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六章 四大界雜談《95》
2010/12/15 16:08:32瀏覽190|回應0|推薦0

  71. 先生說:『做人得以主意為主。當男人(丈夫)的,自問到底怎麼當。普通人以為女人(妻子)離婚了,是不好看的事。其實她是她,你是你,不再相攪了,那有什麼關係呢。』

  夫妻之間,鬧到無法繼續相處的地步,離婚總比繼續在一起攪得死來活去的要好。『死要面子活遭罪』,是一種極不明智的做法。先生在轉移世風上,有許多獨到之處,敢於衝破前人的藩籬,提出合理的主張。凡事要從實際出發,否則,夫妻勉強在一起湊合,攪得天昏地暗,不是越攪『因果』越重嗎!當然,這並不是提倡離婚,而是不得已的做法。

  72. 先生說:『人須要知道個人享的哪界的福,遭哪一界的罪,受哪界的苦。』

  使脾氣的福,先生說那是『陰曹的福』,也就是身界的福。實際不是福,而是一種罪過。至於為了眾人造福而受的挫折,是意志二界的苦,他們問心無愧,所以苦後必樂。先生說:『以天命為主的,雖然事情辦壞了,早晚也必好。』就是此意。以心身兩界行事而受的罪和志意兩界做人而受的苦,二者有本質上的不同。前者是罪惡行為應得的懲罰;後者是仁人志士必然經過鍛煉的。所以一個人享福,遭罪或受苦,卻有境界上的不同。如意界是享“善有善報”的福;志界是享一切無說“法道自然”的福。

  73. 先生說:『己若這樣說,我怎不如他呢?這句話,就是志界人的一個大漏。』

  學道是要從個人的現實基礎出發,按步行去。如果說,『我怎不如他呢』,這便是貪高要好、受虛榮心的驅使。比高低,分上下,重表面,是學技能,求知識者的心態;而學道者重實質,腳踏實地,不求人知,純屬心性上的功夫。所以,一和人比高低,便落心界,豈不是志界的人的大漏。

  74. 先生說:『人得有志,志是個長勁,像春原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

  志不是一時的衝動,是個長勁,而不是『努勁』。春原之草是漸漸地長,雖然沒有看到一天突然長多高,但在生長期,卻從未停止過。所以志就是『自強不息』。

  75. 先生說:『世道之壞,是由於明白人看不起愚人壞的。明白人嫌惡愚人無用,侮辱他,打罵他,愚人也就越發愚了。但愚人的罪,無形中又加到明白人身上,世人還不知道呢!』

  托起愚人是志界的行為;愛護愚人是意界人的行為;瞧不起愚人是心界人的行為;欺侮愚人,當然就是罪人了。由此可見,世道之壞,責任完全在明白人身上了。

  76. 先生說:『放下多少事,就能明白多少道;牽掣多少事,就障礙多少道。可惜世人都信不著天呢!』

  為了辦事而辦事,心中裝滿了事,往往是越辦越苦,這是心界。用道辦事,是自問用意怎樣辦,用志怎樣辦,這是用辦事來鍛煉人,成人的心靈完全被事物佔有,離道就越來越遠了。聽說的『信著天』即是『但是耕耘,不問收穫』。盡到所應盡的責任和力量,成敗得失,就聽其自然了。

  77. 先生說:『心念初動時是意,心念能靜才能夠誠意。』

  又說:『念頭初動時,叫做意。再一動,就落心界了。』

  『意者,心之所以發也。』是宋代朱熹對『意』所下的定義,與此處的『念頭初動時叫做意』,意思是相同的。人在正常的情況下,初動的念頭都是善良的,能夠本著這一初念做去,便是屬於意界人。可惜的是接著想下去,考慮利害得失,就要變得複雜而生枝分杈了,這就是落心界了。如能在初動念頭時,靜下來,就是『誠意』。意能達到真誠不二,『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便可產生不可思議的力量。人的『意』可產生能量,從下面的二個小故事中,可說明這個道理。

  日本武士柳生但馬守的故事:有一天,柳生但馬守在花園裏欣賞著盛放的櫻花,正沈著緬在默想中。突然間,他感到後面有一股殺氣,像他擊來。但馬守轉身,但是他沒有看見任何人,只有一個侍童,是平常拿著他的劍跟隨他的,無法斷定殺氣從何處發出。因為在他經過長期的劍道訓練之後,他以具有了一種第六感,可以用來立即偵查出殺氣的所在。

  但馬守感到身體很不舒服。當這件事傳到侍從間,那個侍童就站站兢兢來到主人面前,謝罪說:『當我看到主人全心全意在欣賞櫻花時,我起了一個念頭:主人的劍術再好,如果現在我從後面突然襲擊他,他恐怕還不能防衛自己吧。可能就是我這個念頭,被主人察覺到了』。從此,才澄清了困擾柳生但馬守如此之深的整個秘密。(摘自日本鈴木大拙:《禪學講座》)

  一個民間治病法的故事: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一座私塾的先生,會一種化疙瘩(脖子上、腋部生的紅腫硬塊)法,小有名氣,求醫者不絕,但後來突然不靈了。其原因是這樣的:先生因故體罰了大學頭(有威望的高年級學生),大學透出了惡主意,約了八名同學(本文作者是其中之一)與先生作對,對付他的拿手好戲化疙瘩法,使其不靈,掃掃先生的威風。當先生在院中捏訣口中念念有詞(並不知他念些什麼)對患者施術治療時,這八名學生也學著先生的捏訣法,一齊從視窗指向患者,同時口中念著『約長約大,約長約大』的惡言。出乎意料,先生的術法真不靈了。本來施術三次就能好的,都沒效果,反而越打越大。

  後來其中一個學生告了密,先生才知道了詳情。(王傑:《氣功與科學》77期)

  上面二個小故事,都是『意念』的作用,說明意念確實能產生一定的能量。但這種能量有強有弱,取決於意念專誠的程度和功力的深淺。

  78. 先生說:『志是永遠不會著急的,著急就是後天火。』

  用志首先是定住。能看清人和事物發展變化的法則。他深知物各有時,不是用盼望和乞求就能解決問題了,如農作物必長到時候才能成熟。所以用志只是盡到責任和義務就是了,永遠不著急,著急只能助長自己的火性,對事實絲毫無補益。

  79. 先生說:『志界人什麼也不計算,意界人是大義包涵。』

  志界人是『盡道』而不是『要道』,盡道是近其在我,比如此為子盡孝,為父盡慈,不求對方。要道就要計算,養兒防老,要求兒子盡孝。為了給兒孫多置家產,以防兒孫後代挨餓,所以計謀巧算,用盡心思。意界人看見他人不對,絕不生氣,只是付之一笑,大義包涵,感化對方。

  80. 先生說:『意是得要永久不忘。』

  此處的誠意是指真誠其意,專一不二。今天想起來,明天忘了,就不是誠意。如先生在二十一歲為張家傭工時,為了格物『做活』二字,專誠到聽對面人說話就像數裏之外的聲音似的。『立命』之道,便是從這時悟得的。三十五歲為了就楊伯,學羊角哀『捨命全交』的故事,豁然開朗,徹悟一切,也是在二十歲傭工時,聽東家講歷史故事,便記在心上,長時不忘,終於在十數年之後,結出碩果,這都是誠意的功夫。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932077917&aid=4699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