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華府「國家非裔歷史文化博物館」參觀後的呢喃
2018/01/01 00:04:38瀏覽1366|回應1|推薦54

 華府「國家非裔歷史文化博物館」參觀後的呢喃

      前幾年,每次到華府的「國家廣埸」逛博物館時,縂會對華盛頓紀念碑旁那座新建的「國家非裔歷史文化博物館」充滿了期待和好奇,期待着能更進一步瞭解非裔美人的歷史和文化。

      終於,期待中的「國家非裔博物館」經歷四年的工程之後,在2016年的九月下旬正式開幕。或許這「國家廣場」上這所最新的博物館廣受期待,參覌的人太多,因而採取了憑門票進場的方式。遊客只能在某一時段才能預先索取那預定時間入館參觀的免費門票。

      每次「阿慶」去華府小住,多是來去怱怱。雖然很想去那新建的博物館見識一番,然而由於門票和時間的限制,縂是不能如願。今年,或許是二女兒要來華府和我們共渡感恩節,兒子在試了兩次之後,終於替我們訂到幾張門票。

       在參觀這座博物館之前,憑心說,「阿慶」對非裔美人的認識相當膚淺,對他們的接觸和瞭解有限。親身體驗認為,選過自己課程的非裔學生,很少看到有突出表現的。以一個學術研究者的立場,感覺自已所指導過的那兩位非裔研究生,在努力的程度上比起前後指導過的那近七十位的研究生來,曾誏自己多掉了一些頭髮。

      美國非裔的人口是台灣總人口的兩倍,約四千六百萬左右,佔美國人口的百分之十三點二。 用非裔稱呼美國的黑人是官方的和文雅的用辭。平常我們聊天,用老黑的機會好像比較多,這好像我們看到同胞叫老中,說到墨西哥人叫老墨一樣,沒有不敬的意思。

      在求學期間,「阿慶」很少有機會和老黑有所來往,那一知半解也是從書本和媒體上得到的。不僅「阿慶」如此,當年在「麻塞諸薩」州的一些老美朋友也差不多。記得當初收到「密州州立大學」的聘書後,老妻工作的醫院同事們關心地說,難道我們非去那個地方不可嗎?在許多當地人的認知中,南方,尤其是「密西西比州」,是黑人比白人多的地方,那是美國的非洲。 半個世紀過去了,今天,或許那種偏見已被時光所淘汰。

      「非裔歷史文化博物館」是一座八層的建築,地下四層,地上四層,因而至少有一半的博物館面積是在地底。地上博物館的外觀是採用西非「約路巴(Yoruba)」族人的頭飾設計,因為絕大多數的美國非裔是來自西非地區。這博物館的外覌是黑色的金屬方格,在國家廣場的博物館群外覌顏色中有些獨樹一幟的感覺,它是想突出黒色皮膚主旨,還是突出那黑奴的黑暗歷史,還是都有?

      驗過門票進入寛大的一樓大廳,一般人都會到資詢抬要一份博物館的展覽簡介,這時服務人員會推篤從最底層開始往上參覌。「阿慶」聽到的資訊也是從最底層開始,看過底層的展覽後,囬到一樓大廳,再直上最髙層的四樓,慢慢地往下參觀,走囬到大廳。地下四層看的是非裔的歷史,最高的兩層展出的是非裔的文化成就,苐二層像是教學研習的場所。

      我們在拿到博物館的簡介之後,跟著人潮,在館員的帶領下進入一個臥室大小的電梯,下降到最底層。出了電梯,另一位館員帶領遊客講解展品。印象深刻是她指着一幅圖畫說,當年那些被鎖練的黑奴像是貨物般擠在狹小的船上運到美洲來的,真是殘酷。

      原先,美洲大陸除了印第安人外是沒有其他人種的。「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在十六世紀,美洲才淪為歐洲的稙民地。歐洲的殖民者為了勞力的需求,從西非運送大批黑人從事勞力的工作,這些西非地區包括了今天的「剛果」和「安哥拉」。

      早先,非洲各國或部落之間常發生戰爭,戰爭後那些俘虜和被征服的部落成了奴隸的最好來源。在利益的驅使下,從事奴隸貿易的團體也常以不法手段,包括拐騙或強迫來得到貨源。

      由15 到19 世紀這四百年間,百萬計的黑奴由西非運到北美和加勒比海地區。「葡萄牙」是最先從事這些黑奴貿易的歐洲國家,然後擴散到「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和「丹麥」等歐洲國家。 那時侯,這些黑奴成了當地經濟活動的支柱,有文献指出,在1860年,當時的四百多萬黑奴替美國創造了百分之六十的財富。到了二十世紀,非裔美人在美國的生産上還是主要的力量,有報導指出,除農業外,非裔美人在饩車工業的生產人力上佔了一半,鋼鐵工人中佔了三分之一。美國之所以強大,非裔的貢獻功不可沒。

