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加強都更誘因 一坪換一坪到底行不行? ---- 好房網News
2018/09/15 08:32:00瀏覽173|回應0|推薦0

撰文: 楊欽亮、蔡佩蓉、廖庭毅、蔡孟穎 好房網雜誌20183月號

二月初北市府舉辦都更論壇,市長柯文哲重申都更困難度,並稱郝市府時代一坪換一坪政策效能不好,卻反而引起柯市府推行都更不力的質疑。究竟一坪換一坪可不可行?本刊邀集多位專家,從政策與實質面來剖析都更權利變換該何去何從。

丁守中 (贊成)

一坪換一坪 絕對辦得到今年二月六日花蓮大地震後,許多人又開始關心台北市的居住安全問題,台北市住宅屋齡平均三十四年,是全台灣最老舊的,由於耐震係數嚴重不足,加上巷弄狹窄,又沒有電梯,如果發生6.3級以上強震,預估會有四千棟建築倒塌,十萬人曝露在公共危險傷亡風險之下,市民居住安全完全無法獲得保障。要解決這個問題,勢必要推動都更,台北市長柯文哲當然也知道,但他卻在公開發言場合上說,「不要幻想一坪換一坪不要錢,還可以附贈一個車位,天下哪有這麼好的事?」柯市長沒有關懷心,也沒有同理心,自己住八千萬元的豪宅,卻不瞭解民間疾苦,明明在大同區斯文里整宅公辦都更時掛上「權狀一坪換室內一坪」的宣傳招牌,卻又自己打臉,缺乏擔當,這簡直是在玩兩手策略;公辦都更是自己的政績,就給一坪換一坪,民辦都更跟政績無關,就不給。柯市長發言後,我召開記者會,公開宣示:「就是一坪換室內一坪,甚至還送你地下停車位。」為什麼我敢許下這種承諾?大家都知道1980年代初期,台北市開始以增加容積作為獎勵手段,鼓勵建商增設停車位和開放空間,但這些年台北市人口每年減少千分之三,再過十年估計會減少1516萬人,法定容積根本用不完,因此何不以容積獎勵作為工具,實現一坪換室內實際一坪,還多送一個停車位的理想?幸好柯市長也發現自己失言了,後來改口說是因為「一坪換一坪政策實施以來成效有限,政策需要修改」。我的主張是,政府應以擴大容積獎勵方式協助市民舊居換新居,一坪換室內實際一坪絕對是辦得到的,當然,容積獎勵只是手段與誘因,「負責任的市長還必須面對釘子戶問題,縱使困難重重,我還是要說,我有能力對付釘子戶!」

李咸亨 (贊成)

防災都更非做不可,重要的是其根本理由: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雖然地震、屋齡老舊、抗震不足都是老問題,但老問題仍需要對的方法及好的團隊來執行。像是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丁守中跳出來呼籲,要做到「一坪換一坪」的獎勵,無懼阻礙的全力推動防災都更,才是都更推動的解藥,改變現在工程與災防工作皆趕不上的困境。市長應像是007一樣,對情勢通盤了解,才能帶領團隊抗災、防災。台北300年大地震周期已經到來的說法絕非無的放矢,不論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長林朝宗等學者都已發出警告。另外像是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先前指出,台北若遇7級強震恐怕將會有3.5萬棟樓房倒塌,也是引用我所提出的數據,這些在在顯示台北市所將面臨的災害危險程度。台北應將整個北部視為一家人,共同來對抗地震的危害,同時不能讓都更的問題,因為1%的釘子戶影響到99%民眾的生命財產權,一切都應以民眾生命安全為最重要考量。另外,現在要購置相對安全的房屋,最好選擇2003年之後完工,且在建築的設計、施工及其後來使用上都沒有問題的建物。

楊岳虎 (持平)

都更一坪換一坪可促成台北的都更速度?建商又可有參與改建的利基點嗎?以建商的角度而言,因老舊公寓改建大樓,會衍生出公共設施、要求雙梯、設置電梯等規範,因此原本老公寓的「實坪」可能被公共空間稀釋,因此導致屋主都更誘因不足,而不願意參與。因此政府應該有「容積彈性」,才能達到一坪換一坪的理想。舉例來說,台北市四個樓層規畫的老舊公寓可能可以達到室內一坪換一坪,但五層樓的公寓,就未必可以享有同樣條件,因此若能放寬容積,自然就更好執行。目前政府推行的「危老條例」沒限制基地最小面積,又有高容積獎勵,因此不少建商希望透過「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草案,放寬建蔽率、高度限制。這些都是政府推動都更的利多,但目前建商投入都更最大的風險,是在於都更條例被解釋違憲,但政府到底能不能執行公權力代拆?都更是雙北市必經之路,尤其台北市一地難求,大多建商還是必須投入都更,政府若能因地制宜,調整政策內容,並能解決釘子戶問題,建商作為「加工者」,只要有合理的利潤,也一定投入支持。

