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4/24 20:40:57瀏覽4240|回應2|推薦30 | |
尋找九份的黑紙厝 民國60年,九份金礦沒落後,居民逐漸外移,留下一大片礦工住宅,從基隆山望去黑壓壓一片,蔚為奇觀。民國78年,台大城鄉所教授夏鑄九進行聚落保存及發展觀光計畫,希望保存原汁原味的九份聚落,作為台灣重要文化資產,但與當地居民期望有別,最後不了了之。 早年前來九份淘金的人,大都先找到一塊空地,用石頭砌成牆面,屋頂釘上木板,再舖以俗稱「紙版」的油毛氈,最後塗上柏油來防水。這種簡易房屋,施作容易、價格不高、工期又短,是礦工暫時棲身之所;其室內談不上美觀,也沒有裝潢,但冬暖夏涼,全家又窩在一起,稱得上是「溫暖的家」;只是,這種房子不夠牢固,颱風來襲易將屋頂掀起,於是有人在四周設女兒牆,屋頂兩側壓上鐵條,用鐵線固定在地面的石頭上,另在窗門口作一個遮雨版,這就是九份典型的「黑紙厝」。 經過歲月的摧殘,九份這種因陋就簡的「黑紙厝」,所賸不多。日前,為了瞭解還有多少?於是利用返鄉之便,前往當年礦工聚集的崙頂路(註一)及烏勢巷(註二)尋尋覓覓,終於找到數間「黑紙厝」,只是有好幾處殘破不堪,也有一些大門深鎖,但仍作為住家者,已寥寥無幾。路過幾家沒有關門的老屋,探頭窺伺屋內擺設,與當年我們所住的房子,變異不小,至少地板已舖上了磁磚,不像以前黑烏烏的泥土地;此外,還擺設一些現代化的設備,自然不可能是半個世紀前的樣貌。 再過若干年,這些原汁原味的「黑紙厝」,或許也要消逝在無情的歲月之中,就如同九份的日式房子一樣,現在幾乎沒有留下一磚一瓦,即使連最漂亮的台陽招待所(註三),也僅賸門口的燈座。我跟來訪的朋友說,九份曾經有不少日式房子,如今只能想像而已! 註一:參閱【九份崙頂路】乙文。 註二:參閱【烏勢巷】乙文。 註三:參閱【台陽礦業所的興衰】乙文。 位於崙頂路的「黑紙厝」,是九份傳統的礦工住宅,用石頭砌成牆面,屋頂舖上俗稱「紙版」的油毛氈,最後塗上柏油以防水。另外,在受風面設女兒牆,屋頂壓上鐵條,用鐵線固定在地面的石頭上,作為防颱之用。 早年採礦人來到九份,設法先找到一塊山坡地,中段整平造屋,上、下兩段用石頭砌成擋土牆,既防塌也防潮;其下便是上等石材,名為「四支石」,主要作為造屋用;下等石材稱為「錯雜石」,作為擋土牆用。(註:圖片翻拍自《九份口述歷史》乙書) 九份礦工「著金」發財之後,依照地形逐步加蓋樓層,且於門面作些修飾及增加若干防颱設施,包括:女兒牆、防颱鐵條及鐵鍊…等。由於依山建築,樓上、樓下都有門可供進出,這種建築風格,在九份十分普遍(註:圖片翻拍自《九份口述歷史》乙書) 民國50年左右,九份大都是「黑紙厝」,由上而下俯瞰,黑壓壓一片,蔚為奇觀,背景就是海拔588公尺的基隆山。台大城鄉所教授夏鑄九希望保存原汁原味的九份聚落,作為台灣重要的文化資產,但與當地居民期望有別,最後不了了之。(註:翻拍自鄭桑溪《九份往事》乙書) 經過歲月的摧殘,九份這種因陋就簡的「黑紙厝」,所賸不多。背景依然是海拔588公尺的基隆山。春天時節,山下常出現雲海,山腰以下被海上飄來的雲霧所籠罩。 民國50年左右的烏勢巷,兩旁都是「黑紙厝」。(註:翻拍自鄭桑溪《九份往事》乙書) 現在的烏勢巷,兩旁「黑紙厝」都改成鋼筋水泥洋房,只有彎曲的巷道依然存在。 民國50年左右,九份國小下方的「黑紙厝」。(註:翻拍自鄭桑溪《九份往事》乙書) 九份國小下方的「黑紙厝」,現已改造成兩層樓的洋房,校門口的形狀依舊。 民國50年左右,從崙頂路向下拍攝九份的巷弄,不僅有「黑紙厝」,而且還可以找到數間草茅屋。(註:翻拍自鄭桑溪《九份往事》乙書) 現從崙頂路向下拍攝九份的巷弄,不僅鮮有「黑紙厝」,也找不到草茅屋了。 這裡原有一間「黑紙厝」,由於人去屋空,乏人照料,屋頂早已崩塌,屋內雜草叢生。 這間設有水塔的「黑紙厝」,想必還有人居住。 這間「黑紙厝」保留油毛氈的屋頂,牆面則經過整修,外面空地設有草坪,作為民宿用。 台陽礦業所對面原有一棟漂亮的日式建築,專作高階職員休閒及招待貴賓之用,現在是斷垣殘壁,門口燈座依然佇立在那裡,似乎述說由盛而衰的悲涼。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