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跟診日記7
2019/02/10 09:20:15瀏覽910|回應0|推薦0

陳慕純腦神經內科診所跟診奇遇記七    

 

 

正確的醫、病關係

 

  在門診時常見到病人述訴模糊不清,當醫生再問又很難確定,或是無關緊的情緒說一堆,醫生很不容易從病人的敘述中去幫助他,所以陳慕純醫師教我,讓讀者知道如何看病。

 

  首先觀念要正確,醫生是站在幫助者的角色,生病的事情不能全部推給醫生,醫生和病人的關係,就像老師和學生的關係,醫病的過程就是一種學習的過程,醫生是站在幫助者的角色,幫助病人學習如何醫治自己的病,重新找到健康快樂。

 

一、 如何判斷好醫生

 

1 能站在病人的立場提供必要的醫學知識,及避免不必要的藥物治療或打點滴。  因為藥物下的重,以後很難把藥拿掉,必須真正的替病人著想。

 

2 有溝通。有的醫生不善於溝通,如此就不容易站在病人的立場為他著想。有些醫生只看著電腦上病人的病歷,在電腦上勾選藥方,沒做到望、聞、問、切。

 

3 心理建設。不要說病人不會好,有些醫生會說這是老化現象、這是遺傳原因等,沒有辦法痊癒,如此病人會對生命失望,甚而加重病情。

 

4 名醫。名醫不一定是好醫生,要看他有無在短時間內做最有效率的正確判斷。

 

5 病人要有判斷力。病人的疾病會痊癒也需要病人的智慧判斷及學習的動力。

 

二、 病人如何和醫生溝通

 

1 病人把問題整裡寫在紙上。如此可增加醫生看病的效率,平時就要對自己的疾病做紀錄,發生的時間點、持續度、感受、頻律等等。關心自己、了解自己並且和醫生做有效率的溝通。

 

2 醫病的過程是一種學習過程,學習如何解決問題的過程。

 

 

3 病人要承擔自己健康的責任。有人不運動、大吃大喝、熬夜等不良習慣。依靠吃安眠藥、高血壓藥、降膽固醇藥..這是對自己的健康不負責的做法。

 

4 好的病人會發現新的解決方法。很多醫藥的新發現都是因為病人提供的資訊。牛蒡茶可以讓攝護腺縮小,就是病人的發現,再經由陳醫師的外國文獻考證。

 

5 生活習慣病。很多病都是生活習慣病,所以要學習如何養生,如此可以不生病,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inita&aid=124647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