王應傑 (持平)

盼政府公權力介入根據台北市都市更新處近六年都市更新計畫送件數據,2015年達到146件,為近年最高峰,市府分析是因為2010年前台北市長郝龍斌推出「一坪換一坪」中低老舊房屋都更專案,雖條件嚴格,但社區最高可獲得二倍容積獎勵,不過,因該專案於2015年八月一日截止受理,因此出現一波申請潮,推升都市更新計畫送件量達到高峰,但2016年數量掉至43件,2017年截至十月底,更僅剩29件。我認為,過去為期五年的都更專案,要符合一坪換一坪條件,基地面積須達二千平方公尺,但北市土地面積普遍偏小,加上地主整合難度高、投入時間長,推行成效不如預期,在郝龍斌「一坪換一坪」專案後,又加深地主「若無法一坪換一坪,則反對都更」的觀念,整合難度提升。近兩年更因整體房地產景氣不佳與稅制影響,不少建商因都更案時間風險大,紛紛退出都更市場,導致都更送件數大減。先前產官學界多已明確指出,目前中央「容積獎勵上限1.5」的天花板緊箍咒,造成地主不想出錢,卻想「一坪換一坪」,建商又被要求「都更戶100%同意」,在雙重限制下自然興趣缺缺,政府應朝針對策略都更地區分類表列獎勵條件,減少都更阻力。

此外,房屋稅、地價稅造成都更停滯,政府若以租稅減免推動都更,房屋稅減半徵收最長十二年,應可稍加提升建商投入都更的意願和誘因,若欲加速推動都更,無論如何最大關鍵仍是需要政府的「公權力」介入,尤其是地震危樓、老屋、海砂屋,更應加速腳步進行。

莊孟翰 (反對)

針對柯文哲說一坪換一坪不可行,在實際的推動上,柯文哲是對的,一坪換一坪是選舉語言的成分比較大,以目前北市成功的都更案例來看,如水源路四、五期整建住宅都更案,也是靠專案執行才做得出來,要全面性的實施恐怕不容易。此外,如果一口氣把容積獎勵的額度吃光光,恐怕是造福了這一代,但要下一代去承擔,而北市若真的祭出這樣的政策,也會造成台灣更大的貧富差距,以及人口過度集中北部的失衡,這是沒有都市計畫的觀念,本來就不該把人全部都塞到同一個地方去,城市會承載不住,都市更新怎麼能無視人口及建物的管制?且在法律推動上,恐怕也會困難重重。政府若真有心要處理都更,或是所謂防災都更,應直接公告,將北市液化潛勢圖、斷層分布以及列管之危老建物,三張圖疊加在一起並標示出來,讓民眾知道,甚或是承認,這些建物就是不OK的,危險區的房子就是危險的,而都更是為了公眾利益、保障生命安全,政府不應、也沒有道理用一坪換一坪去鼓勵民眾獲取「白吃的午餐」,如果連強制健檢、強制執行都做不到,其他都是白搭。

田大權 (持平)

自二月六日花蓮大地震後,老屋危樓的都市更新議題再度被炒熱,而在「一坪換一坪」的爭議上,正反兩方大激戰,卻都忽略了都更一坪換一坪的真正涵義,這並非不可能,而是兩方在坪數認知上有所不同,而這一點是中央政府應該要站出來負責的,要解決此爭議,關鍵除都更條例外,還有「法定公設」上有應要有更明確詳細的規範。所謂的一坪換一坪,其真正的精神是在於「室內坪數」,屋主關心的是能夠使用的私人專用空間有多少,但老舊公寓華廈在都更後變大樓,甚至是豪宅,公設比都會大增,即是因現在的法定公設實在太高。也許公設建造成本不高,但總體算下來卻也不少,建商為什麼要自掏腰包去負擔樓梯、法定停車位、防災避難空間等公設,還要讓住戶免費享用同樣大小的「瘦肉」?如刈包中的三層肉,要好吃,肥肉和瘦肉的黃金比例不能變,但在目前法規不明確、造成多方對立下,政府應該檢視過去制定的相關建築法規,讓大家對於費用負擔能更服氣,同時也要教育民眾,把都更議題放大到「公共安全」上,否則為了少數人伸張自身財產權,將居住正義無限上綱,要多數人去服從少數人,這樣並不合理。況且,一旦老屋危樓因為意外倒塌,受害的除其他都更同意戶外,周邊的屋主才是最倒霉的,怎能因既得利益者的自私,就要其他人承受生活在危險的不安之下?包括都更條例的修法在內,政府應審慎檢討相關法規。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15816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