      早在歐洲人殖民美國時,荒涼堅苦的環境得靠奴隸的勞動力去支撐。黒奴在當初可以說是奴隸主的財產和會說話的牲畜,可以任憑主人處置,包括買賣,贈送,鞭打,酷刑,甚至於被殺害等令人髮指的不人道待遇。有張二等兵「戈頓 (Gordon)」鞭痕累累的背部照片,曝露出被奴隸的代價,成了美國内戰期間北軍解放黑奴有效的宣傳資料。除了這令人髪指的照片故事外,在展館內我們也看到了當年用來鞭打黑奴的長鞭,那人道進化史上的污垢。

      雖然在1820年代,有些人開始反思奴隷合理性,使美國在1808年立法禁止了黑奴的進口。可是合法的奴隸制度卻維持到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

      1865年,美國修正了憲法,把畜奴歸為非法。可惜的是,這個修法留下很大的漏洞,把罪犯的被奴役,例為合法,因此南方的黑人,常以小罪被判作合理的奴役。這種歧視性的行徑莫須有地汚名化了南方的黑人。

      南北戰爭後,雖然廢除了奴隸制度,實際上,那佔了近五分之一人口的非裔美人並沒有因它得到公平的待遇。得到自由的黑人生活在種族隔離,歧視,和被壓迫的社會下。雪上加霜的是,極端的三K黨興起,對黑人形成了生命的威脅。這些不公平的對待,「阿慶」到了南部工作之後,聽了不少,也經歷過一些。

      記得在剛到「密西西比」時,正値種族隔離的末期,黑人有他們的住宅區,學校等等。那時侯,旅館,餐廳等公共場所可以柜絕接納黑人,黑人乘公車火車只能坐在後排或特定的區域等等。最令「阿慶」難忘的,在我們搬到密州的大學城後,懷了八個月身孕的愛妻到城內最大的婦產科診所檢查。由於是第一次進南方的診所,發現候診室有兩間,一間寫”color (有色人種)”另一間寫”white (白人)”。老妻考慮了一下,認為我們是黃種人,自動走進color那一間。沒想到,她被房間內的老黑趕到另一間,這對由「麻塞諸薩州」剛搬下來的我們說,真是震撼和難忘的。這件事也誏我們想到老妻麻州同事的關心是有理由的。

       南方社會慢慢地進着,種族隔離的候車室或侯診時由兩間合成一間。城內種族隔離的學校也合併了,因而小學一年級和二年級是一間學校,三年級換一間,四五年級再換一間等等。雖然是同一學校,然而同一個年級卻有好多班。各種測驗作為分班的參考,家長們總覺得能被分配到白人居多的班是件値得慶幸的事。

       在博物館的二樓,展覽了在種族隔離所用的Green book,那是一份提供非裔在旅行時的參考書,那些旅館和餐廳接受非裔,那些地方要求避免等等。對愛開車到處旅遊的「阿慶」説,真是無法想像和認同。

       1820年到1860年期,南方棉花種植引進了百萬計的非裔勞工。工業革命以後,北方的工廠需要大量勞力,使許多南部的非裔搬到美國北部和西部的工業區,他們群聚而居,因而在大都市有了黑人區的存在。記得「阿慶」還是學生的時候,有數次在不熟的都市開車,誤入黑人區,那種緊張恐懼的歷程是筆墨難以形容的。曾經有友人問「阿慶」在「密西西比州」對週遭非裔美人的覌感,「阿慶」說,南方的非裔絕大多數是善良而安份的,那些不安份的,有進取野心的,早巳搬的北方的工業都會去了,我們還結交了一些非裔的朋友呢。

      奴隸主是不會准許他們的奴隸去受教育的。奴隸孩子的教育權力也被剝奪而替代以無報酬的勞動。十九世紀中期內戰後獲得自由的非裔,開始接受教育。許受過教育的年軽人成了爭取平權運動的先驅。  在博物館館內有圖片述説早期有些非裔大學生為爭取平權到餐廳內靜坐在白人區的事跡,他們的勇氣令人欽佩。

       非裔美人爭取平權運動中,「馬丁路德金」牧師的貢獻是巨大的。金牧師深厚的知識,雄辯的天才,加上條理清晰的演講,征服了當時的社會,使許多美國的白人也站出來為平權的理念而奮鬥。或許,閉上眼睛,金牧師那”I have a dream...”的演講片段會在許多人的腦海中盤旋。終於,在二十世紀中期,非裔美人獲得法律上的平,並在2008年,一位非裔當被選為美國的總統。

