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一章 性理療病發的來源《100》
2010/12/29 21:30:39瀏覽282|回應0|推薦3

  我得了十二年的瘡癆,已經是不能治的了。後來聽楊柏講善書。知道古代賢人爭罪,今世愚人爭理,怪不得我成愚人了!我只覺得刷啦一聲明白了,我跪倒在院子裏,提著個人的名字,大聲呵呼我個人的名字道:『就打著人家不對,你生氣算你對怎的!』數責數責,就大笑起來,笑的是我活著啦,有時哭,哭的是大家還糊塗著呢!第二天早晨瘡就完全好了。以後我知道病根了:不怨人,倫常不受傷,絕沒有病。

  『性理療病』這個術語,是從醫學古籍中找不到的。因鳳儀先生不曾讀書,是目不識丁農夫,所以在性理療病法的理論體系中,許多術語和提法是獨創的,並非全部沿襲古說。因此,難免帶些鄉言俚語和濃厚的泥土氣息。欲瞭解性理療病法的起源,還須從鳳儀先生的少年時期談起。

  先生少年時即沈默寡言,憤世嫉俗。由於弟兄的賭博成習,世風之惡濁日下,常常氣憤不已,因而患十餘年的瘡症。由於家庭的貧困,環境的刺激,瘡症乃日漸嚴重,局部潰破,經常流膿。至二十九歲時,已發展成醫藥無效的瘡癆,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了。從此時輕時重,長期困在極度貧寒病痛纏身的苦境中。

  三十五歲正月,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奇跡般的變化發生了。初二日在內弟白勤家聽楊柏宣講善書,引起鳳儀先生的極大興趣。及聽到《三娘教子》中,祖母、母親、兒子爭相認錯情節時,他頓開茅塞,痛悔怨人志非,使十二年的瘡癆,霍然而愈(詳見《王鳳儀年譜》)。從此,明白了生氣上火、怨人是得病之根源,如能翻過來,不生氣、不上火、不動氣稟性,便不會生病(傳染病、外傷、外感除外)。

  所說的氣稟性,是指人的恨、怨、惱、怒、煩而言,它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表現出來的。尤其是在家庭倫理間,彼此相怨、心中抑鬱,未發洩出來,便有傷自己;發洩出去,則傷及別人,致使家庭不睦,倫常乖舛,這就叫做倫常受傷。天長日久,又哪能不生病呢。這是鳳儀先生對性理療病的初步解釋。

  他總結自己聽書悔過、瘡癆頓愈之經驗,開始為人勸病。真心信仰而實行者,其療效之顯著,竟出人意料。

  父歿守墓時,請他勸病者,日漸增多。『王鳳儀性理療病法』,實際是從自身和家庭開始的。他善於從日常生活瑣事中,觀察人們微妙的心理變化,應機勸導。

  先生由於自己好瘡癆,又為別人勸病,性理療病法逐漸成熟起來。他發現人的心理活動是樞紐,是關鍵。由於事不遂心,人不對意,便要產生煩惱,或發動脾氣,他把這叫做稟性,或簡稱為『稟性』。專以享受為重,染上各種不良嗜好,他把這叫做『習性』。習性越多,私心就越重,私心越重,貪心越大,越不易得到滿足,就越容易產生怨氣煩惱,發動氣火。這樣,習性稟性相互作亂,形成了惡性循環,便給人們帶來了無邊的苦惱。因此,人的良心被湮滅,純淨善良的『天性』被污染,身體又怎能不得疾病呢。所以先生說:『心裏專好尋思人家不對,有貪心便是心病;性中常動脾氣,便是性病;心病必至於性病,性病必至於身病。這是必然的,能發過來,病就好了。所以我教人要去習性,化稟性,圓滿天性。』

  性理療病法認為:憤怒、憂傷、疑慮、發火、煩悶等等,都屬氣稟性,是性中之陰面。這種陰氣積累多了,身體必病。先生教人『撥陰取陽』,就是要化除這種性中之陰面(簡稱《化性》),擴充性中之陽面,疾病便可立愈。疾病雖發生在軀體上,但其根源卻在心性中。所以先生教人首先要認識自己的陰氣是怎樣形成的,以陰氣用事即是過錯。如能進一步作到真心實意地悔過、道過,挖根源,化陰氣,化陰氣為陽氣,疾病自愈,這便是性理療病法的關鍵。

  鳳儀先生一邊倡辦女子義學,一邊勸病化人,性理療病法逐漸被大多數人所接受。民國十一年,女義學發展道黑龍江安達一帶時,已勸愈了許多危重病人。先生偕其後學們,足跡遍及熱、奉、吉、黑等省,性理療法從實踐到理論,已具完整體系。後來其後學們又成立多處『性理療病社』,使性理療病法得到進一步的推廣。鳳儀先生通過四十餘年的千辛萬苦,風塵跋涉,創女學、講性理,受益者遍及東北與華北。實際來說,西方『心身醫學』的興起,至今不過半個多世紀,而『王鳳儀性理療病』開始於九十多年前。後來有關性理療病的書籍出版多種,其中主要的有《篤行錄》、《誠明錄》、《修齊語錄》、《十二筆記》、《性理病症驗錄》、《性理摘要》、《性理成集》、《王鳳儀年譜與語錄》、《王鳳儀言行錄》等。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932077917&aid=4744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