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龍樹建立「緣起性空」是破除眾生執著「世俗自性」,與「因果輪迴」沒有矛盾
2014/05/04 15:45:59瀏覽521|回應0|推薦0

龍樹建立緣起性空」是除眾生執著世俗自性」,與「因果輪迴」沒有矛盾

 

 [龍樹建立「性空」只是為破除滲入佛教的「因果輪迴」] 文章中作者以外道思維定義「自性」,來引證作者所說的龍樹建立「性空」只是為破除滲入佛教的「因果輪迴」

 

本人(陳伯成)對這篇文章有不同見解原因如下

 

所說的「自性」分為二類(大智度論):

(一)勝義自性:是眾生自身擁有自體形成的真如實相法身佛性如來藏等等但被「妄心」蒙蔽而不能覺察。勝義自性是聖人或覺悟者所證見的實有,不是因緣所產生的,故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所以緣起性空」的「性不是指勝義自性」的「自性

(二)世俗自性:是眾生從「妄心」認知萬物所顯現的性質或特性,假有」,是因緣所產生的不是萬物自身擁有自體形成的性質或特性,故滅,不是永生不滅。所以緣起性空」的「性是指世俗自性」的「自性

 

[龍樹建立「性空」只是為破除滲入佛教的「因果輪迴」] 文章中作者定義的「自性」是事物於形成之前即已經存在,事物於消亡之後仍然存在的永生不滅的本質或靈魂。

 

但佛所說的「自性」是指(一)眾生皆有,但被「妄心」蒙蔽而不能覺察不生不滅勝義自性」和(二)眾生皆有因緣所產生的世俗自性」。所以,不是作者定義的「自性」。

 

佛陀以「緣起」來說明宇宙人生規律 因緣和合生離散滅,因緣變異則變異,所以,一切事物(諸法)是「空」。龍樹以「八不」來除眾生執著世俗自性,藉此說「緣起性空」─ 緣起無自性生滅常斷一異來去」是因緣所產生的現象沒有「自性」「空」的。

 


「八不」共四對不 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

 

不生亦不滅

外道認為生是實有有見),滅是實無無見)龍樹說不生亦不滅,否定有見無見因緣和合生,離散例如:水氣(因)在冷空氣環境下(緣,便形成霧(果)熱空氣來臨(緣,水氣蒸發,霧便消失果)沒有因緣和合,一切事物便不會生沒有因緣離散,一切事物便不會滅例如:勝義自性是因緣所產生的自身擁有自體形成的性質或特性,故不生不滅因緣和合所生的事物是無自性「空」所以生是因緣和合的,滅是因緣離散的例如:世俗自性是因緣所產生的不是自身擁有自體形成的性質或特性,故滅,

 

不常亦不斷

外道認為生死流轉永恒神我論),死是中斷斷滅論龍樹說不常亦不斷,否定神我論斷滅論從時間角度來說生滅變化不定,但是相續,故說生滅不常亦不斷。例如:「因果輪迴」中死是不常,流轉是不斷不常亦不斷說明因緣和合是永恒現象,因緣離散中斷現象

 

不一亦不異

勝論師認為一切事物有一(相同)有異(不同)。例如:人與人是一;而每個人有自己的自性,故人與人間有異。又人與動物是異;人與動物都是有情,是一。龍樹說不一亦不異,否定萬有為一為異從空間角度來說生滅變化成不同的形狀,但不同形狀的性質是沒有分別,故說不一亦不異例如:眾生有不同的世俗自性(假相),但眾生勝義自性是相同的相)故說眾生不一亦不異又如「因果輪迴」中眾生流轉生死有不同的相狀,如道眾生、人道眾生餓鬼道眾生畜生道眾生地獄道眾生,故說眾生的相狀不一不同相狀的眾生,生命終結都是五蘊離散,但眾生的勝義自性是沒有變異,故說眾生的性質不異

 

