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全球通史(20)----- 斯塔夫里阿諾斯
2009/11/24 11:00:49瀏覽618|回應0|推薦1

二、商業聯結 
  地區之間的物質聯結主要是通過商業,儘管商業並非唯一的途徑。這是一個不僅貨物往返各地,而且身懷技藝、攜帶植物的人們也四處漂移的時期。例如,有一封波斯統治者大流士寫給他手下一位總督的信可用來說明這一情況。這封信批准了將植物和樹從一個地區移植到另一地區的建議。信中寫道:「你提出將幼發拉底河對岸的果樹移植到亞洲更多的地方,以改善我的國家,這一計劃我很贊同。……」當時,交換的範圍有多廣闊,可由以下事實來表明。在這一時期裡,印度最先種養的棉花、甘蔗和雞傳播到了中國和西歐。中國在這些世紀裡第一次獲得了葡萄籐、苜蓿、細香蔥、黃瓜、無花果、芝麻、石榴樹和胡桃樹;作為報答,中國人將自己的橘樹、桃樹、梨樹、牡丹、杜鵑花、山茶和菊花傳給了歐亞其他地區。與此同時,技術方面也發生了相似的交流。水車這一重大發明的傳播情況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西亞的第一部水車是在約公元前65、本都國王米思裡代蒂茲統治時期誕生的,本都位於黑海南岸;中國的第一部水車是其後不久、約公元前30製造的。這兩個日期靠得太近了,水車無論是從西亞直接傳到中國,還是從中國直接傳到西亞,都是不可能的;而只能是由它們之間某一未為人知的中間發源地傳往兩地。歐亞各地區的這種相互影響和貿易有密切聯繫,要不是地方貿易和長途貿易在古典時代的這些世紀裡達到全面繁盛,毫無疑問,這種地區間的相互影響會小得多。 
  貿易的進行主要是通過穿越歐亞大陸中部的陸路和環繞歐亞大陸邊緣的海路。這兩條總的路線決不相互排斥,也不相互獨立。大部分貨物的運輸既靠陸路,也靠海路;通常是埃及和印度之間取道海路,印度和中國之間取道幾條陸路中的某一條。此外,各條陸路和海路均處於相互競爭的狀態;如果走某一條路線費用太高,或者極不安全,那麼,通常會使貿易轉向其他路線。 
  海上貿易早在古代文明時期便已進行。埃及商人大膽地順著紅海航行到東非,沿著地中海東部海岸航行至黎巴嫩。同樣,蘇美爾商人順著波斯灣、沿阿拉伯半島航行,而印度河流域的商人則以至今尚不清楚的某些方法,努力向西行進,直到和前者建立聯繫,其地點可能是波斯灣的巴林群島。但是,所有這些早期航海者與克里特島上那些既能在陸上、又能在水上生活的克里特島人相比,僅僅是一些外行水手。古代的克里特島人像希臘神話中的亞爾古英雄,是古代偉大的海上貿易者;他們往來於地中海兩端,成為這一內海至高無上的主人。 
  隨著亞該亞人和多里安人的入侵,這一範圍廣泛的貿易活動逐漸停止,地中海東部的人們退回到了自給自足的小農生活中。最早恢復克里特島人的貿易活動的是腓尼基人。這個操閃語、沿地中海東部狹窄的海岸平原定居下來的民族,很快發展起繁盛的中介貿易(見第六章第三節)。他們向東來的商隊大宗買進草藥、香料和美索不達米亞的各種工藝品,從海外國家進口各種金屬、獸皮、穀物、橄欖油和奴隸;而他們自己則製作精緻的傢具、珠寶飾物、金屬器皿和紡織品運銷外地。其中紡織品占主要地位,是用他們自己畜養的羊身上的羊毛織成的,並用從沿岸海生介殼動物中提取的負有盛名的紫紅染料加以染色。 
  在發展貿易的過程中,腓尼基人逐漸製造出一種由好幾排水手划槳的船,這種船速度快,適於越來越向西推進的遠航。公元前11世紀,他們開始與塞浦路斯進行貿易,還在該地建立了殖民地;然後,又從那裡向愛琴海擴展。到公元前九世紀末,他們已進入地中海西部,並在非洲西北岸、西班牙南岸、西西里島,馬耳他島和巴利阿里群島,建立起商業據點和殖民地。腓尼基人甚至還大膽地超過直布羅陀海峽,遠航到英格蘭的康沃爾,因為那裡盛產他們一心追求的錫。腓尼基人在伊比利亞半島西岸的商業據點加的斯也正是在這一時期,作為冒風險的大西洋貿易中的一個小站而建立的。 
  從約公元前11世紀到8世紀後期,腓尼基的水手和商人控制了地中海海上貿易的大部分。那時以後,希臘人在人口壓力的刺激下,以競爭者的面目出現了。他們首先設立商業據點;這些商業據點後來在土地資源許可的地方,都發展成為農業殖民地。儘管殖民地居民們仍採用母邦的制度和宗教習俗,但這些殖民地完全不受母邦的控制。因而,希臘殖民擴張運動的結果,是產生了大量獨立的城邦,而不是一個強迫人接受的帝國主義統治。 
  希臘的一個主要殖民區是在西西里島和意大利南部;那裡建有許多殖民地,以致這一地區後來被稱為「大希臘」。在大陸上,希臘人向北推進,遠達那不勒斯;在那裡,他們和來自小亞細亞的移民埃達魯斯坎人建立了聯繫。這些埃達魯斯坎人由於受當地鐵資源為吸引,早在公元前九世紀便已前來定居,並發展起意大利最早的城市文明。在地中海西部,希臘人雖然受到曾長期居於領先地位的腓尼基人的束縛,但還是在西班牙東北部和法國南部建立了牢固的根據地,馬賽是他們在那裡的主要殖民地。最後,希臘人發現黑海地區是一塊自由地;剛進入黑海地區時,他們曾為事冷、多霧的氣候所阻擋,但最終還是大批地定居下來,因為在那裡經濟上可獲得很好的機會:黑海本身提供了每年一度成群洄游的金槍魚;此外,希臘人用自己製造的貨物可向居住在相當於今日俄國南部的土著西徐亞人交換到各種原料。公元前5世紀,整個黑海流域已為繁榮的希臘商業據點和殖民地所環繞。 
