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3/29 05:23:27瀏覽1781|回應12|推薦181 | |
一日,阿難尊者行走在往舍衛城的路上,沿路托缽。突然,路旁樹林中傳來一陣淒厲的哀號聲,只見腹大如山、咽細如針、全身焦爛且雙眼全盲的餓鬼,正被鴟梟等惡鳥相繼啄食,痛苦萬分。 阿難尊者心生不忍,於是趕過去驅除眾鳥,讓餓鬼暫得喘息,此時阿難問餓鬼:「你過去生到底是造了什麼惡業,現在要受此苦報?」餓鬼說:「如來的智慧如日朗照,能徹見一切眾生業果因緣,你當可前去請示。」說完,餓鬼即作禮黯然離去。 阿難回到精舍,旋即向佛陀述說路上所見之事:「此餓鬼過去究竟造了何種惡業,今生遭此惡報?」阿難迫不及待的提出心中疑惑。佛陀慈悲為阿難及在座比丘開示,令大眾精勤修習,守護身口意三業,超越生死苦海。 佛陀說:「迦葉佛時,一日佛陀於鹿野苑為弟子說法。當時眾中有一長者夫人,身懷六甲,見迦葉佛端嚴相好,心懷敬信,法喜充滿。夫人懷胎十月,生下一女,秀外慧中,深獲眾人敬重。長者女年紀稍長,便前往佛陀住處聽聞法要。對佛法心生嚮往,回家稟報父母志在出家,聞法修行,懇請雙親慈悲應允。長者夫婦知道女兒意願堅定,無法改變,只好成就其出家的心願,並為其建造一座寺院,迎請眾比丘尼來寺共住。 由於夫婦出家的女兒比丘尼舉止不慎,違犯戒律,因此遭到眾比丘尼驅出寺院。比丘尼不敢歸家,只得寄住其他地方。落得此下場,比丘尼即心生瞋恚自言:『離開此處,我自有地方可安身,看這些比丘尼,又是何等模樣?住的是我父母所建造的寺院,如今卻將我逐出,私自佔用。』比丘尼愈想愈氣憤,便向其他長者、居士數落眾比丘尼的不是,妄加誹謗,並發惡誓:『這些比丘尼有如餓鬼一般,一切不能自足,只能仰賴信眾的供養,望我來世,再也不要見到這類人。』因為這個惡誓,此比丘尼命終後,墮於餓鬼道,雙目全盲,受盡無量痛苦。當時的這位比丘尼即是阿難今日所見的餓鬼,由於過去所造的惡業,所以感得這種苦報。 」 眾比丘聽聞開示後,個個心生敬信,有得證四果,更有發無上菩提心者,眾人皆歡喜依教奉行。《百緣經》 本篇佛典說明謹言慎行的重要,古云;「言者心之音,行者心之影。」說明一個人內在的心聲,行為會反應出一個人內在的心影,內在想什麼,外在就會顯現出什麼,因此,一言一行,代表真實的自己。 佛法不會偏離世間的軌道,法的尊貴,是要在每個人的身上顯現出來。因此身而為人應該謹慎自己的言行舉止。所謂天有天律,國有國法,政治人物,負有教化人民的責任,說話卻口無遮攔,做事欺天蒙地,任意造下口過,罪過,到頭不但傷害百姓,最後受害的還是自己。上天對每位眾生都是公平而大公無私,然而,世間有幾人明白因果自作自受的可怕?明白因緣果報的鐵律中,如何犯了錯而不受天律的懲罰?這些人說話傷人,以言敗德,以言誤事,還沾沾自喜呢! 世間只有人有口能言,身而為人當以言利人,以言興德,以言成事,口出真理,造福群眾,才不枉失有口之德,如此天下豈有怨惡?太上感應篇云:「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行。」一個人所行究竟是福是禍,全在自己,上天無不絲毫明鑑,無不點滴記錄,人間有私心,可以隨人亂搞,但是天律無私,善惡必報! 文中這位出家的比丘尼,只因發了惡誓,妄加誹謗,命終之後,便墮於餓鬼道,雙目全盲,受盡無量痛苦。吾等每天睜開雙眼,如果連善惡之人都分辨不清,豈不與盲者同。有智者想了再說,無智者說了再想,口說好話如吐蓮花,說壞話如吐蛇蠍,口出善語結良緣。世間事生滅無常,名利無法填滿欲望,瞭解天地與我們同在,萬物與我們一體,眾生應常修慈悲良善,效法天地寬廣無私的美德,如此才不會矇蔽自身清靜無染的本性。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