自己。人生在世,若能時時以「心甘情願」的態度來成就他人,必能有苦時不覺苦,有難時不覺難。真能心甘情願無厭無悔的付出,才能不求任何的回報。但是有多少人,真能做到服務奉獻,不追求名利,不醉於掌聲。又有多少人,真能有這個雅量,做一個成就他人,不計較個人得失的偉人;又有誰真能心甘情願的看他人當第一,而自己做老二呢?或許我們會因為這個人是我所愛、我所敬的人,而心甘情願、無怨無悔的付出。然而,卻無法因他是我的仇家,而心甘情願的有半點的犧牲。當我們心不甘情不願當老二,而自己又無法爭第一時,只有找尋能使自己心平氣和的方法,才能除去心中的煩惱。每個人都想做主角,不願屈就配角,尤其是我慢心強者,自認他人各方面條件比自己差,我的自尊心怎容許當他人的配角呢?煩惱不斷出現,此時若不及時找出滅除煩惱的方法只有徒增痛苦。欲,當第一的欲不停的在追著我們,得到時歡悅的心很快的取代追逐時的痛苦,然後沈醉在第一的欲望中,於是又開始了尋覓下一個第一的夢,就這樣我們不停地在欲海中追尋不能自拔。

人生為何會有很多的苦,只因追求太多錯誤的東西,因追求太多不實在的,以致煩惱不斷的出現。為什麼煩惱與苦會不停的湧現,只因為不安;為什麼不安,因為有向外攀緣的心,為何要向外攀緣呢?不外是爭名奪利。攀緣是一切苦的根本。《維摩詰經》云:「何謂病本,謂有攀緣。從有攀緣,則為病本。云何斷攀緣,以無所得,若無所得,則無攀緣。」攀緣乃是心有所屬,攀緣就是無止境的妄想。妄想愈多,痛苦愈大。攀緣所得到結果都不是實際的,反而成為累贅,成為負擔與包袱。要斷煩惱痛苦,唯有息滅攀緣心。世尊曾告訴比丘們「若思量、若妄想者,則有使攀緣識住;有攀緣識住故,入於名色;入名色故,有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純大苦聚集。若不思量,無妄想,無使無攀緣識住。無攀緣識住,故不入名色,不入名色,故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滅,如是純大苦聚滅。」(大正藏第二冊p100上《雜阿含經卷14)攀緣是一切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的根本,修行的目的乃在斷除苦的根本、淨化心靈,而要淨化心靈,唯有斷除攀緣的心,攀緣心斷除,則可得清淨心,攀緣心可斷,則生死根本亦可斷,內心多攀緣,則敗壞寂靜心。

在《羅狀元醒世詩》:「要無煩惱要無愁,本分隨緣莫強求;無益語言休著口,不干己事少當頭。人間富貴花間露,紙上功名水上漚;看破世情天理處,人生何用苦營謀。」在現實的社會中,尤其是修行者,何必處處爭第一,台灣第一、亞洲第一、世界第一,修行顧名思義要淡泊名利,看破一切,要遠離人我的事非,但事與願違,修行人對於名利最看不破、放不下,處處搶風頭,爭第一,最後爭來一堆煩惱。修行為了要了脫生死,但是卻在生死海裏翻轉、在名利堆裏競鑽。我們何必汲汲營營於身旁的人事物,愈是追求愈是迷惘。不該你的,處心積慮也得不到;該是你的,想躲也躲不掉。我們不必去與人爭,只求戰勝自己。人生快樂與否,要以能夠放棄多少或追求多少來決定。放棄愈多、貪慾愈少所得到的快樂愈多;反之,貪慾愈大,追求的愈多,煩惱痛苦就愈多。真能完全拋棄慾念而生活的人並不容易,生活上能把隨緣與攀緣做的恰當,須要一些智慧。有智慧者能在隨緣中不攀緣,而在攀緣中又能處處隨緣。如果真能體悟緣起法,在隨緣與攀緣中就能隨順因緣;緣來勿拒,緣去勿留,緣來勿喜,緣去勿悲。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2228518&aid=596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