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羅智強與『非典型論壇』
2013/11/20 15:24:40瀏覽2663|回應2|推薦15



從任性下台到出書走出迷網,最後成為媒體主持人,羅智強堪稱最近新聞熱門人物,周玉寇節目連續兩天專訪,尤其出任2100政論節目主持人,角色從『政』變『媒』?外界評價不一。

先說他個人生涯規劃吧!

兩個小孩的父親,一個挺他的老婆,一個機緣成為馬蕭競選的發言人,一個堅持理念讓他從總統府副秘書長下台,接下來呢?出書寫文可以養家嗎?我不知道他的家庭經濟能力如何?但曾經歷經政治磨練的中年人(已不年輕了),下台後再回到政治場域真的需要時機,不像一般人為了生存轉換工作一樣,因為,外界一定會放大檢視。

羅智強真的變成媒體人了嗎?

他會是第二個藍版的鄭弘儀嗎?

我看起來他一點都不像,首先,筆者認為羅智強終究會回到政治界,媒體主持也並不就是媒體人,過去馬英九、謝長廷、金溥聰等,每一個人都曾經在下台後短暫主持過節目,如果說媒體主持某種程度是為自己的未來政治鋪路,這我同意,但就說成為媒體人,就有點不貼近事實,而鄭弘儀一直都是媒體人,他反而是媒體人變成泛政治名嘴,兩者血統完全不一樣。

媒體主持是另一個角色扮演,而TVBS 2100 節目是一個政論節目,是與政治有關的公共論壇,對羅智強而言,他學生時代,就曾經活躍於台灣辯論界,與現任立委趙天麟共同成立中華演說辯論協會(來源:維基百科),他的法學背景,以及曾經參與過公共政策事務的經歷,或許就是讓他敢嘗試這個角色的原因。

羅智強面對周玉寇廣播節目專訪時說,「事實」是他唯一的顏色,「是非」是他唯一的立場,歡迎閱聽眾檢驗他的表現。羅智強說,主持人是一個「意見的穿針引線者」,主要任務就是讓參與的來賓、讓不同意見的各方充分的交流意見,透過討論的過程,讓觀眾獲得公共政策的資訊。

不過,筆者必須提醒羅智強先生,台灣目前政論節目的形態,已經非公共議題的客觀論述,而充斥著主觀新聞意見與立場,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原因,除了藍綠政治的攻防現實外,導引收視族群與滿足分眾收視閱聽人的需求,才是節目方向的考量。

還記得早期的政論節目,就是藍綠擺兩邊,攻防有兩方, 2100就是最早期的政論節目,也就是堅持如此的立場,可是演變到最後,當閱聽人分眾化後,『大話新聞』的超高收視率改變了政論節目形態,曾幾何時?政論節目泛藍的說藍的,泛綠的說綠的,來賓從分集邀請變成固定座,是觀眾在召喚節目,是觀眾心中有怨透過節目取暖,是觀眾決定了議題與來賓屬性。

如果大家印象還深刻的話,早期的政論節目裡,會發生許多衝突事件,彼此立場不一致,如果缺乏理性的態度,連流血事件都會發生。

民視新聞台新聞部經理胡婉玲2006年在她主持的『頭家來開講』節目中,就發生過流血毆打事件,倒扁的林正杰毆打立場挺扁的政論家金恆煒成傷,後來,胡婉玲的『頭家來開講』節目換成民視記者童仲彥主持,一直演變到今天,謝志偉主持的『頭家來開講』節目裡,會有平衡的藍綠攻防嗎?即使有藍的聲音出現,但溫和派居多,來賓比例也不高。

論壇節目的屬性,是台灣媒體政治發展的畸形兒,也像是政治與媒體還沒有切斷臍帶的象徵,但有時還是會有社會責任與道德倫理,打上『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台立場』,但就像美國當年『火星人入侵記』廣播劇造成的恐慌心裡一樣,即使節目中有說這是虛構的故事,還是很多人相信而引起恐慌。

用『事實』與『是非』成為唯一的顏色與立場,雖然跳脫藍綠攻防的框架,回到閱聽人才是言論主流的思維,但在節目製播流程裡,包括來賓的邀請、議題的選擇、閱聽人回應機制、收視率考量等等,都是環環相扣的,這就像政治一樣,必須考量各種面向。

商業電視台的節目呈現,當然要回歸市場閱聽人,筆者提出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如果未來主持的『2100黑白相對論』(聽說是暫定),如果閱聽人研究發現,節目大部份的分眾閱聽人傾向羅智強是馬政府的前任重要幕僚,希望節目內容議題設定或來賓選擇中,多幫幫馬政府的施政努力講良心話,羅智強該怎麼做?

