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限)光明不是來自於太陽 ? 佛經之"一切唯心造"~3
2018/08/12 17:54:03瀏覽1268|回應0|推薦8

 

參考   :  (限)科學角度來看佛經之"一切唯心造"~1

 

 

參考   :(限)科學角度來看佛經之"一切唯心造"~2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

宣化上人講述

http://www.book.bfnn.org/books2/1332.htm

 

 

富樓那。又汝問言。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

疑水火性不相陵滅。又徵虛空及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

富樓那,你以前曾問,地水火風四大的本性,我已告訴你,

四大的本性是圓融,周遍法界的。

但你仍然懷疑,水火兩性不能相容。

你要知道,水火雖然是沒有思想,

可是也有它們個別不同的性質。水有水性,火有火性,

肉眼是不能看見的。它的性是充滿虛空,周遍法界,

如對太陽就可以取出火,對著空氣,就可以取出水,

這就是因為虛空具足一切性,什麼性都包括在虛空裏。

你又疑虛空及大地,一礙一通,怎能充滿法界而互相容納。

你以為虛空是空的,就不應該有大地;大地是實的,

就不應該有虛空。有空就無地,有地變無空。

既有地又有空,怎可說是周遍法界,互相容納?

(限)同一佛性為何產生地水火風四大種?

 富樓那。譬如虛空。體非群相。而不拒彼諸相發揮。

富樓那,我現在舉個比喻給你釋疑。

譬如虛空的本體是什麼也沒有,空空如也,沒有一切諸相,

可是虛空是不會拒絕所有一切相,自然地發揮它們的性能啊!

 

 

所以者何。富樓那。彼太虛空。日照則明。雲屯則暗。

風搖則動。霽澄則清。氣凝則濁。土積成霾。水澄成映。

什麼原因呢?富樓那,在太虛空裏,太陽的光照出,就有明相;

有烏雲聚集的時候就有暗相;風吹起的時候就有動相;

雨後天晴就現出清相;地氣凝聚的時候就現出濁相;

塵土紛飛、土和風混合便現出霾相;水澄清就現出映相。

(水清而有光輝叫映,塵土紛飛、隨風雨而下叫做霾,

雨後天晴叫做霽。)

 

 

 

於意云何。如是殊方諸有為相。為因彼生。為復空有。

若彼所生。富樓那。且日照時。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為日色。

云何空中更見圓日。若是空明。空應自照。

云何中宵雲霧之時。不生光耀。

 你的意思認為怎樣呢?這些不同方式的塵相,

是因日、雲、風、雨而顯現呢?還是因虛空而有呢?

若說是依從日、雲等緣所生,則墮因緣。若說從虛空而有,

則墮自然。富樓那,假若說從彼諸緣所生,那麼日照的時候,

光明既從日生,則十方世界虛空,應當同屬日光的顏色,

為什麼在虛空裏,又看見一個圓圓的太陽?

若從虛空生出光明,空性是恒常的,那麼當時常有光明,

為什麼在半夜,有雲霧的時候,又看不見光明?

 

 

 

 

當知是明。非日非空。不異空日。

你應當知道,這種光明,不一定從太陽而來,

也不一定從虛空而有,但又離不開虛空和太陽。

究竟從哪里來?是從如來藏性發出來的。

 

 觀相元妄。無可指陳。猶邀空華。結為空果。云何詰其相陵滅義。

從形相上看起來,像前面所說的,一個日影變成二個日影,

這都是虛妄塵影,循惑發現,似有而非真,無可指陳的。

就像空華,本無所有,若再追問它的陵滅,好像要求空華再生,

結為空果,真是迷上加迷。怎可以問它互相欺淩毀滅的意義呢?

 

 

 

觀性元真。唯妙覺明。妙覺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復問不相容者。

你觀如來藏性裏面,本來是真的,並無一切妄相。

這個唯一妙覺圓明真心,本來沒有地、水、火、風等相,

只是如來藏性裏,具足一法,一切性能。

雖然具足一切法,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和一切功能,

但是都能相安無事,各得其所,不會互相陵滅。

你怎麼還不明白,還要追問不相容納的道理!

 

繼續閱讀 : http://www.book.bfnn.org/books2/1332.htm

 

 

神話難道真是實際存在的嗎?~智海浪花

 

專家指導下進入催眠,我看到前世~智海浪花

 

音樂 化學 德國 中醫 與佛法的交會浪花

 

 

 

 

 

 

(限)三界六道輪迴的能量流動- 遠離災害- udn部落格

 

-------------------------------------------------------------------------------------

 

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s/basics.asp?kmcode=2012210090250

 

本書是《楞嚴經》現代解讀版,

也是用來解毒   藏於眾生深層的業障,

除了具有降妖伏魔的功德大力外,

也是指引修定的行者,一條正向的修行指標。

本書以小說體的方式,加上文學、科學的感性與理性的註解,

為眾生搭起一座心靈的橋樑,教導讀者不要心外求法,

只要輕鬆看,照見自我的妙覺真心,遠離煩惱。

改了心境,即便身心處於地獄,也會覺得是天堂。

本書把佛經文學化,以減輕讀者的用腦過度。

也許,只是一盞茶時間,無論你如何浮沉,

你終將緩緩地、輕輕地落下安止。

  

 
幽冥問答錄白話註解 序

 人的命運,與因果報應有密切的關係。

所謂「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雖然命運隨著善惡報應而流轉,但並非無法改變。

有人積功累德,命運由壞轉好;反之如不知惜福,

終日聽天由命,甚而造業害人,待惡道現前,悔之晚矣。

 《幽冥問答錄》乃民初法界聞人黎澍先生事跡,

自言曾任冥司判官多年,地方大哲編錄先生所言成書,

寓勸善懲惡之意,於世道人心大有裨益。

 問:人的善惡,鬼神怎麼能知道看到,並且完整紀錄呢?