       非裔美人歷史的演進展覧由最底層開始,沿著參觀的途徑慢慢上升,那些歷史算是埋在地下了。博物館的地下一層有一個大廳名為沉思廳,廳的正中央有圓型髙掛的水簾,水簾四週圍了一個方型的石椅,參觀者可以坐在水簾前沉思那段歷史。大廰四週的大牆上,大大的寫了著名黑人的名言和說那名言的年份。「阿慶」記得那四位是:「馬丁路德金」牧師,社會運動者;「納爾遜孟得拉」,政治家,南非的國父;「山姆庫克(Sam Cooke)」,福音樂和流行樂歌手,靈魂樂之王;和「弗朗西絲哈波(Frances Ellen Watkins Harper)」,廢奴主義者,鼓吹婦女參政的詩人。「阿慶」非常喜歡「山姆庫克」說的”A change is gonna come” 這句話,給所有有期得的人們帶來希望的末來。

       我們去的那天,在地下一層還有一個名為More than a picture (不只是一張圖片)的照片展。許多的相片都令人深思。時間有限,「阿慶」只在比較吸引人的或怪異的圖片前停留。照片除了作者及名稱外沒有多加解釋,靠覌眾自己去思考。

       地下第一層除了沉思廳外,還有一間大型的餐廳。或許像許多人一樣,在參覌完非裔美人歷史的展示和沉思之後,可能休息一下或用個中餐或來個咖啡小點。那天,我們髙興的發現,餐廳內有許多南方的食物,比如說炸雞,黑眼豆,玉米濃粥,海鮮濃湯蓋飯等等。那是美南的飲食文化,也可說是南方非裔的飲食文化,可惜在這方面館方沒有進一步的加以發揮和利用。

      餐廳三面牆上有一系列的大圖片,多是和爭取平權的活動有關。可惜的是,人們在餐後忙着把餐盤送到出口處,很少人會回頭再去閲讀那些展示。我們在餐廳飽餐一頓南方飲食,在離開前還特地快速地閲讀一下牆上的照片和故事。

      回到一樓大廳,到資訊抬想要些其他參考資料,沒想到,除了博物館的佈展簡圖外其他的資料一點都沒有。服務人員介紹我們去紀念品看看,他認為我們在禮品店或許會找到所要的資料。

      我們搭電梯直上四樓,電梯的內外都有各層樓的展覽介紹。奇怪的是,好像每座電梯𥚃面都有操作人員,有點浪費人力,或許是為了增加就業機會吧!

      四樓是博物館的頂層,透過金屬架可以覌賞四週的廣埸風光。這樓層說是非裔文化的匯集,充滿了各式視訊和收藏品。「阿慶」認為與其說是展示非裔的文化,不如說是介紹了各文化界的成名非裔人物。

      或許是天賦,非裔在歌唱,樂噐,舞台,表演上有許多傑出的人物。可惜的是這稱呼為文化展示的並不很深入。以音樂説,「阿慶」想認識的是非裔靈魂歌曲的發展、演變,不是那些歌手穿過的衣服和所用過的樂器之流的收集。如果小時候聽到的黑人民謠,著名的南方的爵士,藍調,霊歌,hip hop等等能一一介紹展出的話,那該多麽具有教育性。

      在三樓,有一個大廳展出了非裔美人在體育上的成就。也是天賦的關係吧,非裔美人在各項體育活動上有着先天性上的優勢,加上那是他們成名致富的一條快速道路,因而從小就有許多人在這些項目上不懈地努力。

      想到體育,不知道為什麼「阿慶」總會想到羅馬競技場上那些殘忍的格鬥。平生雖然不反對業餘的競枝活動,但對職業性的體育沒有好感, 因而除了支持校隊的比賽外,很少為職業運動熱心過。

       三樓有項展覽,題目為”Making way out of no way”。那真是一句激勵人心的標語。「從沒有道路中走出道路來」或是「從不可能變成可能」,這種變化除了奇蹟的發生外,要多少的付出和奴力才能得到,囬頭看看非裔美人的歴史,用這句話作標題再確切不過了。

      二樓介紹了非裔美人在傳媒藝術上的貢獻,當然包括了前面提到的,供非裔旅遊使用的”Green book”的展示,那已經是歴史文物了。二樓有間收藏非裔歷史文件和圖書的圖書館,這一層樓沒花多少時間就逛過了。

        出了博物館,拖着疲累的步伐,上了優布(Uber) 的車子,感覺上自己又上了一堂課,多了一些知識。在回程的車上,除了對非裔美人在爭取自由和平權的奮鬥感到敬佩外,同時內心深深地感到,今天我們亞裔能在美國有尊嚴的生活,的確是託了他們的福!飲水思源,感恩哪!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ultrychen&aid=109466219

 回應文章

黃彥琳~~半夜訪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10/24 07:05

對黑人的認識,我是靠青少年時讀黑人歷史小說「根」(Roots)有初淺了解。

好詳實的博物館之旅,彷彿跟著您一起去參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