  當希臘人在海上一帆風順時,波斯人正在營建最後從尼羅河流域一直擴展到印度河流域的龐大帝國。雖然波斯人原居山區,對海上的事一竅不通,但為了促進其東部省區和西部省區之間的交往,對開闢航線的事仍很關心。他們利用其臣民中有航海經驗的腓尼基人和小亞細亞的希臘人來實現這一目的。他們曾派一個叫做斯西拉克思的希臘水手率領一支探險隊,於約公元前510年從印度河啟航,駛往位於紅海入口處的阿爾西諾。波斯人還計劃從尼羅河到紅海開一條運河,似乎還為這一計劃的實現做了相當多的工作。在這種情況下,貿易大大地繁榮起來,無論就貿易額還是貿易活動的地理範圍,都超過了已知的過去。希臘、腓尼基、阿拉伯和印度的水手川流不息地往返於印度、波斯灣、埃及以及地中海的許多港口之間。 
  波斯人的工作,亞歷山大和他的繼承者又繼續進行下去。他們派出了更多的、地理知識更為豐富的探險隊,並在紅海沿岸建造了一連串的港口;貨物可以通過港口、由陸路運送到尼羅河,裝上船,再順尼羅河運到亞歷山大港。這一時期的印度洋貿易分兩個階段進行。首先,印度和阿拉伯商人從印度諸港口啟航,緊靠海岸線西行到阿拉伯半島;再西繞半島,抵達目的地亞丁或穆哈。在那裡,他們與希臘和埃及的商人相遇。後者用自己的貨物交換前者的東方貨物,再將東方貨物經由紅海沿岸請港口運往亞歷山大港。

所有這一切僅僅是東西方之間貿易大發展的序幕。這一大發展於公元前不久開始,約持續了兩個世紀。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向西面的大力擴張,打通了好幾條陸上商路,促進了地區間貿易的最重要一項絲織品的運銷。中國在這方面所起的確切作用將在下文闡述陸上貿易時論及。貿易大發展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包括整個地中海區域以及歐洲中部和西北部大部分地區的羅馬帝國的統治得到了加強,出現了所謂的「羅馬和平」時期;在這一時期裡,過去一直阻礙貿易的土匪和海盜行徑已絕跡,關稅壁壘也幾乎全都消除。此外,帝國的富庶也促進了貿易的發展,特別是由於富裕的羅馬統治階級喜愛奇特的外國貨,又有錢購置。 
  因此,羅馬人和所有鄰近地區——北面的斯堪的納維亞、萊茵河對岸的日耳曼、多瑙河對岸的達契亞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的貿易關係都很興旺。這對歐亞地區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不過,影響最為重大的,還是和東方的貿易交往。東西方貿易關係的迅速發展,與公元前一世紀某希臘水手的發現分不開。他發現,季風可用來加快輪船來回橫越印度洋的速度(這很可能是一個重新發現,因為阿拉伯水手似乎早在希臘人之前便已知道這情況。季風一詞就是從阿拉伯人的季節一詞派生來的)。每年十月至第二年四月,東北季風即冬季風從印度吹向東非,六月至九月,西南季風即夏季風以相反風向從東非吹向印度。現在,水手們可以順風直接橫渡大洋了,再也無須化費很多時間緊靠寬闊、弧形的海岸航行。一個商人從羅馬旅行到印度,包括陸上穿越埃及的時間,只需16個星期就夠了。 
  「羅馬」商人多半是希臘人和敘利亞人,他們不僅進行這樣的旅行,有些人還永久地在印度各城市安居下來;這已為印度的文獻資料所證實。「羅馬」商人隨身攜帶的主要是金幣,此外還有玻璃、 銅、錫、亞麻布和羊毛織品等,用來換取胡椒及其他香料、棉紡織品、寶石和他們最需要的。經由陸上絲綢之路運至印度諸港口的中國絲織品。有幾個更富有冒險精神的「羅馬」商人,即他們時代的馬可波羅,還進一步東越印度,於公元2世紀和3世紀到達緬甸、馬來亞、蘇門答臘,然後經馬六甲海峽抵達河內,進而終於和中國取得了直接聯繫。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聲稱自己是羅馬的官方使者。這種欺騙,漢朝廷無疑是能察覺的,因為他們帶來的帝國「禮物」僅僅是一些早已由商人買來過的、附近東南亞的產品。不過,奉獻「貢品」這一行為本身頗討中國人喜歡,因而,中國人很可能就允許這些西方人裝載可致厚利的絲織品而歸。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3526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