所以,當羅智強未來開張的節目中,讓觀眾覺得是在幫藍軍或馬政府在媒體發聲的印象時,羅智強現在談的只有『是非』或『事實』一種顏色的價值,又會被扭曲與變質了,這對台灣政論節目回歸常態與創意製播,政論節目發揮良善的社會守望與理性思考的公論價值,又是一記悶棍。

因此,建議羅智強與2100的節目團隊,在新節目規劃內容與主持風格上,必須重新找到創新政論節目的起點,以前政論節目之所以風行,省錢及製播單純及迅速是原因,只要給來賓費及主持人等開銷,由於採live製播,前製費力但不需後製的成本,來賓能言善道,主持人功力佳,議題有衝突性,就能換取收視率。

筆者期許羅智強新鮮人的2100,也能加點馬英九『非典型政治』人物性格配方,讓它成為『非典型論壇』,連來賓的邀請都必須考量藍綠非典型特質或是非常態遊走論壇來賓。

現在的政論節目裡看到的名嘴與政治人物,立場與長期論述的觀點已經在各節目裡形成一種言論基模,這是他們在媒體與政治角色的一貫主張,在媒體人綜合角色裡,批判只是媒體人的其中一個角色,放大批判弱化其他角色,媒體名嘴在節目論述,到底是形塑自己成為言論英雄或魔鬼?見仁見智。

不過,媒體人愈來愈不受社會敬重,最後被批評爲社會亂源,這對所有的媒體人都是不公平的。

因此,如果羅智強想成立新的『非典型論壇』,媒體人的邀請對象,請符合節目價值的描繪:『是非』與『事實』是唯一的顏色。

至於政治人物擁護立場是政治ABC,找口才最好的政治名嘴上節目,或是曝光率高的政治來賓上論壇,比較有好的製播效果,但如果是這樣,那最後也還是會變成搶人大戰、立場攻訐或是爆料節目。

所以,藍綠攻防已經不是政論節目的最佳選項了,況且參與的人都會計算參加節目後,自己產生的政治傳播效果是正或負,最後,又變成全藍或全綠,即使有也僅是+1的概念,節目調性又不見了。

如果真的要回歸『是非』與『真實』,那就是政治邀請的對象,不是政論節目企劃人員資料庫式的邀請,誰有空?誰代表?誰才能平衡立場?而是找到『是非』與『真實』議題的當事人現身說法,台灣有許多『是非』不明,『真實』不清的事件或公眾議題,這個節目就是跟著這個主軸下去延伸,並找評論員客觀及專業論述,需要媒體名嘴或藍綠人物參與論壇,也就因議題而邀請,更不是跟著今天的新聞議題走,自然而然,節目屬性與創意呈現後,因論壇的主題與形態改變,明天會更好。

李濤主持的2100節目歷史中,有很多是值得借鏡之處,他能掌握節奏與情境,讓論壇議題鮮活了起來,但他是以新聞為導向,不管是新聞人物或新聞事件,他就是要第一時間的論述與焦點,他的來賓有可能臨時抽換,就是為了達到節目的收視效果。

羅智強無法靠主持經驗像李濤一樣贏得喝彩,也培養一群子弟兵,但卻可以用『九月風暴』下的羅氏堅持為論調,在新的2100節目中,不走觀眾及節目群熟悉的新聞路線,改採深度的議題探究,這種『非典型論壇』的模式,會少了一些對照組,讓自己成為創意組,對日後回到政壇,還能多增加一些與觀眾面對面累積下來的實力。

最後,筆者提的那個根本問題,如何嚴肅看待馬迷們對您即將主持的節目需求? 2014年選舉年開始了,這些需求會連結政權憂慮,排山倒海而來。羅智強先生,這是一定會面臨的問題,跟著現在這些政論節目方向走,您根本無法迴避它,更怕自己做的不夠多不夠好,走『非典型論壇』,或許,真的可以幫忙解套。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ennien1234&aid=9548791

 回應文章

charley
2013/11/24 10:45

如果羅智強想成立新的『非典型論壇』,這『非典型論壇』的主角是那些人?這個論壇的目的為何?該如何經營這個特別的論壇?我建議除了主持人和名嘴之外,每集都要有一位來自基層大眾的「非典型論壇人」,從他()的基層觀點說出是非與事實。製作小組的任務就是竭盡心力發掘出優秀的「非典型論壇人」,讓節目叫好也叫座,在網路社群的世代,為台灣的政論節目開創先河。

(charleyho88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