不來亦不出

眾生認為生死是神或上帝意指。龍樹說不來亦不出,否定神論上帝從時間、空間角度來說一切事物都是依因緣和合而來臨(來)因緣離散而離開(出)沒有因緣和合不會來臨(不來)沒有因緣離散不離開(不出)例如:「因果輪迴」中人道眾生存有因緣和合所生的,死後繼續流轉(來或不出)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其中一眾生沒有因緣和合所生的,死後便離開(出)人間(欲界道),不會來臨(不來)三界其中一不來亦不出說明因緣和合是幻來現象,因緣離散現象從而否定生死是神或上帝意指。


[龍樹建立「性空」只是為破除滲入佛教的「因果輪迴」] 文章中作者説「因果輪迴」是指有一個永生不滅的「自性」或「自我本質」在「因果世界」中不斷輪迴。「因果論」則是講事物的因和果的關係,「因緣論」則是講事物的因緣和果的關係。

 

本人(陳伯成)不同意上述見解原因如下

 

世俗自性是因緣所產生的依因緣變化而變化眾生不能作主所以,眾生不是完美善有惡、正有邪、有聰明有愚笨、有美麗(或英俊)有醜陋。因緣所產生的眾生,沒有實在不變的因緣所生的自性,故眾生「自性空,這是緣起性空

 

緣起性空」説明眾生沒有實在不變的因緣所產生的自性否定有個實在的「靈魂」如果眾生有「靈魂」,而「靈魂」是由上帝大梵天所給予的眾生應該是完美善良、作善不作惡、正直、聰明、美麗(或英俊),但事實不是。所以眾生「因果輪迴」不是神我「靈魂」來進行的

 

所說的「因果輪迴」是指眾生依緣所生的流轉在宇宙三界是造作的意思,包括身體的行動、語言的表示、意的活動(意三業),如打人是身業,文字罵人是口業,心想害人是意業。三界是指眾生宇宙所居住的世界分為欲界六道,色界十八禪天無色界三界內的眾生與生俱有迷惑妄見和妄情(因),緣和合時便做出種種善惡業(例如煩惱(因)的甲君遇見街上的小貓(緣),憤怒地踢向小貓(惡業)。生命消失時(緣),這一生的善惡業(因)所留下來的心理及精神力量,名為業力),如善業惡業,具有轉世投胎的力量。「業力」「業(欲、色、無色有)轉世投生其對應的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其中一界,依善業惡業投生其對應的其中一天或一道(欲界六道色界十八禪天無色界天)。新生命誕生便有了過去世力」力」需要眾緣來引發,才會產生業果因緣和合生)。所以,力」又稱為「業因」業果」是指「業力」所產生的果報。現在世」的眾生作善作惡,種下現在世的善惡業因,成為未來世的善惡這便構成眾生「因果輪迴」。所以,佛所說的「因果輪迴」是指迷惑妄見和妄情(因)的眾生緣和合時便做出種種善惡業(),導致不斷流轉在宇宙三界

 

1.「欲有」指物欲、情欲、淫欲、食欲的存在對應欲界欲界男女雜居的世界眾生具有欲、情欲、淫欲、食欲的生活。欲界有六道眾生上三道、人、阿修羅由行而得。下三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由作十惡業而得。十惡業是三身惡業(殺生、偷盜、淫慾)四口惡業(妄語、惡口、兩舌、綺語)和三意惡業(貪、嗔、癡)。十善業」是「十惡業」的相反

 

天道:具威德、有神通、享天福的眾生。共有六欲天:他化自在天、化樂天、兜率天、焰摩天、忉利天、四天王天。相應天道的業因是修十善業和布施

人道:指人類。相應人道的業因是修福德,行善作小惡

阿修羅道:有天福而無天德的眾生。相應阿修羅道的業因是大布施,無大惡行,但心懷憤怒、傲慢、嫉妒。

餓鬼道:常受飢餓怖畏的鬼類眾生。相應餓鬼道的業因是三身惡業、四口惡業及貪惡業。

畜生道:指除人以外之一切動物。相應畜生道的業因是三身惡業、四口惡業及癡惡業。

地獄道:指受苦的地獄眾生。相應地獄道的業因是三身惡業、四口惡業及嗔惡業。

 

