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4/14 01:51:33瀏覽841|回應0|推薦1 | |
<創造亞當>:米開朗基羅繪-出自Wikimedia Commons,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 curid=15461165 不論是旅遊旺季或淡季,每年總有絡繹不絕的人潮湧進這個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梵諦岡」,它的面積只有0.44平方公里,位於義大利羅馬城內,是國中之國、城中之國,但有著全世界最大最壯麗的教堂-「聖彼得大教堂」及收藏了千年宗教藝術文物的「梵諦岡博物館」,博物館裡有條通道可以進入「西斯汀教堂」,教堂裡保存著文藝復興時代最富盛名的濕壁畫傑作,是由米開朗基羅創作的穹頂畫《創世紀》及《最後的審判》壁畫。 <西斯汀教堂內部>-出自Wikimedia Commons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8462479 西斯汀僅是博物館內的小教堂,長寬高分別為40.2、13.41、 20.73公尺,據說是西元1473年教宗西斯篤四世(Sixtus IV)想要在羅馬打造一座能比美所羅門王的聖殿,依舊約聖經記載之所羅門聖殿樣式而建並於1481年完成。教堂完工後最初由幾位文藝復興初期畫家裝飾牆壁,但它的圓頂仍是空白,教宗就命令米開朗基羅繪飾天花板,米開朗基羅最初極力逃避,因為他說自己只是個雕刻家,不是畫家,但迫於教宗的壓力只好從佛羅倫斯僱來助手後,他卻將自己關在教堂裡不讓任何人進入,開始獨自執行這艱鉅的任務並歷時四年才完成。很難想像他在鷹架上必須躺下來引頸畫天花板的樣子,光是彩繪一大片天花板要思考的情景細節及草圖,再將這些一筆一畫的繪在天花板上,所需的體力非常驚人。然而,這一切相較於他最終呈現給後人的完美作品,卻顯得微不足道,也讓我們對天才的定義產生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雖然我們常可在網路或書上看到這巨作的部分細節圖片,但當親臨現場,進入擠滿遊客的狹小的教堂裡,抬頭仰望時真有說不出的震撼! 天花板的中央是聖經創世紀的故事,顯示神對人的計畫,米開朗基羅共繪了9幅畫並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神創造天地萬物(包括將光暗分開、造日月草木及陸地和水,第二部分是神創造人類(包含創造亞當、創造夏娃及亞當夏娃墮落後被趕出伊甸園)、第三部分是挪亞的故事(包括挪亞造方舟、洪水審判及挪亞醉酒)。 <創世紀>:米開朗基羅繪-出自E.H.Gombrich ,The Story of Art 創世紀中最有名也最動人的一幕,就是「神創造亞當」,當神披著一件被風吹動的巨大斗篷,在天使的簇擁下穿越時空,向人類飛去。當祂伸出手,卻尚未觸碰到亞當指尖的那一瞬間,好似看見了第一個從沉睡中被喚醒的人類-亞當,他充滿著年輕的活力,凝視著神慈愛的面容。米開朗基羅很巧妙地讓人和神手指的神聖一觸成為畫面的中心,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於神和人的相遇,感受到神與人之間心靈的連結及奇妙的交融。 聖經中記載神為了展開對人類的計畫,趁亞當熟睡時幫他造了配偶-夏娃,然而夏娃卻在蛇的誘惑下吃了神吩咐不可吃的善惡樹上的果子,且讓亞當也吃了,至此他們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知道自己赤身露體,就編織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做成裙子。因亞當夏娃違背神的命令,墮落後就被逐出了伊甸園。 在這幅「墮落及逐出伊甸」的構圖中,左邊是人違背神命令偷吃禁果,右邊則是被逐出伊甸園,就連左邊的蛇與右邊的墮落天使也是相對稱的,這幅畫的一分為二似乎在訴說人有自由意志,會依照自己的選擇而付出相對應的代價。亞當夏娃選擇違背神後,承受的結果就如聖經<創世第3章17~23節>所言:「又對亞當說:你既聽從妻子的話,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裏得吃的。….你必汗流滿面才有食物可吃,直到你歸了土地,因為你是從土地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回塵土。……耶和華 神便打發他出伊甸園去,耕種他所自出之土。」 <墮落及逐出伊甸園>:米開朗基羅繪-出自Wikimedia Commons,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1421186 亞當和夏娃被趕出伊甸園後去了哪裡呢?經上記載著「他們去耕種自出之土」,所謂「耕種自出之土」就是指人墮落後,遠離神又回去按著自己原本的根性度過生活,就像是亞當被神喚醒靈魂之前在世上渾渾噩噩、庸庸碌碌的生活,人必終身勞苦汗流滿面才得以餬口,直到歸於塵土。遠離神的人生如同走在荒漠,天不下雨,地不再為人效力,剩下的只有今生的勞苦愁煩。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