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謝明瑞觀點(1):中國最大的「灰犀牛」─ 房地產
2020/10/05 07:24:00瀏覽202|回應0|推薦0

2020-06-20 淡大教授

一.前言

2019年4月,中國因為降準、地方債務、房地產泡沫...等對經濟發展之不利現象日愈明顯,且對中國的潛在金融系統性風險產生重大影響,又因中國式的文宣活動大抵對國內政經事務具有隱惡揚善的特性,因此,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在「在中國大陸的金融動物園裡,應該找尋灰犀牛,而不是黑天鵝」(Look for Gray Rhinos, Not Black Swans, in China’s Financial Zoo)的報導中,即援引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的公告與說明,關注對中國大陸金融穩定構成威脅的部分「灰犀牛」風險,且認為中國大陸金融體系的「灰犀牛」風險,其實大多高於「黑天鵝」風險,亦即華爾街日報以「黑天鵝」與「灰犀牛」為題,示警中國大陸金融穩定風險的不可忽視。

同年12月,COVID-19疫情於中國武漢爆發,為防止疫情擴散對當地民心及經濟可能產生的衝擊,中國加強控制資訊流通,亦即在疫情爆發之初,媒體對中國處理疫情大多是採正面報導,咸認為對國人的健康影響不大,也因為中國政府對於防疫措施的疏於防護,而讓疫情在經由國際間的人員與貨物的交流之後,進一步漫延至全世界,死亡人數為歷年各種流行病毒之冠,其中,又以美國的損失最為慘重,若以2020年6月14日晚間8時為統計依據,則美國因COVID-19的確診人數起過二百萬人(2074562),死亡人數超過十一萬人(115436),為全球確診及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同段期間內,台灣則分別為443人與7人。 觀之中國對2013年的SARS及2019年的COVID-19之處理方式,因為政府及媒體有意隱瞞疫情而欠缺報導的公信力,因此,2020年2月,美國華爾街日報在「灰犀牛」事件過後,再度質疑中國病毒數據的準確性,以及武漢醫院應對疫情的防疫能力。

二. 黑天鵝與灰犀牛

在財務金融中,企業經營或個人投資必須考量利潤與風險的問題,二者為雙生兄弟(twin)的關係,亦即利潤愈高,風險愈大,反之亦同;而在企業的經營或財務風險中,經濟學常以黑天鵝(black swan)與灰犀牛(gray rhino)來代表危機或風險。前者是指發生機率極低,且易被忽略的事件,是一種不可測的風險後者則是指極可能發生,且影響巨大,卻常刻意被忽視的威脅。 「黑天鵝」事件是形容發生機率極低,且易被忽略的事件,具有不可測性、衝擊力大,以及後見之明等三大特性;其源於16世紀的歐洲,蓋因早期歐洲人一直認為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但1697年時,竟在澳洲發現黑色天鵝,證明了黑天鵝並非「不可能存在」或「無法推測與瞭解」或「無法想像」的生物,因而衍出特別的涵意;2007年,紐約大學教授Nassim Nicholas Taleb的《黑天鵝效應》(The Black Swan)出版後,「黑天鵝」風險便逐漸廣受大家的重視。

另外,「灰犀牛」事件源自2013年1月,由美國學者麥克武克(Michele Wucker)所提出,三年後,也就是2016年,在其出版《灰犀牛:如何認清我們忽視的明顯危險並採取行動》(The Gray Rhino: How to Recognize and Act on the Obvious Dangers We Ignore)一書後,才逐漸被廣為流傳。其中,「灰犀牛」事件是指極可能發生,且影響巨大,但卻被忽視的威脅,其不是隨機發生的,而是經過一系列的警告與明顯的證據後所發生的;源於灰犀牛生長在非洲大草原,身軀龐大,個性溫和,且行動遲緩,給人一種安全無害的錯覺,唯灰犀牛一旦因外界壓力而一路狂奔衝撞時,其爆發性的攻擊力,將引發破壞性極強的災難。 美國Nassim Nicholas Taleb與Michele Wucker兩位作者的二本書及其所闡述之理念廣為留傳之後,經濟學者於是以「黑天鵝」比喻小概率而影響巨大的事件,而以「灰犀牛」比喻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

三.中國的灰犀牛

一般而言,在中國傳統政經體制中,人治優於法治,以及一黨獨大的管制經濟社會下,不論是「黑天鵝」或「灰犀牛」,在主政者報喜不報憂的意識形態下,基本上只會越來越多,不會減少。 另外,東盟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其貿易總值達1.35萬億元,年成長5.7%,占中國外貿總值的一成以上(14.9%)。其中,中國對東盟出口7,409億元,成長3.9%;自東盟進口6,085.1億元,成長8%;對東盟貿易順差1,323.9億元,減少一成以上(11.5%),亦可能成為潛在的「灰犀牛」。

總之,中國進出口俱挫,主要是來自2019年中美貿易戰的衝擊,以及2020年COVID-19疫情漫延而使中國的進出口貿易雪上加霜,並被認為是中國重要的「灰犀牛」之一。 2017年,在中美貿易開戰之前,當時中國經濟最大的三隻「灰犀牛」分別是房地產泡沫、貨幣貶值或資本外流,以及銀行不良資產。2019年,中國大陸的「灰犀牛」除了貿易戰之外,還有經濟成長放緩、企業經營困難、地方政府債務危機,以及中國的傳統體制或經濟體制等;而這些被稱為「灰犀牛」的事件,主要是依據下列的一些經濟事項衍生而來,說明如下述。

(一).進出口負成長

2019年12月8日,也就是在COVID-19疫情爆發之前,根據中共海關總署公布數據,若以美元計價,則11月份中國出口同比減少1.1%,為中國出口連續四個月同比負增長,且在前一年中,有一半以上的月分是屬於負成長的狀態。2020年4月,中國進出口業務續承下降走勢,如進口年下降超過一成(10.2%),但出口年增8.2%;唯若以美元計算,則出口按年增長3.5%,進口按年下跌14.2%,而中國進出口量值持續下跌,主要是受中美貿易戰的影響,而中美貿易戰是中國主要的「灰犀牛」之一。

(二).灰犀牛事件與金融危機

灰犀牛事件是指極可能發生,且影響巨大,卻常刻意被忽視的威脅之事件。事實上,2019年的中國「灰犀牛」很多,舉其較重要而為大家所熟悉者,如P2P經營危機、企業債偏高、地方政府債務屢創新高、人民幣匯率大跌引發資本外逃、中小銀行爆發擠兌潮、糧食危機、豬肉危機、企業倒閉潮、房市泡沫化…等,亦即中國的灰犀牛事件層出不窮,而其所累積的風險大抵都會通過貸款或負債,並匯集於金融系統,因此,中國的任何一椿灰犀牛事件,都可能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進而造成中國的金融危機。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51194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