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鴨母王朱一貴 - 台南小南城隍廟
2013/03/30 10:47:32瀏覽3472|回應0|推薦19

民間傳說,城隍爺不是固定的某一位神明,而是由玉皇大帝指派生前忠孝良悌或對地方有功先賢,往生後「升格」成為當地的城隍爺,成為地方的守護神。
 而城隍爺的地位如同地方的行政首長,掌管地方內的大小事務,各地源起與造型不一,但大致上都頭戴官帽、留長髯的文官扮相,而城隍爺不僅是護國祐民之地方神,也是賞罰分明的司法神,能「司陰陽,察善惡,辨是非,定功過」,所以配有司文及武判官。

                   小南城隍廟                      二城隍朱一貴

因此,相傳地方官若碰到棘手懸案,就會到城隍廟內請求「神判」,以求破案的契機,所以在明清之後,規定在各地官署附近都必須建有城隍廟,當時城隍廟為官廟,地方父母官新上任,要先到城隍廟舉行奉告典禮才赴任就職,所以全台至少有近百間的城隍廟。但現在城隍廟已相當平民化,常是信徒香客祈求平安或求功名的廟宇。

          大城隍公杜昭儀、二城隍公朱一貴、三城隍公雷域輝

但台灣城隍廟雖然數量眾多,但每座城隍廟興建的原因與城隍爺的來源卻都不盡相同,除了上述明清時期官祀的城隍廟外,如:台南於明永曆二十三年(1669年)所建的『台灣府城隍廟』、高雄於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所建的『鳳山縣城隍廟』,又稱『舊城城隍廟』等等。還有由先民從故鄉分靈帶來的城隍爺,橫渡台灣海峽來到了台灣後,為了感謝家鄉神明的庇護,於是再立廟祭祀的,如:台北大稻埕的『霞海城隍廟』(福建省同安縣霞海城隍廟)、『竹山靈德廟』(福建省福州城隍廟)等等,而民國以後建立的城隍廟,大部份都是再從這些廟分靈出去的。  另外,民間也有萬應公或大眾爺等升格的城隍爺,如:台南市的小北城隍廟裡的城隍爺,就是由萬應公升格而來的。或像是嘉義朴子城隍宮的城隍爺,是溪水暴漲時漂來的神像而建廟。   但最特殊的,莫過於位於台南市開山路上的『小南城隍廟』內的城隍爺了。該廟主祀大城隍公杜昭儀、二城隍公朱一貴、三城隍公雷域輝。其中二城隍公俗稱『小城隍』,也就是民間所說的「鴨母王」朱一貴。                              

                         鴨母王朱一貴

 朱一貴,原名祖,生於清康熙二十八年(西元1689年),卒於康熙六十年(西元1721年)。原籍漳州長泰,後渡台移居於羅漢門(今高雄縣(註 1)內門鄉(註 2))鴨母寮,養鴨為業。性任俠好客,往來多為故國遺民、草澤壯士與奇僧劍客,常宰鴨煮酒談論時政。
 清康熙六十年三月,由於清廷鳳山縣令稅斂苛刻,人稱「鴨母王」的朱一貴謀起兵,自稱朱明後裔,率領明鄭遺臣與粵庄杜君英等抗清志士共同起義,在短短七日之內從羅漢門一路打進府城,攻陷府城後自立為王,但最後反清復明的壯舉因閩粵分裂內訌,在短短一個月之後宣告失敗,朱一貴最後敗走溝尾莊(嘉義縣大保市後庄)被擒,押送北京束手就義。
據民間傳說,玉皇上帝對鴨母王朱一貴慷慨赴義的精神十分感佩,所以封為「台南州城隍綏靖侯」,俗稱『小城隍』。

           大城隍公杜昭儀

                  三城隍公雷域輝

同治年間,後人以石頭砌成小祠堂,祭祀當年抗清的明朝遺臣義士,並以小城隍爺朱一貴為主祀。光緒年間信士方馬德、方李親夫婦,從台南縣(註 3)安定海寮前往府城探親,後定居於府城小南門附近,與小城隍爺結緣並成為虔誠信徒,在民國初年獨力重修廟貌。民國七十二年因為政府拓寬開山路,舊廟遭拆除,小城隍爺金身移奉至現今廟址,並由方馬德之女吳方愛珠籌資重建,新廟直到民國八十三年才告落成。而「鴨母王」朱一貴被小南城隍廟 信眾奉為主神,至今已有百餘年。每年農曆六月十六日大城隍壽誕、農曆八月十日二城隍壽誕、農曆六月二十二日三城隍以及農曆十月十日為該廟建醮,均有慶典。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