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聊齋志異—局詐
2023/05/18 21:20:07瀏覽1323|回應1|推薦23
聊齋志異—局詐
        詐騙,自古就有,於今尤烈,能寫成文章者,一定有它可觀之處。年輕時,讀過袁枚《子不語》〈偷靴〉乙文(註一),該文所述詐騙係以「唱雙簧」方法,訛詐老實人,比較像惡作劇;只是,詐騙過程好似綜藝節目裡的短劇,令人莞爾。《聊齋》有篇〈局詐〉,敘述三則詐騙故事,詐騙者先營造場景及氣氛,讓受騙者信以為真,等到東窗事發,詐騙者早已逃之夭夭。篇名所以稱之為「局詐」,取其「設局詐騙」之意。
        〈局詐〉前兩則故事,都是訛詐想升官的人,詐騙者自詡與有力人士關係匪淺,只要送上錢財,即能打通關節;再者,詐騙者找人冒充皇親國戚,讓受騙者深信值得花錢,等到墜入陷阱,才如夢初醒。後一則故事,詐騙手法更為細膩,有如放長線釣大魚,過程極為精彩!故事略以,嘉祥縣李生善於彈琴,偶而購得一架古琴,視為珍寶,不輕易示人。程姓縣丞甫經上任,即來拜訪李生。程某風流高雅,談吐不俗,李生很敬重他,因而交往日深,結為至友。一年後,李生在程某公堂見一架琴並稍作玩弄,程某讚其琴技;隨即,程某為李生彈一曲《御風曲》,透露超凡脫俗情境,兩人遂成琴友。某晚,程某在李家飲酒暢談,席間彈一曲《湘妃曲》,曲風哀怨深沉、如泣如訴。程某說:「所恨無良琴;若得良琴,音調益勝。」於是,李生獻出珍藏古琴,程某用古琴再彈一遍,但聞剛柔應節、工妙入神,李生讚賞不已。程某說,若讓內人彈奏,更是美妙!於是,商請李生攜帶古琴前來。李生赴約,程某殷勤款待;微醺中,聽程妻在簾內彈一曲《閑情之賦》,但覺蕩心媚骨、魂魄飛越,李生前來窺簾,乃是一位絕代美女。曲罷,李生欲索琴而回,程某以為帶有醉意,恐傷古琴,請李生明日再來索取。翌日,李生趕緊前往,只見一位老僕看門,轉述程某五更出門,言明三日而回。三日後,李生再訪,未見程某歸來,乃強行進入室內,只見空空蕩蕩,徒留幾張桌椅而已。
        詐騙者常利用人的貪念,今日台灣亦不乏其例。近日爆發「im.b詐騙案」,主謀者以高利息誘惑民眾充當金主,誆稱轉借需要資金的人,屬於典型的「假債權、真吸金」;再者,該案利用名人代言,又請來政治人物參與活動,讓受騙人信以為真,據說全台已有千人受騙(註二)。此種情節,與〈局詐〉前兩個騙局雷同,都起因於人的貪婪。惟〈局詐〉的第三個騙局,主謀者精心設計、城府甚深,過程中看不出任何破綻。所以,蒲松齡認為:天下騙局五花八門,這個騙子稱得上是騙局中的「風雅之士」。
        網路上,找到1987年〈局詐〉第三則故事的影片,片名《良琴知己》,劇情與原著大致相同,惟片末所述李生係情願被騙,他在古琴內留一封信,程姓縣丞得手後遠走高飛時,看到那封信,方知李生慶幸古琴找到真正的主人。
註一:參閱【重讀子不語偷靴】乙文。
註二:參見https://udn.com/news/story/7239/7139139

《聊齋》有篇〈局詐〉,敘述三則詐騙故事,詐騙者先營造場景及氣氛,讓受騙者信以為真,等到東窗事發,詐騙者逃之夭夭。篇名所以稱為「局詐」,取其「設局詐騙」之意。(註:照片翻拍自網路影片)

〈局詐〉後一則故事略以,嘉祥縣李生善於彈琴,偶而購得一架古琴,視為珍寶,不輕易示人。(註:照片翻拍自網路影片)

程姓縣丞甫經上任,即來拜訪李生。程某風流高雅,談吐不俗,李生很敬重他,因而交往日深,結為至友。(註:照片翻拍自網路影片)

某日,李生在程某公堂見一架琴並稍作玩弄,程某讚其琴技。(註:照片翻拍自網路影片)

程某為李生彈一曲《御風曲》,透露超凡脫俗情境,兩人遂成琴友。(註:照片翻拍自網路影片)

某晚,程某在李家飲酒暢談,彈一曲《湘妃曲》,曲風哀怨深沉、如泣如訴。程某說:「所恨無良琴;若得良琴,音調益勝。」(註:照片翻拍自網路影片)

李生獻出珍藏古琴,程某用古琴再彈一遍,但聞剛柔應節、工妙入神,李生讚賞不已。程某說,若讓內人彈奏,更是美妙!(註:照片翻拍自網路影片)

李生攜帶古琴赴約,程某殷勤款待;微醺中,聽程妻在簾內彈一曲《閑情之賦》,但覺蕩心媚骨、魂魄飛越,李生前來窺簾,乃是一位絕代美女。(註:照片翻拍自網路影片)

曲罷,李生欲索琴,程某以為帶有醉意而回,恐傷及古琴,請李生明日再來索取。(註:照片翻拍自網路影片)

翌日,李生趕緊前往,已不見程某歸來,乃強行進入室內,只見空空蕩蕩,徒留幾張桌椅而已。(註:照片翻拍自網路影片)

近日,爆發「im.b詐騙案」,主謀者以高利息誘惑民眾充當金主,誆稱轉借需要資金的人;再者,詐騙者常利用名人代言,又請來政治人物參與活動,讓受騙人信以為真,據說全台已有千人受騙。(註:照片翻拍自網路新聞)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91b7215&aid=179209753

 回應文章

【無★言】時代悲劇 (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5/20 10:42
顯然詐騙無關風雅。
夏老師plus(091b7215) 於 2023-05-22 13:00 回覆:
    這篇〈局詐〉的程姓縣丞,為了騙得古琴,可謂用心良苦。他知道若是價購,李姓書生絕不出售。於是程某先捐官為該縣縣丞(想必花不少錢),有了官銜方便與書生交往;起初,他不談琴或琴藝,而是談「書法」,以取得信任。某日,在辦公室放了一架琴(想必也用故意的),平常就愛撫琴的李生來到辦公室,順手撥弄一下,程某稱讚其琴藝(想必是花言巧語)。當程某彈一曲時,李生發現程某琴技在其之上,原希望拜他為師,程某則說互相切磋。後來,到李家暢飲,程某彈一曲《湘妃曲》,才說:「所恨無良琴;若得良琴,音調益勝。」這時,李生終於獻出古琴,用古琴再彈一遍,讓李生墜入琴境;又謂:內人彈得更好。當聽到程妻(想必不是程某之妻,而是一位琴藝高超的女子)彈一曲《閑情之賦》,李生已無法自拔,古琴終於被騙走。所以,蒲松齡說:「知交年餘,並不言及音律;漸而出琴,漸而獻技,又漸而惑以佳麗;浸漬三年,得琴而去…天下之騙機多端…猶騙中之風雅者也。」《良琴知己》一片則演出,李生情願被騙,他認為:古琴得到真正的主人。

    這是《聊齋》難得的一篇好故事,可惜國內編劇家沒人編成電影或戲劇,無法讓觀眾欣賞如此精彩的騙局。若將現在詐騙集團的詐術與本篇相較,可謂等而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