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孟子。梁惠王》成語選輯~民國105〈2016〉03.06
2016/03/06 00:19:09瀏覽3109|回應7|推薦103

《孟子。梁惠王》成語選輯:~民國105.03.06

一、五十步笑百步:

 ~以士兵陣前先後脫逃為喻,後逃者〈走五十步〉譏笑先逃者〈走一百步〉為懦夫。相當於閩南語俗諺「龜笑鱉無尾」。

  後引申:①人們常譏諷別人懦弱無能或犯錯,自己卻也犯了同樣謬誤。②諷喻知法犯法者言行恬不知恥。

                           五十步笑百步〈網路分享〉

 ~典出《孟子。梁惠王上》第三章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末兩句語譯]:

  梁惠王說:「不可以笑百步。逃了五十步的只是不到百步罷,同樣也是棄甲逃跑啊!」

  孟子說:「大王若知道這個道理,那就不會期望〈在意〉本國國民非要比鄰國多了。」

 又見南朝。梁。僧祐《弘明集》:「豈獨愛欲未除,宿緣是畏,唯見其有,豈復是過;以此嗤齊侯,猶五十步笑百步耳。」

 又見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二十五回:「比如老將軍算是忠心,猶能建立宋朝旗號,然僅逍遙河上,逗留不進,坐視君父之難,只算得以五十步笑百步。」
= = = = = =
二、始作俑者:

 ~正面意義謂開始〈首創〉製作俑人來殉葬的人,難道就因此而絕後了嗎?〈肯定以陶俑代替活人行殉葬之禮為免除陪葬善良風俗。〉

  負面意義謂開始〈首創〉製作俑人來殉葬的人,難道就不應被唾棄而絕後嗎?〈主張以陶俑代替活人行殉葬之禮是奢靡浪費不良風氣。〉

  後世引申義多指負面意義。其一,有責難極權國家為政者剛愎自用,創造先例以遂行集權統治之實。其二,泛指創始某種不良風氣或領頭作姦犯科者。

始作俑者〈維基分享〉

 ~典出《孟子。梁惠王上》第四章

 〈孟子〉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也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

 又見清。張潮《虞初新志。姜貞毅先生傳》:「北鎮撫司獄廷杖立枷諸制,此秦法所未有,始作俑者,罪可勝道哉!」
= = = = = =
三、揠苗助長:

 ~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自然〈客觀〉規律,急於求成不得,反而壞了正事。

  近似成語過程論如:「急功近利」、「弄巧成拙」、「欲速則不達」等;或結果論如:「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等。

揠苗助長〈網路分享〉

 ~典出《孟子。梁惠王上》第六章

 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閒旱,則苗槁矣。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禦之?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禦之?』」

 又見《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 = = = = =
四、緣木求魚:

 ~引錄《成語詞典》:「緣木,爬樹。緣木求魚,爬到樹上去找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不可能達到目的。」

緣木求魚〈網路分享〉

 ~典出《孟子。梁惠王上》第七章

 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王曰:「若是其甚與?」

  曰:「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後災;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後必有災。」

 又見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三回:「百司自有本章保奏,念大王平日之功,以赦叛亡之罪,或未可知。若想善出此關,大王乃緣木求魚,非徒無益,而又害之也。」
= = = = = =
五、與民同樂:

 ~引錄《成語詞典》:「原指君王施行仁政,與百姓休戚與共,同享歡樂。後泛指領導與群眾一起遊樂,共用幸福。」

  按,聖人仁君或仁人君子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所以澤被百姓而與民同樂為樂事也。樂樂,讀音作ㄩㄝˋ ㄌㄜˋ。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臉書分享〉

 ~典出《孟子。梁惠王下》第一章

 「臣請為王言樂:

  「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

  今王田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此無他,不與民同樂也。」

  「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

  今王田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同樂也。」

  「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又見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戒指兒記》:「國家有旨,賞慶元宵。鼇山架起,滿地華燈。笙蕭社火,羅鼓喧天。禁門不閉,內外往來。人人都到五鳳樓前,端門之下,插金花,賞御酒,國家與民同樂。」
= = = = = =
六、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

