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普門品大意(雲庵)
2011/12/25 21:47:48瀏覽1417|回應1|推薦1

普門品大意                 雲庵

每一眾生在遇到困難,己盡人力而無効果時,總會求助於宗教的力量來舒解困境,以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並解決問題。觀世音菩薩就是能夠給予眾生力量的菩薩代表,所以人人稱他是施無畏菩薩。

普門品全文可判分三個次第,第一,佛陀為無盡意菩薩解說觀世音菩薩得名因緣。第二稱觀世音菩薩聖號的作用。第三述說觀世音菩薩普門示現等功德。這就是釋迦牟尼佛講述觀世音菩薩的過去歷史。而本品主旨在觀世音菩薩「普門示現神通力」。依宗教境界,觀世音菩薩早已成就佛道,號正法明如來。出現於法華會上的觀世音菩薩是法身垂跡示現,輔助釋迦牟尼佛教化娑婆眾生。佛教古德用四個字來代表四位大菩薩的功德,以「智」表文殊師利的功德,以「行」表普賢菩薩的功德,以「悲」表示觀世音菩薩的功德,以「願」表示地藏王菩薩的功德。普門品的主角就是大慈大悲特別凸顯的觀世音菩薩。無論冥護眾生,或示現為眾生說法都是大慈悲的素懷。

一、因地修行

觀世音菩薩曾經在寶藏佛時,以三月的時間發心供養寶藏佛及比丘僧。並在佛前發願,若有眾生受三途道等一切苦惱,若能念我,稱我名字,為我天耳天眼聞見,若不免除苦惱,我終不成無上菩提。寶藏佛受其發大悲心的感動,對觀世音菩薩說,你觀一切眾生受苦,欲斷眾生苦惱,所以為你命名觀世音名號。普門品世尊告訴無盡意菩薩的十四種無畏與三十二應身示現功德,是值遇古佛觀世音教他修耳根法門,得道後的慈悲力量,成就悲觀與慈觀。於寶藏佛前是發菩提心,於觀音古佛前是實踐菩提行。行解合一,纔能成就智慧千眼,能力千手。所以可以千變萬化,隨眾生需求,示送子觀音、魚籃觀音、白衣大士、紫竹林觀音等。

十四種無畏功德,是真體的悲心力量。十方叫苦聲音,尋此苦聲隨意即至,在在都是為解除眾生苦惱而示化。故勸請人們稱觀世音菩薩聖號,以能尋聲救苦故。十四無畏功德,分為:一勸請受持名號、二救七災難、三解除眾生內心三毒、四滿足二種祈求、五較量功德,即稱一觀世音菩薩聖號能抵受持六十二億多的菩薩聖號。

二、無緣大悲 冥護眾生

第一佛菩薩固然無緣大悲,但眾生也不能因此而懶散撿便宜,平時就得存稱聖號資糧。提到七難,不外天災與意外。火難、水難、羅剎難、刀杖難、鬼難、枷鎖難、怨賊難。遇到這些災難,第一個念頭就得稱呼聖號,這第一念就是靠平時所持聖號紮實功夫。至於三毒難,這是眾生的個人內心問題。有人雖然很認真修行,欲滅三毒火,然力量有限,不得不求觀世音菩薩加持,令得戒定慧力,以止息貪瞋癡三毒。想想觀世音菩薩的梵行,想想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想想觀世音菩薩智慧,我們有否與之相應,相應符合,自然感應滅三毒。二求,人都有求不得的苦惱,這是八苦之一。中土傳統觀念受儒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思想影響甚深,猶其婦女更是擔負此一無後為大的責任。觀世音菩薩因應此一種族延綿思想,示現送子觀音形貌,順遂其願,令求男得智慧之男,求女得端正無邪之女。因求觀世音菩薩而老來得子的頗有人在。

第二講受持的作用。這十四無畏功德,就是觀世音菩薩有能力保護眾生,於生活中有安全感。受持觀世音菩薩,會得無量無邊福德利益。稱名得脫的十四種無畏,是尋聲救苦,是度一切苦厄的悲心。能夠免除眾生的恐懼,於心理精神有安慰的療效作用。十四無畏利益,一持名離苦惱,二入火不能燒,三入水不能溺,四鬼魅不能害,五刀兵不能害,六夜叉羅剎不能近,七得脫枷鎖,八賊不能劫,九、十、十一離三毒,十二求男得男,十三求女得女,十四一多無異。

