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1/02 09:10:14瀏覽903|回應3|推薦15 | |
前言: 暖化,減碳,替代能源...是近十年來的政治正確.當然不會有人注意自一九九八年以來,就不曾有世是氣溫升高的事實!而自二OO三京都協議以來,不論遵守與否,迄無各國排碳量是否合乎協議標準的結果.而事實上任何國家,可否真有效控制所謂排碳量,不無疑問.臺灣一般在這問題上,似無爭論.但實際上也束手無策,無可如何.下文譯自威廉塔克 William Tucker, Carbon limits,Yes; Energy Subsidies, No 原載華爾街日報12/31/2008. 或有參考的價值. 勿庸置疑,新任總統歐巴馬和國會將推行排碳限制(法案). 共和黨極力反對,斥之全球暖化為騙局. 宣稱不論排碳稅或是碳權交換,對經濟都將是不可承受之重.而此一限制排碳法案,最危險的折衝妥協可能結果是: 以碳稅貼補已毫無前途的'再生能源'冒險實驗! 地球暖化是否為真,可能再過五十年也無法確定.北極冰帽有融解現象;阿拉斯加也暖和些.氣候異常各地有之.可能有些不對勁.(反面)懷疑者會指出自一九九八年以來,世界氣溫不曾升高!而這幾年,許多地方倒是沒道理的冷!不論如何,人類不能指望無限制的在大氣層製造二氧化碳,而不終有些麻煩. 每噸五十元的碳稅會使每一加侖汽油貴兩毛五,這兩年經歷過油價大漲,許多人對油電車,趨之若騖.省點油,減少進口依賴.沒什麼大害. 同樣的電費也會漲個10%,鼓勵節省能源,沒什麼不好. 真正的危險是: 國會不把這些稅錢還諸於民. 而把它拿來貼補那些胡搞的新能源 –特別是 風力發電和生質燃料. 以為風力可以負擔而取代火力(煤或天然氣)發電,根本是遐想.風車一天大約只有六個小時能發電,而且電量會分分不同(飄風不終朝?風速不定).當代配電所(設備),對電壓(伏)高低變化的容忍度,極為有限,與其說風力發電是能源,不如說是麻煩.即便如此,拜政府對電力公司大力補貼,風力發電近年快速成長!不出幾年,我們就會像丹麥一樣,蓋了千萬所風力站;卻關不了一座煉油廠! 生質燃料(酒精)已經證實是大錯誤(distaster).消耗30%的玉米收成(排擠正常穀物,引發糧價波動.更有破壞林地以種玉米)只能產生不到3%的燃油(拙拙按:酒精不能以油管運輸,柴油油罐車分送,運送污染大於汽油,天然氣).太陽能在另一方面卻是實際又不需政府貼補發展的無碳能源.尤其在陽光帶,屋頂集陽板,對住家用電極有助益. 然而真正的無碳能源主角,還是核能.相關工業已經提出十八個案子,新建廿八所反應爐的申請給核管會,以期鹹魚翻生.儘管歐巴馬的環保盟友,不由分說不許核能再生,歐巴馬本人態度卻有微妙,伊利諾州,有45%的電力來自核能! 共和黨的審慎定位應該是:限碳稅,可以. 轉而補貼能源(工業),不行. 任何限碳稅收,用以減免其他稅項. 如此才不對經濟有負面衝擊. 絕對要避免的是國會(政府) 胡亂補貼下帶來一波代替能源(業)繁景.洛克斐勒大學,人文環境研究主管,傑西,奧斯波爾這樣說的: 再生能源可以是下一發的次貸消幻! 拙拙註:太陽能也不是挺符合(和碳能源比較)經濟效益. Google斥資在其總部裝太陽能光板.但承認七年半後才見效益! 一般小企業做不到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