 ~仁者,泛指大國聖人仁君。謂只有聖人仁君能謙卑寬容,尊重對待小國,故可與小國真誠交往並鞏固邦誼。

  簡作四字成語「以大事小」〈以大事小是仁德〉;相對之反義成語「以小事大」〈以小事大是智慧〉。

以大事小是恢宏氣度〈臉書分享〉

 ~典出《孟子。梁惠王下》第三章

  齊宣王問曰:「交鄰國有道乎?」

  孟子對曰:「有。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踐事吳。

  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詩云:『畏天之威,于時保之。』」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併見《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一章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
  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國不過欲兼蓄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
  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譯文參閱]:

 http://blog.udn.com/Axeman/7555523
= = = = = =
七、出乎爾者,反乎爾者:

 ~反,古通「返」,返回、返照也。原意是出自你怎麼做法,就會返照得到怎麼樣結果〈後果〉。〈正面〉

  簡作四字成語「岀爾反爾」。引錄《成語詞典》:「現指人的言行反復無常,前後自相矛盾。」〈負面〉

  近似成語如「翻雲覆雨」、「食言而肥」、「朝濟夕設」、「朝秦暮楚」及「〈負面的〉朝三暮四」等。

朝三暮四〈網路分享〉

 ~典出《孟子。梁惠王下》第十二章

 孟子對曰:「凶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

  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夫民今而後得反之也,君無尤焉。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

 又見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九回:「但是要接手的那個人,我已經答應他了,明天就要來上工。這個只好你們底下去找他商量。他肯讓自然極好,倘若不肯,也只好由他,我們不能做岀爾反爾的事。」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xeman&aid=48987427

 回應文章

濃情~文章“下方”點開播放器聽音樂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3/12 12:26
雁~《詩詞習作輯錄》(Axeman) 於 2016-03-12 20:39 回覆:
謝謝祝福;也祝植樹節快樂。 ^o^

多硯坊 (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3/07 14:59

傳世的成語中

均有精彩典故且發人深省

雁~《詩詞習作輯錄》(Axeman) 於 2016-03-07 16:15 回覆:

選錄比較習用或易於誤解成語,常散見於古代經籍中。

其背景典故多有發人深省之處,可供今之從政者參考。


宋子平老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3/07 12:26
再回頭看漫畫仍然很有趣
語錄寫的真好。
雁~《詩詞習作輯錄》(Axeman) 於 2016-03-07 16:02 回覆:

先有選用成語輪廓,再去找相關圖片或漫畫襯托。

孟子語錄較孔子論語語錄,多了點活潑和生活化。


笑笑-綠洲 明湖 故鄉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3/06 22:34

雁兄的作品真是名副其實的文圖並茂,而且詮釋詳盡,

成語的出處及意涵,使讀者一讀便很容易了解文意!

雁~《詩詞習作輯錄》(Axeman) 於 2016-03-06 23:39 回覆:

謝謝笑笑兄賞文謬獎。 謝謝

部落格的風風雨雨盼莫放心上,不妨以大事小寬容看待。

敬悉靈婆格主新書發表會圓滿成功,甚感欣慰。


雁~《詩詞習作輯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北人五大特徵。住台老外這樣說》
2016/03/06 22:16

轉載奇摩新聞《台北人五大特徵。住台老外這樣說》

1. 戴口罩成為習慣,始自民國92年〈2003〉Sars流行時。〈養成衛生之憂患意識〉

 台北都會地小人稠,遇有流感、塵爆或個人感冒,多自動戴口罩預防或表示禮貌。

2. LINE已成為都會區之日常生活動作。但奉勸通車族安全第一,切忌埋首LINE渾然忘我。

3. 台北市街頭巷尾,到處都有便利商店〈7-Eleven只是其一〉,其他都市大城鎮也不少。

 若某地不易找著便利商店,那肯定是偏遠鄉里。

4. 台北甚至全台灣各地,皆是南北小吃美食之鄉。

5. 政治對立與意識形態,是美麗福爾摩沙~台灣之痛


雁~《詩詞習作輯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孟子。梁惠王下》原文
2016/03/06 21:21

《孟子。梁惠王下》原文:01

[梁惠王章句下/凡十六章]

第一章

 莊暴見孟子曰:「暴見於王,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曰『好樂』,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他日見於王曰:「王常語莊子以好樂,有諸?」

 王變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

 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今之樂,由古之樂也。」

 曰:「可得聞與?」

 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曰:「不若與人。」

 曰:「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

 曰:「不若與眾。」

 「臣請為王言樂:

