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3/12 22:23:28瀏覽2142|回應4|推薦106 | |
◎《孟子。公孫丑》成語選輯: ~民國105〈2016〉.03.12 一、自反而縮 ~縮字多義;自反而縮之「縮」,引喻言行合乎義理。《趙岐註》:縮,義也。《朱子。集註》:縮,直也。 自反而縮,謂吾人反躬自省,若能合乎義理規範則理直氣壯。〈接次句:「雖千萬人,吾往矣!」〉 ~典出《孟子。公孫丑上》第二章。 〈公孫丑〉曰:「不動心有道乎?」 〈孟子〉曰:「有。北宮黝之養勇也,不膚撓,不目逃;思以一毫挫於人,若撻之於市朝。不受於褐寬博,亦不受於萬乘之君;視刺萬乘之君,若刺褐夫,無嚴諸侯;惡聲至,必反之。 孟施舍之所養勇也,曰:『視不勝猶勝也;量敵而後進,慮勝而後會,是畏三軍者也。舍豈能為必勝哉?能無懼而已矣。』孟施捨似曾子,北宮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賢;然而孟施舍守約也。 昔者曾子謂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於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氣,又不如曾子之守約也。」 [附按]語譯一段: 〈昔者曾子謂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於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氣,又不如曾子之守約也。」〉 往昔,曾子曾經對學生子襄說:「你喜好勇武嗎?我曾聽聞老師孔夫子說過,能具備大勇者的條件如次: 若反躬自省,自覺所作所為理曲了,即使面對一介粗布寬衣的尋常平民,咱們自忖能不慚愧害怕嗎? 若反躬自省,自覺所作所為無不合乎義理,那麼即使面臨千萬人大場面,咱們也毫無所懼而勇往直前矣!」 ~典出《孟子。公孫丑上》第四章。 詩云:『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此下民,或敢侮予?』 孔子曰:『為此詩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國家,誰敢侮之?』」 「今國家閒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按,《孟子》本成語引自《尚書》~本作「自作孽,不可逭〈讀音ㄏㄨㄢˋ〉」。 初見《尚書。商書。太甲中》: 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類。欲敗度,縱敗禮,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師保之訓,弗克于厥初,尚賴匡救之德,圖惟厥終。」 [附按]: 註:逭〈讀音ㄏㄨㄢˋ〉,①逃避;②免除;③更迭。此處前兩義均通用;通常指逃避〈懲罰、報應〉之意。 ~謂見人遭遇危險不幸或坎坷際遇,而生起不忍或同情而欲施援手之心。 ~典出《孟子。公孫丑上》第六章。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 ~併見《孟子。告子上》第六章: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又見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三回: 「且說山東濟州鄆城縣新到任一箇知縣,姓時,名文彬。此人為官清正,作事廉明,每懷惻隱之心,常有仁慈之念。爭田奪地,辨曲直而後施行;閒毆相爭,分輕重方纔決斷。」 ~與,讚許、贊助,有贊成、鼓勵之意。為善,向善也,猶做善人行善事。 豁達;寬容;體諒!〈臉書分享〉
~典出《孟子。公孫丑上》第八章。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 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於人者。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又見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九回: 「人是交你帶去,想你們教士也是與人為善,斷不肯叫我為難的。將來上頭要起人來,你須得交回來。」 ~簡作「得道多助」;反義詞「失道寡助」。得道者,指仁民愛物之聖人明君。 得道多助,謂聖人明君因仁民愛物而普受百姓愛戴,故其施政多能暢順無阻,遭逢內亂外患時亦能萬眾一心共赴國難。 ~典出《孟子。公孫丑下》第一章。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谿之險,威天下不已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綽綽,寬裕貌。綽綽有餘,形容處事或時間、空間從容寬裕,足以輕鬆應付。 同義詞「應付裕如」;近似詞「得心應手」。反義詞「捉襟見肘」、「左支右絀」、「顧此失彼」、「納履踵決」等。 ~典出《孟子。公孫丑下》第五章。 孟子謂蚔〈ㄔˊ〉鼃〈ㄨㄚ〉曰:「子之辭靈丘而請士師,似也;為其可以言也。今既數月矣,未可以言與?」 蚔鼃鑒於王而不用,致為臣而去。 齊人曰:「所以為蚔鼃,則善矣;所以自為,則吾不知也。」 公都子以告。 曰:「吾聞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有言責者,不得其言則去。我無官守,我無言責也。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餘裕哉?」 ~按,《孟子》本成語引自《詩經》~原作「綽綽有裕」。 初見《詩經。小雅。角弓》: 「騂騂角弓,翩其反矣。兄弟昏姻,無胥遠矣。爾之遠矣,民胥然矣。爾之教矣,民胥傚矣。此令兄弟,綽綽有裕。不令兄弟,交相為瘉。」 ~引錄《成語詞典》:「舍,除了。除了我還有哪一個?形容人敢於擔當,遇有該做的事,決不退讓。」 同義詞「當仁不讓」;近似詞「非我莫屬」;反義詞「爭功諉過」。 ~典出《孟子。公孫丑下》第十三章。 孟子去齊,充虞路問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聞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由周而來,七百有餘歲矣。以其數,則過矣;以其時考之,則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吾何為不豫哉!」 ~又見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九回: 「〈夫差〉聞其祖闔閭擇嗣,乃先趨見子胥曰:『我嫡孫也,欲立太子,舍我其誰!』子胥許之。」 [附按]: 今人愛用「舍我其誰」或「當仁不讓」流於浮濫~徒有「非我莫屬」之勇氣,卻無「當仁不讓」之實力,也無「舍我其誰」之擔當。 三月十二日植樹節紀念日,也是國父孫中山先生忌辰。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網路分享〉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