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二章 性理療病法的原理與準則《101》
2010/12/31 15:16:18瀏覽283|回應0|推薦2

  ● 有寒病的,越生氣病越寒,有瘡症的越生氣,瘡的毒火越大,因為氣像風似的,冬天颳風,越刮越冷,夏天颳風,也是熱風,和這理是一樣的。

  ● 性理療病,不是什麼難事,假如見著姑娘,你就問她姑娘怎當,性質啥樣,不必管她聽不聽,她若好說,聽她儘量的說,說完了,你仍問她,她慢慢的自然就把四不正全除,萬病皆消。(忿、恐懼、好樂、憂患為四不正)

                     

  ● 石清泉善能講病,他母親忽把腰部跌傷。鳳儀先生道:『你平日講病,有口氣太硬的地方。有病必有因果,未能把因果破開,因果不了,所以這禍加到你母親身上了。今後勸病,必使因果破開才是』。

                        

  性理療病,『性』,是指人的氣質與性格,『理』,就是規律和法則。『性理』是用『五行』說明人的氣質性格的陰陽消長變化規律的。性理療病法便是掌握和運用這個規律,通過語言為人醫病。

  『心病要用心藥醫』是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精神療法格言。心病,指由於精神因素而致病,心藥,是指開導、說理、挖根源和暗示等方法,來解開病人心上的疙瘩,從而愈病。國外科學家斷言,百分之五十的病不用藥也能好。在醫院裏常遇到某些患者胃潰瘍治好了,突然血壓升高了。這樣病好了,另一種病又犯了,按下葫蘆瓢又起來,說明有些由於精神因素引起的疾病,是很頑固的。陰氣不消,總在人身上找薄弱環節。也就是說,精神上的疙瘩不解開,肉體上的痛苦沒完沒了。只有治癒心靈上的創傷,肉體上才能真正得到安寧。

  中國醫學向來重視心理衛生,強調生理衛生與心理衛生的統一。兩千多年前的第一部醫術《黃帝內經》,重點闡述了精神因素和健康與疾病的關係。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說明了情志可影響臟腑,清除私心雜念和各種煩惱,可永葆健康。

  『病是吃氣活著,瘡是吃火活著,人若能不生氣,不上火,就把病和瘡餓死了。』這是鳳儀先生在性理療病中常講的一句格言。性理療病者認為恨、怨、惱、怒、煩是『五毒』,可在人體中產生一種陰氣,陰氣過盛,便可使人的生理功能失去平衡,人的週期節律失調,因而發生疾病。所說的上火,是指急躁、焦慮、患得患失、非分妄求和潛心掛念等情緒而言。這樣過多地消耗精氣,便損傷正氣,削弱免疫功能,內火熾盛,使人易患瘡瘍和頭病。現代醫學實驗證明,情緒好與壞,可產生不同的生化過程。心情愉快時,血液中便會增加一種有利於健康的生化物質;精神苦惱則會產生一種對精神和血管有副作用的另一種物質。勸病的時候,常常遇到小兒腹瀉,這和吃媽媽的乳汁有直接的關係。當媽媽生氣上火或過於勞累的時候,小兒吃母乳便容易腹瀉。這是農村婦女都熟知的,俗謂吃『火奶』。正是因為吃了被『毒化』了的乳汁,才使小兒直接受害的。在性理療病時,往往是從媽媽的心性上找根源、下工夫,孩兒腹瀉便好了。這是從孩兒身上反映出母親的血液裏產生一種有害的生化物質的實證,那麼無疾病反映的一般男人女人,生氣上火之後,其有害的生化物質照樣在他們體內產生。

  心性表露於外的,稱為情緒或脾氣。一般來說,可概括為兩個方面,一種是正面的情緒,屬陽,包括快樂、希望、恬靜、好感、和悅、欣慰、勇敢等等。正面情緒是有益於人體健康的。與此相反的,是不愉快的情緒,屬陰,嚴重時,可刺激人體的器官、肌肉或內分泌腺,有害健康。這種情緒消除了『五毒』和『上火』之外,還包括沮喪、失望、悲傷、害怕、不滿、嫉妒、疑慮等等。

  鳳儀先生在性理療病中,最多見的是消化系統病,如胃疼、食欲嚴重減退、噎膈、轉食、膨脹腸胃病。這種疾病明顯是由陰面情緒所造成的。如家庭不和睦,經常有頂咀情形,長時間生氣,不愉快的事連續發生,這樣,便可出現胃腸疾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有這樣的體驗,當事不遂心時,立刻感到茶飯不思,勉強吃點東西,也感到腹部不幽門(出口處)的肌肉會驟然緊縮,使胃腔裏的食物,不能入腸腔,以致整個消化道發生痙攣而出現胃痛、腹痛、嘔吐等。人在憂鬱、情緒低落時,胃蠕動減弱,胃液分泌減少,直接影響消化功能。實驗證明,情緒對內臟器官的影響,以對胃腸功能的影響最為明顯。所以有的醫學家說,人的消化系統是精神因素的『晴雨錶』。精神處於強烈、持久的刺激狀態時,通過丘腦下部——垂——體——腎上腺通路,腎上腺皮質會分泌較多的皮質激素,使胃酸分泌異常增加,胃酸的酸性增強,可引起潰瘍病。

