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賣慘
2021/10/04 23:01:26瀏覽2837|回應0|推薦15

 

1.

「賣慘」在人際關係中是一種常見的溝通方式。

通常賣慘者,會讓原本陷入衝突或矛盾的對話暫時中止。但賣慘之後,往往問題沒有解決,反而比之前多出一個問題。

換言之,賣慘就是「增加問題,以擱置眼前的問題」。並隱含「你怎麼不體諒我,你這個人是不是沒同理心」的道德綁架。

比如今天學生再次沒有繳交作業,你告訴他嚴重性,問他原因。他告訴你因為XXX,所以沒有時間寫。甚至說出自己家庭、過往等等讓他心理難受的因素。

首先,老師不是偵探,老師沒有辦法確認學生說的事實真假。

其次,老師儘管出於同情,意識到學生的心理不舒服,但這不等於不交作業這件事能被合理化。

其三,這些因素都不是老師要去承擔的,老師可以幫上他責任範圍內的忙,但其他部分要由其他人去處理。就像今天你上班遲到,你說因為家裡跟老公吵架,主管往往會接受這個理由一兩次,但次數一多,該職員跟老公吵架這件事對公司造成的影響,不關主管和其他員工的事情,這是該職員自己看是要找諮商師、雙方父母,更重要是當事人去處理的。

 

2.

常見的「學生思維」(不只發生在學生身上),就是「弄不清自己的問題該由誰承擔」,進而通過賣慘拋出問題。這種情況多次出現,可能只會讓他人覺得此人很不成熟,因為成熟的表現之一就是知道該怎麼處理問題,或至少知道問題的責任歸屬。

比如家裡遭小偷,怪另一半出門沒關好門窗,責罵另一半;跟找警察報案。選擇後者顯然是更清楚責任歸屬的作法。

人當然有表達自己難處的權力,人際相處的同理心也很重要。但有些人習慣賣慘,最後他會發現,身邊關心他,願意幫助他的人可能會越來越少。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要承擔的責任,要將該處理、能處理的個人事務放到第一位,而不是因為你賣慘,對方就要拋下他應該做的來幫你。

但有些人似乎覺得「我比你慘」,我就比你有特權。所以學生可以告訴老師,我可以不交作業,因為我這裡慘、那裡慘;職員可以告訴老闆,我可以遲到,因為我這裡慘、那裡慘……有些公司老闆或政府官員也是如此,這就更讓人匪夷所思了,你們擁有那麼大的權力,結果經常靠賣慘來回應問題,除了讓大家知道「原來還有那麼多問題!」,請問這對解決原來的問題有什麼幫助?

更搞笑的是,當有人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有些人還不接受。這就讓繼續賣慘的行為,很容易遭致他人的反感。因為對方已經盡到他的責任,你卻要求他付出更多,包括不屬於他的責任,好讓你繼續不成熟,繼續拒絕長大。一般人何苦如此呢?

所以跟習慣賣慘的人相處很累,不只心累,大腦也累。

 

3.

談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一般人找諮商師,難道不會在諮商師面前傾訴各種慘狀嗎?從小被欺負的童年陰影、被外遇的伴侶關係、爭吵不休的婚姻、被父母綁架的個人生活……但這篇文章好像在說賣慘很糟糕。如果諮商師這麼想,他怎麼面對來談者表達他的慘事?會不會諮商師在傾聽來談者訴苦的時候,內心其實覺得很煩呢?」

這是個好問題,所以這裡我們回到文章開頭第一句,我強調賣慘是一種「溝通」方式。

所謂溝通,意味著對話在雙方之間流動,而非單向的。

在一般關係中,賣慘會推開雙方之間的關係,但問題是對於賣慘的那個人來說,他可能意識不到這一點。

於諮訪關係中,諮商師要幫助習慣賣慘的來談者意識到他的習性。

所謂習性,就是一個人已經陷入一種「刺激──反應」的狀態。比如有些人面對外界壓力,他第一個反應就是趕緊示弱。實際上,可能他所面對的壓力並不是對著他,他並沒有實際上受傷的可能。

