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市道102號公路
2022/04/12 10:44:51瀏覽1801|回應0|推薦33

市道102號公路

        市道102號公路,西起基隆,經瑞芳、九份、大粗坑及雙溪等地,東至福隆,接台2線,全長39.322公里。這條被稱為北部最美的公路(註一),有不少汽、機車廣告在此拍攝,也有不少單車愛好者當作「微型天堂路」,以為體力及耐力之考驗。

        用「102號公路」在網路搜尋,大都是介紹美麗風景,其中以22K附近的「不厭亭」(註二)為焦點。本人住家就在路旁,對這條路的來龍去脈,略知一二。因而,用有別於景色介紹的角度,來敘說這條公路的點點滴滴。清治時期,這裡是淡蘭古道北段,主要作為軍事防守、傳遞公文的要道;1937年,日本殖民政府乃開闢從瑞芳到金瓜石的汽車路。台灣光復後,另在基隆山腳下的隔頂,開闢一條可達大粗坑及雙溪的簡易道路,這就是102號公路的前身。

        1962年,國軍在九份山區建造飛彈基地,於是拓寬102號公路為雙線道並舖上柏油。當時,負責拓建是一個團的工兵部隊,臂章為「星星、月亮、太陽」。曾聽一位軍官表示:他們部隊每到一個地方,都會醞釀出一段姻緣。當時,本省人對外省人仍心存芥蒂且有鄙視之意,大家都稱他們為「阿山丫」。家鄉卻有位小姐嫁給長她多歲的上校軍官,引來一陣議論;事後,這位軍官十分照顧妻家,替他們起造一棟洋房,算是九份老屋翻新的先河。這事已歷經一甲子,那位軍官早已往生,而小姐也變成八十多歲的老嫗了!

        這條公路沿九份山區蜿蜒而上,路幅不寬,稍有不慎即有翻落山谷之虞。最近一次重大車禍發生在2004年10月,一輛載有香港觀光客的遊覽車,在派出所前方的路上,翻落下層路面,造成5人死亡。再者,文建會發行的《九份口述歷史》有段記載:光復後,基山街新義和商號及幾家商店合股,買了一台中古貨車,負責走汽車路運送貨物,有一次可能是車太舊,發生意外(註三)。有位林姓同學對我說:被僱用的貨車司機因而離開了九份,回到他的原居地,不久他太太生下一位女孩,這位女孩長大後成為家喻戶曉的歌星,可惜數年前因肺癌離開人世。

        名編導吳念真對102號公路,特別有感觸,他的胞弟多年前開著車在路旁用黃色水管接廢氣自殺,車頭正對著遠方,能看到火車和遠方的基隆(註四)。此外,吳念真編劇的電影《無言的山丘》,乃源於路旁「貂山古道」有座「無緣之墓」(註五)而起。該故事大意是:台灣割讓日本之初,有日本婦女來台尋夫,尋找不著而病死道旁,當地人將其遺體葬在病倒之處,並立「無緣之墓」石碑,以為感念。目前,這座百年石碑依舊與青山芒草相伴。

        102號公路是我外出求學及謀生的道路,也是我回鄉之路。或許久居此地,不再沈浸於山海交錯的景致,但這條路上的諸多故事,卻常在腦海裡縈繞,不禁讓人感慨:「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註一:參見https://foncc.com/archives/6735

註二:參閱【九份不厭亭】乙文。

註三:參見《九份口述歷史》第102頁。

註四:參見https://www.twreporter.org/a/interview-wu-nian-zhen-realstyle

註五:參閱【無緣之墓】乙文。

這條公路被編為「市道102號公路」,其路線主要在九份山區蜿蜒而上,由於往來車輛甚少,遊客也不多,被網友稱為「寂寞公路」。

從102號公路22K的「不厭亭」往下拍攝,景色十分優美,有不少汽、機車廣告在此取景,也有不少單車愛好者視為「微型天堂路」,作為體力及耐力之考驗。

102號公路15K附近有一座土地公廟。清乾隆年間,先民由瑞芳到三貂堡開墾,此為必經之路,是時山區雲封霧鎖,蟲獸出沒無常,乃建造一座「小土地公廟」,以保商旅平安。現在的土地公廟經過多次改建,但原來「小土地公廟」則包藏在內,形成大廟包小廟的奇景。

這是名編導吳念真的家鄉—大粗坑,位於九份南邊山區。他的胞弟多年前開著車在路旁用黃色水管接廢氣自殺,車頭就正對著遠方,能看到火車和遠方的基隆。

每年秋天,102號公路旁的山區芒花盛開,當海風吹拂,芒草如同白浪一般,是台灣北部賞芒最佳的地點。

102號公路18.5K附近有一條义路,通往「燦光寮古道」及「貂山古道」。據《貂山古道碑記》記載:「……因溪流中發現砂金,繼發現金礦,自此採礦者趨之若鶩,先後築造運送礦產之輕便車路,興建礦務所醫療站等設施,……昔時行人絡繹於道,……」今昔相比,讓人不勝噓唏。

無緣之墓,明治35年(1902年)豎立。依吳念真的說法,有兩位日本人前來九份尋找金礦,其中一位因病而想喝熱湯,另一位則外出尋找野菜煮湯,不料摔落山谷,無意間發現石壁就是礦脈。不久,生病的朋友過世,另一人感於人生無常,無心開礦,攜同伴骨灰返回日本。此時,死者妻子來台尋夫,獲悉夫婿噩耗,一病不起,當地人就將其遺體埋葬在其病倒之處,並立「無緣之墓」石碑,以為感念。

這張舊照片約拍攝於1960年代,當時九份全是黑壓壓的「黑紙厝」,沿九份山區蜿蜒而上的102號公路,清晰可見,但因路幅不寬,稍有不慎即有翻落山谷之虞。(註:翻拍自鄭桑溪《九份往事》乙書

經過半個世紀的改變,九份山區的房屋大都改為鋼筋水泥建築,如今留有傳統的「黑紙厝」,只賸下不到兩成,102號公路也因建築物的阻擋,感覺並不明顯。

102號公路14K附近的九份派出所,前面一棵百年老樟樹,枝葉茂盛,與60年前的原樹相比,差別甚大。

這是60年前的九份派出所,與前張照片對照,可以看到102號公路的改變,及那棵樟樹的變化。(註:圖片翻拍自《九份口述歷史》乙書)

 1962年,國軍拓寬102號公路為雙線道,負責拓建的是一個團的工兵部隊。九份有位小姐嫁給該部隊的一位上校軍官。這位軍官十分照顧妻家,替他們起造一棟洋房,這也是九份老屋翻新的先河。

早年,九份生活必需品必須靠貨車從外地運來,並在車站卸放,再由「苦力」或扛、或挑,送往基山街的商家。(註:翻拍自鄭桑溪《九份往事》乙書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91b7215&aid=17324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