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卍台灣新竹縣橫山華嚴寺佛學網站 讀者網友心靈園地 住持上聖下境法師主答:
2019/06/12 07:56:56瀏覽329|回應0|推薦1

394. 請問法師,「心中心經要」是在形容什麼呢?

答:佛陀在「金剛經」云 : 物質界與精神界,是染淨一體的和合之相。

雖處世俗虛幻與生命實相之境,但其真空妙有的一合相,卻是不可說(難以對世間心量狹小的世俗眾生描述,和說明白的真理)。

因為世俗凡夫(未悟之人),依戀世間空幻之境,愛染水中月影,執取六根之塵。

眾生因為有八萬四千煩惱之心,佛陀才會在經教開示八萬四千種法來對治。

世間人對生命的真諦,產生了迷惑和苦惱時,就會想要追求解脫之道,而去修學真理(乃指追求諸法的真實之相)。

至此,開始走上修行之路,並從研習經典理論下手。

很多人在經教的佛法名相中,無法體悟世尊所說的「佛無說法」的開示,乃是要後世修學之人,不要被空洞抽象、幻化的文字概念給束縛。

但是無可奈何,還是有大半數的佛教徒死在經典中,把死板的文字奉為祖宗來裝飾、來膜拜、來背誦、來當成一心向道的經典信仰。

結果修行求道、追尋真理之路,竟然掉入了理論文字的頑執深淵,永遠無法領受佛陀在經教中的真理開示,只能繼續過著漫長的沉迷與輪迴之路。

世俗眾生因不能覺知體悟「眾生皆有佛性」,也不了解生命尊貴的價值,才會沉迷在生死輪迴的幻境中,苦無出期。

經典的教示,所傳達的是一種修行的概念和方法,不是給世人去誦經求福報,或擺在家裡求平安、去邪用的。

換言之,修行求道這四個字只是在形容一種方法,而印証成道才是目的。

光是膜拜經像、心靈寄託、或是行持一切善行是不夠的,還要從空幻應化的經典文字涵意中,去印証諸法的最真實之相。

不可以只會空談理論,卻無法修正自己這顆爭辯鬪強,自恃勝法而卻迷惑了本心的惡習。

也不可以心中讚歎經教大自由、大自在的意境,卻缺乏勇氣和膽識,不敢去反省修正頑劣固執的惡習,真心來受用真理。

如果只會研習經典的真實義(真理),嚮往經典的意境,卻不能去實踐真理,受惠於真理,這樣的修行求道,只會修出「道之塵」,終究只是從因向果,無法到達出世絕塵的「成道之境」。

成道之境,必須是受用於空幻應化的經典智慧,而得到解脫迷惑苦惱,讓自心從學習中(修行求道中),徹底的自我改造,斷絕了一切頑劣剛強的習性,清清楚楚的自覺到貪、嗔、痴、慢、疑這五毒的虛妄不實在,根本就遠離了吾人當下的一心,還能感受到大自由與大自在的真心常住,此即代表已經接近了成道的涅槃心境了。

這樣的成道心境,不再視娑婆紅塵為六道生死苦海,而是娑婆紅塵即是一合相的極樂妙境。

故,眾生本具佛性,乃因染執深重,所以不能自覺自心本具足佛性,才會將生命浪擲在迷惑的生死幻境中。

若說眾生本具佛性,為何又有染執深重的劣習呢? 此即迷者眾生,悟即為佛的真義。

祖師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就是在道破錯過了今生當下的修正和覺悟,未來終將要歷經百千萬劫的迷惑苦惱,才能再有機緣聽聞到真理。

因為任何高深優秀的經教理論,如果不去實踐印證,終將只是空幻應化不實在的概念。

若是聽懂經典智慧,又能去實踐印證,那就是代表已經開悟了,能完全受用經典空幻應化的智慧,讓自己產生覺醒了悟,又能去弘法辦道,讓他人也能獲得覺醒了悟。

此刻,不必懷疑自己,更不必再去追尋其他的覺醒了悟,只須直下承擔如來的家業,否則又將掉入迷惑生死幻境,流浪生死苦海無法自覺。

祖師云:見身無實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性;了得身心本是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就是在鼓勵修行求道之人,要有視死如歸的絕誓胸懷,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所有的經典教義,只是給尚在迷惑的人看的,一旦體會經典教義,又能直指其心的去實踐力行,這樣的人,才能走上頓超三界之路,抵達究竟成道之境,當下一切經典的文字概念,已經無法令其滿足了,因為他已經頓悟出生命(阿字)本自不生,既不生則不滅;萬法本無,萬緣本空的甚深微妙心法。 (文圖:華嚴之美~) 金剛乘弟子慧缘合什恭錄~ 阿彌陀佛 2019年6月12日 #横山華嚴寺佛學網站讀者網友心靈園地問答394#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ayen&aid=12741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