 「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

 今王田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此無他,不與民同樂也。」

 「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

 今王田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同樂也。」

 「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雁~《詩詞習作輯錄》(Axeman) 於 2016-03-06 21:23 回覆:

02

第二章

 齊宣王問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

 孟子對曰:「於傳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猶以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猶以為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於境,問國之大禁,然後敢入。

 臣聞郊關之內,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則是方四十里,為阱於國中;民以為大,不亦宜乎?」

第三章

 齊宣王問曰:「交鄰國有道乎?」

 孟子對曰:「有。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踐事吳。

 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詩云:『畏天之威,于時保之。』」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對曰:「王請無好小勇。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王請大之。

 詩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篤周祜,以對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書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四方有罪無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

 一人衡行於天下,武王恥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雁~《詩詞習作輯錄》(Axeman) 於 2016-03-06 21:25 回覆:

03

第四章

 齊宣王見孟子於雪宮。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

 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齊景公問於晏子曰:『吾欲觀於轉附、朝儛,遵海而南,放於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於先王觀也?』」

 「晏子對曰:『善哉問也!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諸侯朝於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無非事者。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

 夏諺曰:「吾王不遊,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遊一豫,為諸侯度。」

 今也不然:師行而糧食,飢者弗食,勞者弗息;睊睊胥讒,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飲食若流;流連荒亡,為諸侯憂。

 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從獸無厭,謂之荒;樂酒無厭,謂之亡。先王無流連之樂、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

 「景公說,大戒於國,出舍於郊。於是始興發,補不足。召太師,曰:『為我作君臣相說之樂。』蓋徵招、角招是也。其詩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第五章

 齊宣王問曰:「人皆謂我毀明堂。毀諸已乎?」

 孟子對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則勿毀之矣。」

 王曰:「王政可得聞與?」

 對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祿,關市譏而不征,澤梁無禁,罪人不孥。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兒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文王發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詩云:『哿矣富人,哀此煢獨。』」

 王曰:「善哉言乎!」

 曰:「王如善之,則何為不行?」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貨。」

 對曰:「昔者公劉好貨;詩云:『乃積乃倉,乃裹餱糧,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爰方啟行。』

 故居者有積倉,行者有裹糧也,然後可以『爰方啟行』。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對曰:「昔者大王好色,愛厥妃;詩云:『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

 當是時也,內無怨女,外無曠夫。王如好色,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雁~《詩詞習作輯錄》(Axeman) 於 2016-03-06 21:27 回覆:

04

第六章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託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遊者;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

 王曰:「棄之。」

 曰:「士師不能治士,則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

 王顧左右而言他。

第七章

 孟子見齊宣王,曰:「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王無親臣矣;昔者所進,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識其不才而舍之?」

 曰:「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將使卑踰尊,疏踰戚,可不慎與?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後察之,見賢焉,然後用之。

 左右皆曰不可,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後察之,見不可焉,然後去之。

 左右皆曰可殺,勿聽;諸大夫皆曰可殺,勿聽;國人皆曰可殺,然後察之,見可殺焉,然後殺之。故曰國人殺之也。如此,然後可以為民父母。」

第八章

 齊宣王問曰:「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

 孟子對曰:「於傳有之。」

 曰:「臣弒其君,可乎?」

 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雁~《詩詞習作輯錄》(Axeman) 於 2016-03-06 21:29 回覆:

05

第九章

 孟子見齊宣王,曰:「為巨室,則必使工師求大木。工師得大木,則王喜,以為能勝其任也。

 匠人斲而小之,則王怒,以為不勝其任矣。夫人幼而學之,壯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學而從我。』則何如?

 今有璞玉於此,雖萬鎰,必使玉人彫琢之。至於治國家,則曰:『姑舍女所學而從我。』則何以異於教玉人彫琢玉哉?」

第十章

 齊人伐燕,勝之。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於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對曰:「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

第十一章

 齊人伐燕,取之。諸侯將謀救燕。宣王曰:「諸侯多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對曰:「臣聞七十里為政於天下者,湯是也。未聞以千里畏人者也。書曰:『湯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東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為後我!」』

 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歸市者不止,耕者不變。誅其君而弔其民,若時雨降,民大悅;書曰:『徯我后,后來其蘇。』」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拯己於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若殺其父兄,係累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