  鳳儀先生常告訴人們,人家心裏有話,要讓他盡情的說出來,不要憋在心裏,免得生病。醫學研究表明,越自我封閉的人,膽固醇量越高,越容易發生動脈硬化……把話憋在心底,讓痛苦煎熬自己,自己就可能被痛苦吞噬。前後兩者的說法不同,但說明的問題是一致的。

  鳳儀先生在多年性理療病中總結初:『怒傷肝,恨傷心,怨傷脾,惱傷肺,煩傷腎。』其實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發怒時,面紅耳赤,血往上頭沖;受驚時,四肢冰冷,面色蒼白,這不是很明顯的由心裏變化影響生理而發生病病理變化嗎。性理療病時,常引用一句很質樸的比喻說:『貓食碗子招蒼蠅,沒有內亂引不來外患。』意思是說,正因為自己內裏有『陰』,才引來外面的『陰』。如一般頭痛腦熱的感冒,是直接暴露於細菌而引起的,但現代醫學表明,我們只是在免疫系統機能低下的時候,才會傷風感冒;而消極的心理與情緒,是免疫系統的潛在不良因素。因此,有時強烈的感情波動,如僅一瞬間的暴怒,所造成的後果,卻需要長時間才能治癒。

  為了探索外界對心理的影響,以及心理對身體的影響,許多學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實驗。早在十一世紀時,就有人做了個簡單而最能說明問題的動物實驗:把一窩生的羊羔,安排在同樣條件下生活,所不同的是,在一隻羊羔的近旁栓一隻狼,讓它經常看到這只可怕的野獸,在威脅著它的生命。結果,這只羊羔就會吃不下東西,逐漸瘦弱下去,不多久,便死去了,而另一隻羊羔卻長得很好。(李其忠:治病治心《大眾醫學》癸亥年840

  醫學家曾做過一次更為有趣的實驗,將貓放在一個特製的箱子裏,箱子裏裝有一個壓杆,每當壓一下壓杆,就有它所喜愛的魚一類的食物掉下來,但同時貓爪子必挨一下電擊。每一次貓提心吊膽地去踩壓杆,都免不了被電擊一次,結果是饑餓的貓,寧可遭電擊也要吃魚,但有時為了避免痛苦,眼巴巴地瞧著壓杆不敢去碰,內心矛盾重要,在進也受苦,退也難熬的折磨下,過了一段時間,貓的血壓升高了,得了『高血壓病』。(楊華渝:幾種動物實驗看心身疾病《中國衛生畫刊》一九八三年一、一八)

  中土醫學關於精神因素與內臟疾病的關係,有深刻的論述。歷代醫家,關於『七情』是致病的因素,在醫籍中都有明確的闡述。精神與疾病戚戚相關,俗語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就說明這個道理。世界著名長壽學者,胡夫德蘭《人生延壽法》中強調指出:『在對人的一切不利影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莫過於不好的情緒和惡劣的心境。』

  鳳儀先生在勸病中總結出,生氣對病和瘡起到助長作用。他說:『有寒病的,越生氣病越寒;有瘡症的,越生氣瘡的毒火越大。因為氣像風似的,冬天颳風,越刮越寒;夏天颳風,也是熱風,和這個道理是一樣的。』生氣本身就屬陰,陰氣重濁下凝,便是寒,易患腰腿疼病。瘡症本身就是毒火,越生氣,就等於越給毒火添油,所以瘡越重。

  性理療病者認為:『生氣、上火,正是給疾病上肥料。』現在醫學研究表明,不好的情緒很可能是癌細胞的活化劑。同時一切惡劣的精神因素,最易打擊血管這個生理上最脆弱的地方。這不能不說是心血管併發率高的原因。

  有什麼性格,易患什麼病,是當前國內外『心身醫學』中一個重點研究課題。王鳳儀先生于清末民初,花費四十餘年的時間,在性理與病理研究上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他發現人身有陰陽二氣(有別中醫所講的陰陽),陰氣過盛便是致病的主要因素。而陰氣是怎樣產生的呢?是由於氣稟性經常發動逐漸積累的。氣稟性的發作乃是通過人與人的倫理關係具體反映出來的。每當事不遂心,人不對意,便動氣稟性(簡稱為『動性』)。性理療病就是要把人們一睜眼就先看到他人的『錯處』的這種慣性思維翻轉過來,變為首先看自己的過錯,認識到自己『看人不對就生氣』,這本身就是嚴重的過錯。所以性理療病法中必然包涵著『倫理療病』的內容。

  性理療病的準則如下:

  1. 必須明確病人是由於某種氣稟性(五行性的陰面)才患某種病;

  2. 要強調變化致病的氣稟性(簡稱『化性』)

                 

  3. 通過『悔過』、『道過』,亮出思想,解開疙瘩;

              

  4. 挖找因人、因事、因財而致病的思想根源;

                 

  5. 通過『笑』或『哭』以拔陰取陽;

                   

  6. 轉移注意力,以扭轉致病的思想焦點。

  上述六條中,變化氣稟性和悔過、道過是性理療病的關鍵。不論悔過、挖根或化性,病人都必須是真心實意的,否則無效。

  這裏還有一條主要原則,即勸病者不僅有勸病的本領,同時更必須具有高尚的品德,在病人心目中有一定的威信,所以性理療病不單純是方法問題,而品德的感召力尤為重要。醫者有鄙視的心情,其方法再高明也難以奏效。

  在性理療病過程中,能適當地配合『問性法』,則其療效會更佳(方法詳見《五行篇》)。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932077917&aid=475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