道種下的業因(達到

與欲界六道相應

十善業和布施

福德,行善作小惡

大布施,無大惡行,但心懷憤怒、傲慢、嫉妒

三身惡業、四口惡業及貪惡業

三身惡業、四口惡業及癡惡業

三身惡業、四口惡業及嗔惡業

欲界道(六欲天)

欲界

欲界阿修羅

欲界餓鬼

欲界畜生

欲界地獄

 

2.「色有」指只有物欲、情欲的存在對應色界色界是純男無女世界眾生只有欲、情欲的生活色界十八禪天四禪十八初禪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二禪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三禪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四禪天(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相應十八禪天的業因是修十善業、布施和修禅定

 

3.「無色有」指沒有物欲只有情欲的存在對應無色界無色界的眾生是沒有沒有物質生活,只有情欲的生活。無色界四空天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相應四空天的業因是修十善業、布施和修四空定

 

道種下的業因

二十八天相應

十善業、布施和修四空定(達到無色有)

無色界

十善業、布施和修禅定(達到色有)

色界十八禪天

十善業和布施(達到

欲界六欲天

 

二十八天是指欲界六欲天道)色界十八禪天四禪十八無色界。生二十八天主要修十善業十善業是三身善業(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慾)四口善業(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和三意善業(不貪、不瞋、不癡)。

 

過去世」的需要「現在世」償還現在世需要「未來世」償還。所以,「因果輪迴」涉及報應「因果」含有「因緣」和「果報」兩層意義。「因緣」是指主因和次因或助因,是產生結果的主要原因及促成這種結果的次要原因。遇到便生因緣和合生,但不一定立即產生,只有緣份到了,才能產生若果是前生業」今生償還今生作業」,便出現善者惡報相反地,若果是前生業」今生今生作業」,便出現惡者善報。無論如何,因果法則是「自作自受」,你所做的行為,最後都回到你的身上受報。

 

例如甲君貪新忘舊,傷害女朋友乙小姐的感情(。假設兩人死後,依善惡轉世投胎。若果兩人有,結成夫妻、父女、母子、兄妹、姐弟、同事、朋友、仇敵等等。以夫妻為例,現在世的甲君對現在世乙小姐千依百順(償還過去世的業),又或者,現在世乙小姐對現在世的甲君非常惡(業),但現在世的甲君逆來順受(償還前世的業)若果兩人沒有,甲君的過去世「業因」便要下一世或再下一世才可以償還甲君和乙小姐種下現在世「業因」,便要下一世才可以償還

 


[龍樹建立「性空」只是為破除滲入佛教的「因果輪迴」] 文章中,作者佛教如要講「性空」,就必須徹底拋棄「因果輪迴」,如果佛教要講「因果輪迴」,就必須底拋棄「性空」,因為「性空」和「因果輪迴」是徹底矛盾不能兩立的。

 

本人(陳伯成)不同意上述見解原因如下

 

世間一切事物皆不離因緣,因緣和合生離散滅。因此,世間一切事物有滅,不是永生不滅需要眾緣來引發,才產生業果因緣和合生償還完結「業」和業果」才會消失(因緣離散滅。所以「業業果是有滅,不是永生不滅,都是因緣所生的「業業果「空」「因果輪迴」中死是不常,流轉是不斷,「因果輪迴」「空」緣起性空是指因緣所產生的自性「空」,故説「自性空」。所以,「因果輪迴」的「」和「緣起性空」的「自性空」兩者沒有矛盾。

 

緣起性空」的「性是指世俗自性」的「自性不是指勝義自性」的「自性。「勝義自性」是眾生自身擁有或自體形成的,不是因緣所產生的常住不變的「先天性質實存實有但被「妄心」蒙蔽而不能覺察。所以「勝義自性」和「因果輪迴」兩者沒有關系。

 

佛教的「因果輪迴」真正價值,在於自種業因,自收業果業因由自心所造,所以,深信「因果輪迴」的人便會掌握自己的命運。一方面接受前生所種的業因,即「今生業果,一方面實行止惡行善(今生的業因),為來生種下多些善果,少些惡果。若要脫離「因果輪迴」的苦楚便要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業,積極修十善五戒,修禅定。所以佛教的「因果輪迴」不是[宿命論]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95928&aid=13054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