比如有些班上的學生,當老師走進教室,臉色看起來含著怒氣,他第一個反應就是想「完蛋了!肯定是我XX地方做得不好,老師要罵我了。」

這時,有的學生會直接出現軀體反應。萬一老師責備他,他可以通過表達身體不適,讓老師的責備中斷。

然而,很可能老師走進教室根本不是要斥責任何人,包括斥責他。可能老師只是剛剛沒有搶到想買的包,正為此不高興。

在諮商中,難免出現來談者遲到的情況,但有的來談者連續遲到幾次,並且每次開場都會立刻陳述理由。這時候,諮商師就有必要去跟來談者確認,以釐清遲到背後是否有些需要解開的潛在問題。

對習慣某種模式的來談者,他自己已經看不清現象,遑論現象背後的本質。他已經陷入「刺激──反應」的狀態,不需要大腦思考。所以讓來談者自己突然發現,幾乎不可能。這時,諮商師就得扮演警鐘的角色。

換個角度,諮商師當然可以對來談者的賣慘有不舒服的情緒。這很重要,因為這是諮商師專業能力的一部分。當諮商師覺察到自己有了不舒服的情緒,他會去檢視背後的原因。為什麼同樣是表達自己的不快樂,有些人的表達會讓諮商師自己有不舒服的情緒?這背後顯然有些動力值得去探究。

有時候,其實來談者賣慘的行為已經讓他陷入人際關係的麻煩。那麼諮商師因為這位來談者有了不適感,諮商師的感受很可能就是來談者周圍人們的感受,那麼諮商師可以跟來談者確認情況。這樣才能讓諮商師了解詳情,並讓來談者意識到自己可能沒有覺察到的一些個人處境。

相反地,一般人可能對於他人賣慘會手足無措,或者會激起內心的愧疚,所以他會是這去幫助眼前賣慘的人。但他無法真正填補這個人的「慘狀」,因為他只是中了對方的計,配合演出卻不自知。

諮商師不會配合演出,就像有些人習慣表達自己的優秀,他覺得所有人都該跟他父母一樣,對他的優秀說聲「好棒棒!」。但諮商師要揭露這個部分,而非盲目的配合演出。

 

4.

每個人都有習性,但不是所有的習性都會給人帶來麻煩,帶來需要尋求幫助的煩惱。

令人煩惱的習性有很多,賣慘只是其中一種。

有些人習慣展現自己最優秀的一面,有些人面對家人的要求便無法拒絕,有些人面對主管總給人阿諛奉承的印象……

這些習性都會阻礙溝通,不只是人與人的溝通,還會阻礙自己與自己的溝通。在習性當中,我們都變成了「刺激──反應」的衍生物。刺激一來,我們便開始跑起大腦的程序,像是投幣就會動起來的電子玩具。

回歸自己人性的一面,回歸真正的自由。

比如當一個人做了錯事,他會意識到自己確實有錯,內心也有良知帶來的罪惡感。這時他明瞭自己和對方的關係,知道自己和對方各該負擔哪些責任。他道歉了,事情在主動處理中劃下句點。這件事成為他的人生經驗,對他自身智慧有所增長。即使人活著難免犯錯,但他不會在錯誤中認不清自己,他從頭到尾都是清醒的,包括在道歉的時候。

他不是在賣慘,他是真正在訴說一個事實。對方接收到的也是事實,之後他會對這個人建立起誠實負責的印象,而不是這個人總是犯錯,總是推託的印象。

進一步說,真正的同理心從來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接受他人的幫助和給予他人幫助,兩者在關係之間流動,讓雙方通過缺乏與補足,關係有了增益,關係中的雙方也沒有絲毫減損,反而都有精神層面的增長。這是在不公平的現實生活中,人際相處的理想狀態。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16896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