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0/18 23:19:21瀏覽1657|回應1|推薦166 | |
◎《論語》成語選之貳~2015〈民國104〉.10.18: ~〈公冶長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 ◎參閱《四書章句集注》: http://ctext.org/si-shu-zhang-ju-ji-zhu/zh 論語02〈網路分享〉 = = = = = = = = = = = = 一、宰予晝寢: 「宰予晝寢」算是近似成語的熟語。原為夫子與弟子間的師生貼近應對話,至後世則引出了一段晝寢趣味公案。〈見本條[附註]。〉 其源典又衍生了「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等的義近成語。 典出《論語。公冶長第五》第10章: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 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附註]: 一說,諷評宰予在大白天上課或工作時打瞌睡,這是處世態度懶散有失莊重的毛病‧不過南懷瑾先生則認為宰予體弱多病,故情有可原,所謂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係夫子體恤學生之語;聊供參。 二說,「晝」寢為「畫」寢之筆誤,圖以宰予因家貧自行塗繪寢室而翻案;但因文末後句「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反使其美意破功。 三說,就醫學言,有此「嗜睡症」觀點,意謂這是一種被動發生的嗜睡病,與體質有關〈另亦扯上午睡有益健康論〉。以現代文明怪現象言,終日足不出戶的宅男或低頭族,也算是另類的「宰予晝寢」。 「不恥下問」指不分學問高低地位貴賤,懂得彎腰謙卑向不如己之人求教,而不覺得羞恥見笑。這是尊重他人專業的正確態度。 孔子嘗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見眾人皆為我師,則不恥下問又何來羞恥見笑乎? 典出《論語。公冶長第五》第15章: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附註]: 按,「不恥」是不覺得羞恥;「不齒」則覺得羞恥,不願與渠為伍。故「不齒下問」不通,非正確用法。 一、行不由徑: 徑,小路也;引申為邪路、旁門左道。行不由徑,引喻正人君子處事正大光明,從來不走投機取巧邪路。 典出《論語。雍也第六》第14章: 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 [附註]: 今之從政者無不信誓旦旦,自許為行不由徑的現代澹臺滅明。而能堅持原則始終如一者,則鳳毛麟角矣。 文指外在的文采或禮儀;質指內在的樸實或誠信。彬彬形容文與質配合得完美,使能相得益彰。 典出《論語。雍也第六》第18章: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附註]: 後世每提文質彬彬,多偏重外表,直指其人談吐優雅、舉止斯文有禮貌,甚至與文弱書生劃上等號。實際讚譽人文采與樸實並茂,堪稱允文允武。 一、舉一反三 本意指老師舉出一個牆角,鼓勵學生能靈活推想到其餘三個牆角。〈按不復,謂不再重複指導教學。〉 引申學習一件知識或歷程,聰敏者能夠靈活推理思考,而運用到其他相關事物之上。 典出《論語。述而第七》第08章: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附註]: 「舉一反三」的近似成語,猶言觸類旁通或聞一知十。至於反義成語,如淺嘗輒止、不求甚解等...皆是。 依網路《成語詞典》釋義:暴虎:空手搏虎;馮河:涉水過河。比喻有勇無謀,魯莽冒險。 典出《論語。述而第七》第11章: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又見《詩經。小雅。節南山之什。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暴虎馮河」本意勸戒人們凡事應謀定而後動,切忌有勇無謀,想到哪就魯莽硬做。特別是政治人物,往往過於自信而橫衝直撞,不知及時改弦易轍以挽回局面。 一、戰戰兢兢 謂人們處事或行動時,表現戒慎恐懼或十分謹慎小心。按,戰戰,恐懼貌;兢兢,謹慎小心貌。 典出《論語。泰伯第八》第04章: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按《論語》本文所引「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即出自於《詩經。小雅。節南山之什。小旻》。〉 [附註]: 「戰戰兢兢」在《論語。泰伯第八》,係曾子病中有感而發,召來弟子們告以凡人一生言行都應「知天命,盡人事」,像《詩經。小雅。節南山之什。小旻》所述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一樣小心翼翼。 重點在謹慎小心修身養性,避免誤入歧途為所欲為。同時也借題提醒注意維護身體健康,才有能力實踐修身養性之道。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算是近似成語的熟語。這句熟語由於標點斷句之不同,而產生文義分歧。其實,僅是「由」字與「知」字便有正反面多重解釋,何況句讀乎。 若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則依字義可解作人民可以引導他們執行正確的決策,卻無法事先讓每件事的決策內涵能讓所有人民掌握了解。〈取正面解釋~執行較簡易〉 若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則依字義可解作人民可以讓他們順着正道而行,若無法順着正道而行就先展開溝通互動爭取多數共識決。〈取正面解釋~執行較複雜〉 最早的鄭玄注,云:「由,從也,言王者設教,務使人從之。若皆知其本末,則愚者或輕而不行」,是造成後世學者質疑《論語。泰伯第八》這章有「愚民政策」影子之觀感。 典出《論語。泰伯第八》第10章: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附註]: 本文最常用的斷句,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兩種。 其次,第三種「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可歸類近似第二種「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兩者僅民主程度上之差別〉。 至於其他三種斷句法,形同中國文字斷句遊戲,創意有餘而可信度不足,姑供參考但不列入討論。 網文分享~依斷句之不同,可得下述六種句讀: 1.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又以今日民主國家體制言,從「專制民主制」到「完全民主制」之差異,類似於「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之區別。兩者孰優孰劣?各方論點見仁見智。 如果著重於行政效率,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可以理解;反之若完全尊重人民意志,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說得通。但由於民意如流水,「不可,使知之。」後仍未必能取得多數共識的決策。 〈註:網路資訊分享,僅供參考。〉 http://www.docin.com/p-4302811.html △ 啞然失笑:此處啞音餓ㄜˋ,不念亞。 △ 嚇了一跳:此處嚇音赫ㄏㄜˋ,語音念夏ㄒㄧㄚˋ。 〈按:「嚇了一跳」的「嚇」從語音,不念赫。〉 △ 蛻變:此處「蛻變」之蛻,音退ㄊㄨㄟˋ。 〈按:「蛻化」之蛻,音稅ㄕㄨㄟˋ。〉 △ 嘲笑:此處嘲音招ㄓㄠ,不念潮。 〈按:心廣體胖,作「安泰舒適」解。〉 △ 拾級而上:此處拾音射ㄕㄜˋ,不念十。 △ 期功期年:此處期音基ㄐㄧ,不念其。 △ 太子洗馬:此處洗音顯ㄒㄧㄢˇ,不念喜。〈姓氏或官名也。〉 〈按:俗作ㄏㄨㄚˊ。教育部曰:引用文言古籍時從ㄍㄨˇ,現行一般白話從ㄏㄨㄚˊ。〉 △ 矜寡:此處矜音官ㄍㄨㄢ,同鰥字,不念今。 〈按:矜讀音今ㄐㄧㄣ。憐惜曰矜恤;莊重自持曰矜持;自誇曰矜誇。〉 △ 蝦蟆:此處蝦音哈陽平ㄏㄚˊ,不念瞎;義同蛤。又,蝦蟆之蟆音麻ㄇㄚˊ,不念莫。 〈按:魚蝦之蝦音瞎ㄒㄧㄚ。一種小蟲叫蟆,音莫ㄇㄛˋ。〉 〈按:虎賁之賁,音ㄅㄣ。〉 祝福吾土吾民台灣光復節快樂! 祝福咱中華民國國運昌隆! 反共幼年兵〈網路新聞分享〉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