或者有人會懷疑稱名得益的可信度。世尊既是介紹這位偉大菩薩的行願,有没有靈驗,則靠機感的專心誠心程度,千江若是清水,明月必映江底。吾人在祈禱念誦時,心念有否專注、正念有否分明,心念有否保持平靜,有否很誠心。如果有專注、分明、平靜、誠心受持聖號,有恒心持名稱號,觀世音菩薩絶對會幫肋我們克服困難。

三、無緣大慈 普門示現

普門示現,是大乘佛教具體呈現,草筏為拙,方舟為巧,事相顯現,即三十二種身分的示現,這是觀世音菩薩理解各類眾生的需要,就能因應各類眾生的需求。所以品名就提示觀世音菩薩普開法門之德。觀世音菩薩說法對像不擇類別,歸納為八種身分,一聖身、二天身、三人身、四四眾身、五婦女身、六童男童女身、七八部身、八金剛身。是為三輪不思議化,以心輪觀察眾生以何法修,以何法得何法。以身輪神通變化示同類身,接近眾生。以口輪說適應各類根機的佛法。願以佛道程度得度者,就現佛身為說一佛乘法,令成佛道。願修解脫道得度者,就現聲聞緣覺說四諦十二因緣法門,令脫三界,住涅槃境。婦女界願學佛法,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提升婦女地位。甚至政商名流有需要,就回應他們的需求,為說執政親民,為商不欺之道。即使天龍八部願脫苦倫,亦能化現天龍八部身分為說脫離苦倫法門,令得解脫。觀世音菩薩總能隨各類眾生的根器,便利羣倫。

三十二應化身,不外現四聖六凡,四聖六凡可攝羣類盡。三十二應看似玄邈,卻有其道理。三十二應化身,是三業的神通妙用。

一、身業,得神通妙用,能夠對機設教,變現各種不同的身教法門。

二、口業,能說無量不同的法門,皆能契機契理,使人領受法益。

三、意業,得神而化之的妙用,能觀察眾生的根機,設施各種不同教法。如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以何法得何法。如實知了。

一般菩薩都會用四種善巧方法攝授眾生。亦即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普門品裏說觀世音菩薩是施無畏者,三十二應說法亦是屬法布施。三十二應身是同事攝,變成與眾生同一分子,如果菩薩出現與眾不同形貌,人們就不能親近,也不會信任,接受度可要打折扣。所以與眾生做同一類事是很重要的。至於利行,是引導走正確的途徑,導利眾生不墮三途,甚至入佛道,這是利行。至於愛語,看所有的觀世音雕像,都是和藹可親的慈相。菩薩與眾生說話,不能有敵意,不說刻薄話,不說剛硬話,言辭需要柔軟,纔能悅可眾心。所以偈頌最後說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這是福德的資糧。

佛弟子最好自己能夠轉化成為觀世音菩薩,這要在菩薩的感化下轉變眾生的心性,成為佛菩薩的心性。所以稱觀世音菩薩聖號,就是稱揚菩薩功德,仰慕菩薩功德,不如實際學習菩薩因地如何修習功德。是為稱名感應真義。

餘言:普門品除具備以上功德,其能發揮最大神力。在對治十境。猶能針對眾生痛苦根源,如煩惱境、病患境、業相境、魔境境等,最具針對性普門品大意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2228518&aid=5965688

 回應文章

皈依弟子
勸請 法師提供法華經餘26品大意
2011/12/29 08:06

格主慈鑑:

   雲庵法師這篇普門品,您似乎有重覆貼文喔.另,希望能刊出   法師對法華經餘26品的大意講解.看了方便品及普門品大意,再對照2位已故有名法師對法華經的講述,
會發現   雲庵法師所講的,不會流於字面上的翻譯.對有意瞭解法華經真意的學佛居士們,會很受用的.

道益(2228518) 於 2011-12-29 19:43 回覆:

大德台鑒:

       湛然寺有出版一本雲庵法師讀<法華經>的心得,書名<淡雲文集>

       若有興趣可寄回郵35元,免費寄送.

                                                                                 格主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