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六章 四大界雜談《98》
2010/12/22 12:01:22瀏覽181|回應0|推薦3

  101. 先生說:『人不到「自立世界』,不能成自立人,什麼時候也不能出苦。』

  自立,一般的理解是在經濟和生活上獨立,不依賴他人。然而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自立。不論在富裕優越的條件下,或處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能做到不動搖,無怨尤,不氣餒,不退志,這才是真正的自立,才能真正出苦。所謂自立世界,是指造成自立的心態和自立的環境,如此,則其自立品格便會更有保障。

  102. 先生說:『當進則進的是志,當退則退的是意。』

  為了濟人之危難,勇往直前,即使志;當功成名就之時,不居功自傲,能激流勇進,把功勞讓給他人,即使意。

  103. 先生說:『一草一木一物,無故的傷害它,就是失忠恕之道,就傷天地之和氣。』

  古人說:『盡己之為忠』,『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謂之恕。無故傷害一草一木一物,都有失忠恕之道,也正是上了自性中的『仁』。從宏觀來講,有傷天地的太和之氣。《易》曰:『保合太和,乃利真』。朱熹注:『太和,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有此沖和之氣,萬物才得以繁茂生長,各得其性命以自全。

  104. 先生說:『我學道先學損,學窮,他人都學高,學著講學問,所以都沒趕上我。』

  鳳儀先生學道先學損、學窮,他人都學高,學者講學問,這正是老子說的『為學日益,為道曰損』。學高,講學問,是為了求名,求學識,實際是首先增長了後天知見,後天知見足以障道。學損學窮正是損去不利於學道的後天障蔽,『空出來』,才能存道。學窮是矮到底,實際卻是起步高,一開始就定在志上從『無』開始,心性的障礙少,才有利於學道、行道。結果,先生的成就遠遠超過他人,其原因的實質就在於此。

  105. 先生說:『佛以志為主,神以意為主,人以心為主』。

佛以志為主,純陽。在儒曰聖人,無人無我。神以易為主,陽中有陰,為公,在儒曰賢人;人以心為主,陰中有陽,即是凡夫,是常人,為私;物以身為主,是純陰,完全為私,是物(包括鬼)。

此處的陰陽,非生理和自然界的陰陽,而是性理上的陰陽。這四種境界是先生通過一生的實踐而徹悟的,是客觀存在的,是先生的發現與總結,而非創造。它為人類指出了四條不同的去路與歸宿,是出離三界、了脫生死、超凡入聖的大法。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932077917&aid=472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