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315章[臺東縣長濱鄉] 東部海岸) 太平洋的風(下)
2021/03/20 22:30:52瀏覽181|回應0|推薦2
旅行日期:105.10.29、109.08.14~109.08.15
關鍵字:長光產業道路、加走灣、永福野店、烏石鼻

最早母親的感覺
最早的一份覺醒
吹動無數的孤兒船帆 領過寧靜的港灣
穿梭著美麗的海峽上 吹上延綿無窮的海岸
吹著你 吹著我 吹生命草原的歌呀
太平洋的風一直在吹

早上七點,盥洗之後披上外套,推開房門走出屋外,「太平洋!」我內心急切地吶喊著,順著山坡走上地勢較高的雜貨店,朝民宿屋頂上方遠眺,「太平洋呢!」很想大喊卻忍了下來,忍不住的是心中的澎湃:樹林之外,一帶銀白閃閃發亮,彷彿看見數以萬計的魚鱗點點。走過雜貨店,房舍背後視野遼闊,金剛山拔地而起,觀望一陣,又慢慢走回屋內。

鳳奶客棧所在的長光部落舊稱「石坑」,大多由原居於大港口、納納與奇美三社的阿美族所組成,現以大港口為多數,包含Pacidal、Sadipongan、Monari、cilangasan等氏族,一開始分成二社,一個是Takoliyaw,一個是Ciwkangan(即石坑),後來因為「集團移住」政策遷到現址。近年來,聚落外的長光產業道路逐漸為人知曉,位在金剛山腳下,所以被稱作「金剛大道」,與花東縱谷的「伯朗大道」齊名。

1.

告別民宿老闆,我們驅車前往金剛大道,這裡也是昨晚夜遊乘車經過的地方。早晨海風中,南北兩側層次分明的梯田柔柔擺動,無邊無際地向金剛山和太平洋延伸,新一季的稻米仍在成長,遠處則是墨綠灌叢橫亙,比灌叢更遠的,太平洋散發銀亮光澤,因為多雲的天氣,天色泛白,只有少許的蔚藍點綴。

金剛山山勢陡峻,猶如長光部落的守護神,山下田野綿延,據說在清朝時,遷至此地的阿美族人一開始以種植旱稻、小米為生,直到日據時期,族人向居住在城埔溪左岸的噶瑪蘭人學習種植水稻的技術,不過兩年,部落便全面種植水稻,並透過年齡階級制度,集中部落人力開闢灌溉渠道,這使得長光部落水田面積激增,人口亦大幅增加。

折回長濱市區之前,一處民居旁立有雙層樓的「發呆亭」,登臨其上,樹林外的海岸線一目了然:原本平直的海岸線,越過最近處的山稜之後,出現突出海岸的烏石鼻岬角,更遠的,三仙臺向太平洋延伸,海上仙山與本島隔著海洋相望。

2.

長濱鄉原名「加走灣」(Kakacawan),其地名由來有三種說法:一、自阿美族語「Pikakasawan」譯音而來,意思是防禦清朝末年外來西拉雅族和噶瑪蘭族的瞭望臺;二、此地曾經是阿美族獵場,懸掛的獵物引來跳蚤,因而取跳蚤的閩南話諧音,稱之為「加走」;三、長濱第一批移民為清咸豐九年(1859)來自屏東的馬卡道族,思念舊居「佳佐」(今屏東縣萬巒鄉),於是將新居的海灣稱作「加走灣」,其中又以第三種說法最為可信。

日據昭和12年(1937),由於鄉境海岸線長達28公里,易名「長濱」,在臺30線尚未開通,甚至臺11線仍未鋪上柏油之前,長濱是距離臺北最遙遠的海岸。為了推展東部海岸觀光,民國103年(2014)1月鄉公所旁的「長濱驛站」開張,民國105年(2016)11月,中華郵政更在驛站前設置阿美族郵筒,希望讓外地遊人知道,除了花東縱谷,東海岸也有因海洋而生的阿美族海岸阿美群文化。

離開長濱市區,齒草橋之前,最早臺11線是在長濱國中旁的蜿蜒山徑,路幅僅有4公尺,民國85年(1996)進行道路改善工程,興建加走灣橋,開挖丘陵截彎取直,這段路因此產生約六公尺高的路塹,南行至齒草橋,視野逐漸開闊,我們取道右轉,進入地勢高起的永福部落。

3.

