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湛然寺回憶(何世亮)
2011/12/21 22:02:20瀏覽2770|回應1|推薦0

湛然寺回憶——何世亮

還記得二十多年前,因朋友的介紹,到湛然寺皈依水月法師,就此于湛然寺結下了殊勝的法緣。

當皈依的儀式結束之后,信眾拿紅包要供養水月法師,法師一概不收,這種淡泊名利的作風,留給了我一個很深刻的印象。

最近遇到居士,他一向都在湛然寺學佛拜佛,他說湛然寺對眾生都一律平等,每次消災或超度法會,大家供養的金額都一樣,這樣才不會給貧寒的信眾造成壓力,畢竟佛法的本意,是要照顧一般的貧民。

近來台灣的佛教蓬勃發展,大家競相建設大型華麗的寺廟道場,每次做法會,功德主一千萬,副功德主五百萬,內場兩百萬一百萬,外場五十萬二十萬,其他小信眾一萬或兩萬,讓人感覺「向錢看齊」的氣氛。還有的道場組合勸募成員,積極向社會各界募集資金,有的可以頓繳、月繳、季繳、年繳、分期付款有的結合信用卡,從會員的消費金額中扣款,儼然將佛法的修行變成一種商業行為。

雖然集合眾多的金錢,可以建設更多的道場,並且使佛法弘揚更快,但是從另一方面看來,佛法也更容易被污染,走入功利主義的陷阱中,加速腐化及衰弱。

有些信眾常會批評說,像湛然寺這種傳統的寺廟,長久的時間都不見發展,好像修行的力道不夠,以至於無法興盛起來。

一般人所謂的發展,其實只是表像的發展而已,而佛法是心法,是存在於無形的世界,所以我們常說:「不發展也是一種發展。」不是發展外表的壯闊華麗,而是發展內心的智慧、清凈、慈悲、淡泊、無為。

湛然寺淡泊名利的作風,事實上可以端正佛教的風氣,發揮中流砥柱的模範,讓佛法能維持簡樸的精神,使一般的貧民不會感受的金錢的壓力,更能安心的修行。

所以當有學佛的人來問我,到那個道場學佛比較好呢?我都介紹他們到湛然寺,然他們體會佛法安靜的氣氛,所謂「道場以無事為興盛」,即是這個道理。

后來在居士的帶領下,我們到虎頭埤的佛攏,去請教水月法師佛法,法師說:「我也不會什麼佛法,你可以在安平自己成立道場啊!」他留下我們吃午餐,並且參觀佛攏的建築,由此可見水月法師為人之謙虛。

后來我又遇到了香月師、香林師、香霈師、香定師、香寬師,我也會向他們請益佛法,受益良多,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十多年來已經不見他們的蹤影,也許都到各地去弘揚佛法了吧!

由於云庵師熱心的邀稿之下,十年前我開始投稿于福田月刊,從九十期開始,至今二百六十七期,應該已經十五年了,當時云庵師說,是為了慶祝慧峰上人入滅二十週年紀念,到現在已經是慧峰上人入滅三十五週年紀念專刊,時間過的可真快。

當時水月法師曾說,二十年來,湛然寺不死不活:「用世俗標準,台灣佛教受大環境經濟導向影響,多分是經濟佛教,有少分人文佛教,以經濟佛教言,湛然寺陋巷小廟是活不起來,若以人文佛教言,湛然寺還在喘氣。」

真如所言,時間又飛逝了十五年,這十五年來,湛然寺依然不死不活,不過話說回來,經曆了金融風暴及經濟衰退的影響,那些依靠經濟導向的大型道場,也不見得能夠撐多久,說不定沒有多久,就會看到大型的佛教道場,隨著大型的企業銀行,一間間倒閉或兼併。

有人問唐朝的全植禪師說:「將來佛法的興衰為如何?」

全植禪師說:「真實的佛法不生不滅,無古無今,也沒有軌跡可循,而有為的佛法就會有生住共滅的現象,不久的將來,你們就會看到災厄了。」

果然沒有多久,佛法就遇到了會昌法難,佛寺被破壞甚多。

所以我一向都認為,能夠真實的修行佛法,落實于平常的生活之中,不用太過於重視表像的發展如此的佛法反而能夠維持長久。

尤其要「不忘初心」,保持佛法的清凈、慈悲、淡泊、簡樸、無為、自然的本來面目,若已經走向功利、浮華、表相、繁忙、商業化....,那麼又能如何匡正社會風氣!

最后我們以一首詩偈來共勉之:不死不活,不生不滅。湛然常寂,妙用恒沙。(文:何世亮 )

:文上所提的香月師,現在台南某寺當主持,香林師也在台南居住精舍,香霈師在美國,香定師已經往生了,香寬師已經還俗了,十來年裡,真是世事多變遷,阿彌陀佛,,人生的一切現象,有如幻化無定的雲層,瞬息萬千。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2228518&aid=5953135

 回應文章

皈依弟子
湛然寺是龍天護佑的正信道場
2011/12/22 08:13

何師兄這篇文章,最早我是在香霈師的blog上看到的.
(香霈師的blog是我最早發現有記載湛然寺記錄的blog)
的確.和現在幾個大道場相比
湛然寺真如  長老與師兄所稱的:不死不活
可湛然寺也這樣從   慧峰上人開山以來走到今日.
說是苟延殘喘,倒不如說:湛然寺是龍天護佑的正信道場

道益(2228518) 於 2011-12-22 18:28 回覆:

感謝佛教諸位大德,容忍給一小角落之地,

給這些不死不活的人安靜辦道.

現在佛教所欠缺的是原始佛教的山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