 天下固畏齊之疆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動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謀於燕眾,置君而後去之;則猶可及止也。」

第十二章

 鄒與魯鬨。穆公問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

 孟子對曰:「凶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

 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夫民今而後得反之也,君無尤焉。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

雁~《詩詞習作輯錄》(Axeman) 於 2016-03-06 21:30 回覆:

06

第十三章

 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閒於齊楚。事齊乎?事楚乎?」

 孟子對曰:「是謀非吾所能及也。無已,則有一焉:鑿斯池也,築斯城也,與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則是可為也。」

第十四章

 滕文公問曰:「齊人將築薛,吾甚恐,如之何則可?」

 孟子對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非擇而取之,不得已也。茍為善,後世子孫必有王者矣。君子創業垂統,為可繼也;若夫成功,則天也。君如彼何哉?疆為善而已矣。」

第十五章

 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竭力以事大國,則不得免焉。如之何則可?」

 孟子對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幣,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

 乃屬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聞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無君?我將去之。』

 去邠,踰梁山,邑於岐山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從之者如歸市。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為也;效死勿去!』君請擇於斯二者。」

第十六章

 魯平公將出,嬖人臧倉者請曰:「他日君出,則必命有司所之;今乘輿已駕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請。」

 公曰:「將見孟子。」

 曰:「何哉?君所為輕身以先於匹夫者,以為賢乎?禮義由賢者出,而孟子之後喪踰前喪。君無見焉。」

 公曰:「諾。」

 樂正子入見曰:「君奚為不見孟軻也?」

 曰:「或告寡人曰:『孟子之後喪踰前喪。』是以不往見也。」

 曰:「何哉?君所謂踰者。前以士,後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後以五鼎與?」

 曰:「否,謂棺椁衣衾之美也。」

 曰:「非所謂踰也,貧富不同也。」

 樂正子見孟子曰:「克告於君,君為來見也;嬖人有臧倉者沮君,君是以不果來也。」

 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魯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雁~《詩詞習作輯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孟子。梁惠王上》原文
2016/03/06 21:11

《孟子。梁惠王上》原文:01

[梁惠王章句上/凡七章]

第一章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

 「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第二章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鴈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孟子對曰:「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

 詩云:『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鶴鶴。王在靈沼,於牣魚躍。』

 文王以民力為臺、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

 湯誓曰:『時日害喪,予及女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臺持鳥獸,豈能獨樂哉?」

雁~《詩詞習作輯錄》(Axeman) 於 2016-03-06 21:14 回覆:

02

第三章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不違農時,榖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榖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姆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第四章

 梁惠王曰:「寡人願安承教。」

 孟子對曰:「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

 曰:「無以異也。」

 「以刃與政,有以異乎?」

 曰:「無以異也。」

 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也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

雁~《詩詞習作輯錄》(Axeman) 於 2016-03-06 21:15 回覆:

03

第五章

 梁惠王曰:「晉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於齊,長子死焉;西喪地於秦七百里;南辱於楚。寡人恥之,願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則可?」

 孟子對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

 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

第六章

 孟子見梁襄王。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吾對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孰能與之?』對曰:『天下莫不與也。

 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閒旱,則苗槁矣。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禦之?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禦之?』」

雁~《詩詞習作輯錄》(Axeman) 於 2016-03-06 21:16 回覆:

04

第七章

 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

 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禦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聞之胡齕曰:「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

 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無異於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曰:「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王說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於王者,何也?」

 曰:「有復於王者曰:『無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

 曰:「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詩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

「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度之!」

 「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於諸侯,然後快於心與?」

 王曰:「否,吾何快於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王笑而不言。

 曰:「為肥甘不足於口與?輕煖不足於體與?抑為采色不足視於目與?聲音不足聽於耳與?便嬖不足使令於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

 曰:「否,吾不為是也!」

 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王曰:「若是其甚與?」

 曰:「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後災;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後必有災。」

 曰:「可得聞與?」

 曰:「鄒人與楚人戰,則王以為孰勝?」

 曰:「楚人勝。」

 曰:「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彊。海內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於鄒敵楚哉?蓋亦反其本矣。

 「今王發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於王之市,行旅皆欲出於王之塗;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其若是,孰能禦之?」

 王曰:「吾惛,不能進於是矣。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

 曰:「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茍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

 「今也,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

 「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