「Mornos」是永福部落的原名,清朝末年,原本居住在竹湖西側鹿寮溝的阿美族,與當地的西拉雅族時有糾紛,後來移居南北,北邊的新部落稱作「大掃別」,至於「Mornos」一詞,源自阿美族語的「鵝卵石」;日據時期,瘟疫橫行,光復後首任鄉長陳光福將部落改名「永福」,表達「永遠平安幸福」之意。

進入部落前的路口,「永福野店」是一棟兩層樓建築,一樓店舖外牆以鵝卵石打造,牆外堆砌木材,屋簷則以茅草堆疊,仔細一看,一位身著藍色上衣,白髮蒼蒼的長者坐在門前休息。「現在店有開嗎?」父親問到,那位長者轉頭望向我們,然後點點頭,便逕自走入店內。

當我們步入店內,長者已經站在櫃檯前,而他正是永福野店的老闆──蔡利木先生。民國100年(2011),眼見鄰近部落都有值得流傳的技藝,他左思右想,想起年幼時,家中長輩在海邊煮鹽的畫面,於是將手製海鹽技藝重現,並且成為部落特色。

水、火、時間,是手製海鹽的三個要素,蔡利木也會視天候、潮汐情況,決定到附近大德溪出海口汲取海水的時機,他以最原始的砂石過濾法將海水濾清,再用原住民傳統的生鐵大鍋以漂流木加熱,開始十幾個小時的蒸煮,「四公斤的海鹽,要用兩百多公斤的海水提煉。」他說,同樣的海水,因為製作程序的差異,可以產出麵包鹽、壓花鹽、金字塔鹽等等不同的結晶,炒好的海鹽只能撥散後吹風蔭乾,再續炒三小時,如此才能醞釀出鹹度較低且有陣陣回甘的手工海鹽。

蔡利木向我們展示製作海鹽的工寮,汲取些許鹵水,將鹵水塗抹在臉上,「海水的功用真的很多,除了可以食用,也可以當作化妝水,看過書就知道,其實我們人體跟海水的組成是很類似的,而『鹽』是自然所需,不管是皮膚吸收或是飲用都很好。」聽到我們昨夜住在長光,跟隨民宿老闆上山夜遊,他點頭笑了笑,稱讚我們長濱之旅不虛此行。

4.

座落長濱極南,烏石鼻是由安山岩組成的岬角,岬角上不時可見「柱狀節理」,節理朝三個方向破裂,每個破裂的夾角皆為120度,六邊形或者五邊形的柱狀熔岩,具有直的、橫的,以及斜的各種排列模式,暗示著曾為火山噴出口的位置。或許時逢退潮,或許因為昨夜下雨的緣故,熔岩之間殘存零星水窪,五年前的十月,相同的地點,陳文山老師健步如飛,後面跟隨腳步踉蹌的我們,探索岩石裡的秘密。

我們在一處巨岩前停下腳步,老師娓娓訴說烏石鼻的地質結構,那時他也提到長濱是目前臺灣唯一挖掘舊石器時代遺址的地方,「根據考古學的定義,是否出現陶器和磨製石器,是辨別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差異的方式,至於準確的年代,可以採用『放射性碳定年法』,偵測有機物的碳-14半衰期判定生存年代,」他說,每個半衰期大約是5600年,但是當有機物經過五至六個半衰期以後,碳含量變得難以檢測,只能採用其他半衰期更長的元素。

登上涼亭,我們一如彼時遙望長濱海岸,海岸山脈濃雲籠罩,海濱漁村錯落,最令人陶醉的,正是那深邃又婆娑的太平洋。太平洋的藍,太平洋的潮水,太平洋的風,擺盪漁船,擺盪孕育古文化的搖籃。


最早和平的感覺
最早感覺的和平
吹散迷漫的帝國霸氣 吹生出壯麗的椰子國度
漂夾著南島的氣息 那是自然 尊貴 而豐盛
吹落斑斑的帝國旗幟  吹生出我們的檳榔樹葉
飄夾著芬芳的玉蘭花香 吹進了我們的村莊
飄夾著芬芳的玉蘭花香 吹進了我們的村莊
吹開我最愛的窗
當太平洋的風徐徐吹來 吹過真正的太平
當太平洋的風徐徐吹來 吹過真正的太平
最早的一片感覺
最早的一片世界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lliamluo1227&aid=157752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