 答:鬼神能看見無形的東西,聽到沒有聲音的事情,

人在世上的種種思想行為,鬼神都知道看到,毫無遺漏的記錄下來。

另外鬼神亦能看人頭頂上紅黃白黑等光,

而知道他的行為思想是善或是惡。

 

 

問:犯罪的鬼也有狡辯的嗎?

 答:非常多,犯罪的鬼對所犯的罪惡也必定極力狡辯,

等出示真實的證據,才無話可說,低頭認罪。

我曾經審過一個鬼,他作惡多端,生前表面修善,暗裡造惡,

對所犯的罪,極力否認。

我看他的罪堆積如山,證據確鑿,想立即判刑,

沒想到他忽然誦《金剛經》,左右陪審的人看到他頭上現出紅光,

馬上請我停止審判。我懷疑他們受賄徇私,仍然準備判刑,

可是那個鬼不斷的誦經,左右緊急請我肅立。

我說:「我身為庭長,怎能向罪犯肅立?」

左右說:「不是這個意思,這個鬼頭上現出佛光,

審判他就會褻瀆不敬,不如停審。」

我當時看他們垂手肅立,非常恭敬的樣子,

於是問說:「此案如何辦理?」

回說:「不如判他投生人胎幾次,等他不能再憶念《金剛經》時,

再來判他的罪。」

我說:「讓他投生人胎,那不就便宜了他。而且投胎數次,

那受報就要在幾百年以後,豈不延誤審判?」

左右說:「讓他投生為一出生馬上死的胎兒,幾年就已經數世了。

因為他造業有造業的果報,誦經也有誦經的功德,

二者都不能湮沒,將來分別受報,絲毫不會差錯。」我於是同意了。

繼續閱讀 : http://www.amtb.tw/rsd/costeffect/ce_inst.asp?web_choice=200

 

從鬼差透露的資訊可知,在地府,或者說另一個世界,金剛經被稱為續命經。且一天之內,念滿千遍可以延壽,而這千遍,不需要你自己唸完,只要是人唸誦即可。

  又據故事,死去的親人如果憶念親人,親人會做夢,夢到相關的資訊。

  這裡同時也揭示了請寺院僧眾集體為一個人專念迴向的作用。如果你的親人朋友也信佛,遇到急難時,可以組織大家一起共修唸誦。

  提到共修,100個人共修,有100個名單迴向,與100個人共修迴向一個人,是不一樣的。所以遇到急難、急事,比如有的人病危搶救中,此時需要的是專場集體念誦。

  這不僅是鬼差傳遞的祕密,經典中也有依據。金剛智阿闍梨所譯出的不動明王法系中,有一個憂丘滿願法,是不動明王之童子眷屬的滿願之法:

  若有善男女人比丘比丘尼等。或有厄難或求官爵。或見貴人或有請覓者。當令五香燒之。誦唸令滿十萬遍。不得間斷。若日促須願。則多人同念。令速得共滿前數亦得滿願。

  若求速效行住不得間斷。事大者眾誦。

繼續閱讀 : http://jan51511.pixnet.net/blog/post/180748494-%e2%97%8f%e9%87%91%e5%89%9b%e7%b6%93%e5%8d%81%e5%a4%a7%e5%a8%81%e5%8a%9b

 


(限)五根賊禍,殃及累世~ 佛遺教經- 遠離災害- udn部落格

 

附註 : 佛教的唯識學  http://www.minlun.org.tw/3pt/3pt-1-9/6.htm

一切有為法,必仗因緣而生,依他而起,無有一法自然生者 

眼識:頌中言九緣生者,即眼識。眼識之九緣為何?
  

1、眼根—即眼識之同境依,謂此眼根與能依之眼識,共取現境,故得此名。眼根若壞,則眼識不生。
  

2、色境—如青黃赤白、長短方圓等境。境若不現前,識亦不起。
  

3、作意—即一種警覺之心理作用。契經云:「若根不壞,境界現前,作意正起,方能生識。」可見:作意不起,眼識亦不生。
  

4、空—空隙之空,即指眼根與色境間之距離。必「根」與「境」相離,而後眼識方能攀緣。
  

5、明—即光明,有日、月、燈三種光明。色境待光明而後顯,故眼識之生,復加明也。
  

6、種子—即眼識種子,彼為眼鏡現行之親因緣也。
  

7、第六識—即分別依,謂第六識與能依之眼識,同緣色境,而分別色境,故得此名。述記云:「由意識引五識,五識方得生。」
  

8、第七識—即染淨依,謂眼識由此第七識染污而成有漏;由此第七識清淨而成無漏。
  

9、第八識—即根本依,謂眼識依此第八識現行而得生。

 

探索識界—八識規矩頌講記 

http://ddc.shengyen.org/mobile/text/07-09/57.php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avefalse&aid=11396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