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少年胡適(十七)
2024/08/18 17:36:51瀏覽98|回應0|推薦6

第一部:堂堂溪水出前村(原作於1993年,原名:「三十歲以前的胡適之」。2024年修訂)

十七

胡適以不到三十歲的年紀,從美國到北大教書,成為新舊兩派都推崇的青年學者,同時掀起了「白話文學運動」,一掃千百年來頹唐陰暗的文風,將知識界帶領得活活潑潑,短短四年之間,胡適不但成為當時青年的偶像,其名聲更是如秋風掃落葉一樣席捲全國,他馬上得換房子了──因為他的客人越來越多,非得找個寬敞且交通便利的所在。胡適的大名加上好脾氣,以致上門來請教他的人絡繹不絕,每個禮拜天的早上,胡適什麼事也不做,只是開門見客,胡夫人江冬秀稱之為「適之的禮拜」,從名流學者,到販夫走卒;有熱血青年,有失意政客,認識的不認識的,通通都要來見胡適,討論的問題更是五花八門,學術的,有文學的,有教育,當然還有政治的。其門前限戶為穿,比起現在的名醫看診,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一個早上的時間實在是不夠,所以胡適只好在客廳的桌子上擺一個玻璃牌子,上書「談話請以五分鐘為限」(註1),人人都以見到胡適為榮。胡適天生愛交朋友,而且脾氣甚好,從不擺架子,所以許多人和胡適談完話出來(哪怕只是五分鐘),都以胡適的朋友自居;加上胡適寫信、寫文章一開頭常常說「我的朋友某某某」,久而久之,「我的朋友胡適之」竟然變成四處可見,人人傳誦的「口頭禪」,搞得胡適有點啼笑皆非(註2)。

同時,胡適以其名聲帶動風潮,當時最能夠傳播知識思想的東西──雜誌,也開始雨後春筍般的出現。除了已存的「新青年」、「東方雜誌」之外,「每週評論」、「新潮」、「新生活雜誌」、「少年中國」等等各領風騷,短短幾個月有四五百種報刊出現。胡適在這個時候,開始發揮他學術之外的影響力,發表了幾篇震聾發瞶的文章。有別於其他說教式的陳腔濫調,胡適的文章很容易讀懂,用最淺顯但也最明白的方式說理。

胡適寫了一篇「新生活」,是為「新生活雜誌」發刊而寫的(註3),他說某人整天閒混混,到小酒館裡喝得大醉,和張大哥吵架,幾乎打起來,後來被李四哥勸回家,大睡一場。第二天酒醒了,懊悔不已,埋怨自己幹嘛喝酒還得罪人?於是跑到張家跟張大哥打躬作揖賠不是。正說著,李四哥王三哥也來了,於是四個人坐下來打了十二圈麻將,輸了一百多吊錢。回得家來又後悔不已,怪自己糊裡糊塗的,浪費了時間也浪費了錢。可是第二天依然故我,喝酒、賭錢、後悔……..

這麼淺顯的文字,胡適要告訴讀者什麼?他就是要告訴中國人,要知道自己為什麼活著,要能過上有意義的新生活,不要過糊塗日子。這其實並不難,只要事前事後問一下自己,我為什麼要幹這個?為什麼不幹這個?這才是「人」的生活。不但如此,打今天起你看到什麼事情,都該問「為什麼」──為什麼大姑娘要裹小腳?為什麼出殯要用那麼多「儀仗隊」?為什麼當到大官還去貪污?為什麼有人可以為了政治立場而泯滅良知?(註4)

在該雜誌的第二期,胡適寫了一篇膾炙人口的「差不多先生傳」,裡頭的主人翁「差不多」,其相貌個性就和你我差不多,口頭禪就是「凡事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於是白糖和紅糖「差不多」,山西和陝西「差不多」,記帳的時候,「十」字與「千」字只差一撇;找大夫看病,王大夫與汪大夫只差三點,自然都差不多。只是王大夫是獸醫,把個差不多先生醫死了。好在差不多先生看得開,說活人與死人也差不多,何必認真呢?(註5)

透過這兩篇文章,胡適要傳達的意思只有兩個字,叫「認真」。認真是一種態度,但是認真也要講求方法,否則就變成固執。什麼方法呢?胡適主張,要用「科學的方法」,無論對學術的問題,或是對人生的問題,甚至對社會的問題,都一樣。那麼什麼是科學的方法?只有十個字:

「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

很明顯,這又回到了胡適「實驗主義」的精神,說起來他的實踐步驟很簡單,那就是:

1. 問題在什麼地方?──我們必須不帶偏見,老老實實的面對問題,用觀察和調查的方法,找到問題的根本所在。

2. 問題是如何發生的?──知道有問題了,下一步就是問題的根源是什麼,打哪而來,原因是什麼,才能對症下藥。

3. 用什麼方法來解決?──知道原因了,就去調查各種情形,擬定策略來補救,也可以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的,供作參考,但切記要考慮不同的背景因素,不可以率爾移植。

4. 能不能解決問題?──選定方法下去實施,得隨時注意效果如何,一旦有狀況,就要及時變更;如果辦法錯了,就算是好意,也不能挽救失敗的結果。(註6)

讀者諸君,以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很熟悉也很簡單吧?

[註1]:這個牌子許多人都提過,應當不假,但是有一個傳言應該不真,那就是據說毛澤東也跑來找胡適,大發五分鐘的宏論後,胡適平靜的說:你說的湘潭話我一句也沒聽懂,五分鐘到了請離開。毛因此大怒,在得勢之後痛批胡適。而事實是毛視胡為偶像,來見胡適是因為毛想在湖南辦大學,盼望胡能給予指導,事後毛還寄明信片給胡適表示感謝。

[註2]:「名滿天下,謗亦隨之」,來見胡適的人,固然有不少真心仰慕胡適學問的,但也不乏想蹭胡適名氣而打知名度的。胡適的修養很好,原則上很少公開批評人,有一個例外是當時有幾個文人胡亂吹捧一些爛作品,想拉胡適當墊背,被胡適言辭拒絕,這就是有名的「嗚呼蘇梅」事件,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參看。

[註3]:胡適這一篇文章,被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教育部選進國校的教科書裡,據胡適的估計,恐怕有上千萬的人讀過。我們不該以現在的眼光來看,覺得此文如此簡單,「有什麼了不起」,應該反過來想,為什麼這麼簡單的道理,到現在還有人做不到?

[註4]:這裡的四個問號,除了第一個之外,都是我提出的,算是我借題發揮。不過起胡適於地下,看到當今這些亂象,恐怕也會有感而發吧。

[註5]:約莫十多年前我離開教職,當時為我的學生寫過一篇「王老師愛說教」,想要告訴他們的也只有這兩個字:認真。認真的去打一場球,認真的去聽一場演講,認真的去研究一個問題,認真的去過每一天,你會發現這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註6]:這四個步驟(胡適稱「工夫」),出於1920年5月15日胡適在北京「社會實進會」的演講,刊載於1920年5月26~29日「晨報副刊」,以及同年7月10日「東方雜誌」。這篇演講的題目雖然是「研究社會問題底方法」,但是胡適卻以「病」和「藥」來代表「問題」與「方法」,因此我斗膽將他的小標題改了一下。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0inch&aid=180926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