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命價值】反思感懷屈原(2019/6/8刊登於青年日報副刊)
2019/06/08 07:00:00瀏覽1641|回應2|推薦42

 

每年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會讓人想起屈原。

粽子的來源說法不一,但長久以來,大致認為是起源於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投江,人們為了不讓屈原的屍體被魚類所食,因此特別製作粽子投江餵魚。

屈原因為在政治上不得志,多次被君王流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最後投江以死明志。憂國憂民的情懷,千年以來一直被歌頌不已。

屈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是一種寧願保全節操而死,不求苟活的生命態度;也是為了堅持信念而不計犧牲、奮鬥到底的精神,但卻留下歷史的悲劇。

「人生瀟灑走一回」是拋下困境追求自在的生命哲學,「及時行樂」也是一種生活哲學。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則是屬於「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理念,只有懂得放下,才能讓自己解脫,「留得青山在」更是一種沉潛淡定、掌握時機、伺機而動,絕非苟且偷生!

屈原最終選擇的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悲壯,「人生瀟灑走一回」的及時行樂似乎也只是一種暫時的逃避,因此,「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才是正向的生命態度。

年年都有端午節,當粽葉飄香,我們除了品嘗美味的粽子,更應用心審辨屈原「投江明志」的意義,並思索生命存在的價值。

.

圖片:網路 

青年日報副刊:反思感懷屈原

.

.

.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pergogo1999&aid=126267730

 回應文章

伊麗莎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6/08 13:16

我想的是  他投江後  成全了自己的明志  但他的母親妻小如何面對往後的日子呢

所以屈原是愚忠啊  那是帝制時代箝制讀書人的思想  在民主時代  不好的統治者

可以透過選票翻轉 是最佳的政治制度   如果國父沒有革命成功  被清軍抓走

那他就是叛國賊了  歷史上的定義   可正可反  所以我不是很認同屈原的做法

男兒不得志  應隱居 耕讀可也 照顧老母才是

 

隨寫人◆ 巷弄中的活力(supergogo1999) 於 2019-06-11 10:24 回覆: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關鍵時刻正考驗著一個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